自古以來輝煌的城市,都伴有一條悠悠壯麗的河川流過,巴黎的塞納河,紐約的哈得遜河,泰國的湄南河,逐水而居是人類求生的常態。台北也不例外,流經台北的淡水河就是孕育城市之水, 更是大地之水。
淡水河,別名淡江、稻江、契馬諾(臺羅:Tām-tsuí-hô)。發源自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上(標高3,529公尺),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河域內人口將近八百萬,幾乎占全國人口三成,幹流長158.70公里,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布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河域周邊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分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在流經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合流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在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並注入臺灣海峽。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落腳的校地,正是位在關渡平原的山腰,前面俯瞰台北盆地,蜿蜒的基隆河,遙望101大樓;後山眺望淡水河,並一路看見淡水出海口,著名的夕陽落日;側邊則鄰近關渡宮與自然公園周邊,自然生態豐富,自古以來人文薈萃,文風鼎盛不在話下。
這一片吉祥福地與自然風貌,作為北藝大孕育藝術家的場所,對師生來說當然是幸福的,雖然這片美麗的校園,長年來都提供作為北市居民休閒的花園場所。但是做為藝術院校的責任,除了教學與創作外,更重要的還是善盡一份推廣的義務,必須知道在地的文化價值與資產,而且更要相濡以沫。
拜交通科技進步之賜,河運沒落,淡水河除了觀光之外,幾乎不再扮演運輸的角色,但是大淡水河系的根源,長久以來除了肩負對外聯絡的交通樞紐外,更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據點,也是台灣庶民生命重要的起點之一。
文化興國必須結合歷史與人文風貌的傳承,建構台灣在地正確的文化史觀,必須追溯自古先民在城市鄉鎮所遺留下的足跡,淡水河系周邊獨特的人文景點,在台灣是唯一的特色,我們如果如果沿著河岸的連結,景點串聯不輟,沿著淡水小鎮上溯,對岸是八里景緻;下一站來到香火鼎盛的關渡,對岸是獅子渡船頭;再往前是社子島;接著是熱鬧的大稻埕,然後是著名的艋舺大站,近年來各地雖陸續推動一些藝文活動,可惜都沒有以大區域的概念發想。
如果位居淡水河中繼站的關渡,可以將政府與民間的力量整合,善用整體社區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周邊的文化資源,形塑在地的文化力量,讓關渡成為河岸的一顆閃亮明珠,並重新牽起大淡水河系上下游文化景點的復甦,北以淡水環境藝術節出發,沿途經過鬧熱關渡節,社子島好神祭,中間的大稻逞藝術季,收尾的艋舺燈火節。只要經過幾年的推動,相信這一串珍珠鍊所串連起的文化島鏈,將可落實推動在地祥和社會與優質文化的理想。
北藝大利用兩年的時間,走出校園,整合大關渡地區各級學校,社區團隊,公司行號,共襄盛舉。將在十月底推動第一屆浩浩蕩蕩的鬧熱關渡節,共同為日出淡水河,為社區展與在地文化,跨出豪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