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副總統錢尼副國安顧問葉望輝(Stephen J. Yeats),10月10日在《讀報》(Do Post)發表專文內容指出,僅管國際趨勢有利台灣推動入聯,不過橫逆島國當前的挑戰仍相當多。政策(外交)官僚們,也許會嘲笑川普10月初在聯合國演講大談「美國主權」,這些人顯然未能及時體認2016年美國大選,以及英國脫歐,所帶來的變革趨勢:此即企圖擺脫全球主義,回歸國家主權,以及民族愛國主義
台灣的代表和支持者做過許多努力,積極爭取國際社會對台灣關注,他們強調中國專制欺凌者,所提出的諸多無理要求,導致聯合國缺乏公義,也惡意將民主自由台灣排除在外。不過,葉望輝指出,中台2國之間也從來就不是一場公平戰爭;與中國相比之下,台灣的經濟、軍事實力,顯得相形見絀。
從「合理公正」標準衡量,台灣確實有資格成為聯合國大會的成員國,而且在國際間,台灣比起絕大多數成員國(編註:從實質貢獻與和平角度而言),更夠格加入;然而觀諸現實情勢,台灣入聯前的第一步,首先應成為「被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編註:台灣內部是否也應該先替自己正名,不要老是稱自己為中華民國?)
葉望輝認為,如果多數台灣人想要尋求加入聯合國,那麼應該思考這兩件事。其一、美國川普總統選擇「獨立、合作,而非全球治理、控制和統治」,這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與其他國家接觸,所應考慮著墨方向。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商業投資、或是國土安全合作、以及學生交流計劃;這些在台灣還未入聯之前,都可以努力開展,藉以尋求國際認同。
其次,在台灣取得聯合國會員資格之前,台灣必須先與主要國家,在重要外交關係層面(甚至得到正式承認),取得有重大進展。每個人都曉得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最大阻礙在於北京政府,他們會在聯合國用金錢收買盟友、選票,還動用否決權,阻止其他國家有意義參與該組織,更不用說想獲得聯合國的會員資格。改變此事的唯一方法,就是讓世界上的大國對台灣在外交上給予正式承認。雖然有些人會說這不可能,或者批評這想法不切實際。不過,葉望輝認為,打從1970年代台灣人民遭背叛之後,這個方法比先前任何時候,都更加可行而且實際。
葉望輝指出,當國際間一個個國家甚至該國內部民眾,選擇遠離全球主義,轉而重新定義自我獨立,也對中國抱持小心謹慎之際,這時候台灣就有機會獲得承認。台灣應該把進入聯合國視為長期「戰略目標」,目前則先透過雙邊協議以及跟有影響力國家深化交流,讓這些國家願意對台正式承認,來逐步實現台灣入聯的邁進目標。
葉望輝先生上述這番意味深長,對台灣入聯期許,讓人想起2017年之前他擔任兩屆愛達荷州共和黨主席(Idaho Republican Party chair)期間,他的辨公室牆上,曾掛著一幅華文書法,上頭寫著「忍耐是希望的藝術」。相信這番話,同樣適用於為國家前途打拚的台灣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