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一些貿易問題專家認為,在拜登政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對華政策之前,華盛頓不大可能與北京舉行有意義的貿易談判,而且重啟貿易談判在美中兩國國內都將面臨政治阻力。
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日前表示,希望美中兩國的工商界能夠為美中關係的良性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美國一些最有影響力的商業團體也敦促拜登政府重啟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並削減自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
秦剛8月13日與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主席艾倫(Craig Allen)舉行線上會晤。他在會晤後發推文稱,「很高興見到美中貿委會會長艾倫,並就中美貿易的前景進行了討論。我們都希望看到中美之間強有力的貿易和投資,使我們的人民受益。」他在與艾倫的線上會晤中還特別提到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更大,並強調美中的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
曾經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讚的艾倫是秦剛赴美履新後會晤的第一位美國非官方人士,凸顯北京有意通過美國商界推動經貿合作來穩住不斷下滑的雙邊關係。8月初,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牽頭,代表零售商、芯片生產商、農場主和製藥廠商和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在內的30多個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商業團體在一封落款為8月5日的信中呼籲拜登政府重啟與中國的貿易談判。這些商業團體要求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和財政部長葉倫「繼續與中國談判,儘早取消兩國適得其反的關稅。」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加里·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對美國之音表示,有幾大主要因素導致美國商界要求拜登政府採取行動:首先是川普政府加徵的關稅仍在生效,拜登政府延續了這些關稅;其次是這些企業當中,特別是農業企業認為,他們對中國的出口正受到報復性關稅的限制,他們正丟失在中國的市場的比重。這些企業正在申請301條款關稅豁免,但相關審批程序繁雜,進展遲緩。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加里·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圖/擷自C-SPAN影片
但哈夫鮑爾表示,美國商界敦促美中重啟貿易談判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夠通過啟動談判來降低美中關係繼續惡化的不確定性。他說:「直接的原因,但也是相當重要的原因,我認為美國這裡的商界真正希望改變與中國關係的基調,這在雙方都是非常對立的。」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1年的年度調查顯示,該團體200多家成員企業中的82%表示它們的業務受到了美中貿易戰的影響。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警告說,在制定出一個全面的對華政策框架之前,拜登政府不大可能與中國進行有意義的貿易談判,而阿富汗局勢的驟變可能會延遲對華政策框架的出爐。
哈夫鮑爾認為,重啟貿易談判在美中雙方國內都面臨政治阻力,其可能性甚至不足20%。
他說:「如果拜登總統決定重啟貿易談判,他將被國會中的共和黨對手,特別是一些參議員指責為姑息中國,對中國態度軟弱。因此展望2022年11月的中期選舉,他不希望有這種被指責為對中國態度軟弱的政治負擔。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大障礙。我認為這是不幸的,但這是政治現實。但在中國,似乎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習近平主席正在從民族主義反擊中獲益,他正在充分利用一種回歸毛時代的那種對美國十分強硬的回應。」
史劍道表示,真正的阻力在於現在美國整個政界都認為,美國沒有從與中國的任何一次經貿談判中獲益,除了個別企業或行業以外。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圖/擷自https://www.uscc.gov/
哈夫鮑爾表示,或許到明年美國的中期選舉之前,美中兩國只能在個別議題上嘗試展開合作,例如氣候和新能源領域、圍繞電子商務的電子支付和電子認證及簽名等技術性較強的領域。
「我確實認為有這樣的(合作)空間,但我想說的是,空間只是在技術領域,不會激起很多政治反彈。」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