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照顧越南新移民與移工,台中市政府輔導東協廣場管委會、社團法人台灣新移民協會於除夕舉辦越南圍爐宴,席開36桌邀請越南同鄉一起圍爐,從27日除夕夜到大年初五登場的「國際越南節」活動,安排了各種表演、美食、文創攤位,讓新移民在台灣的春節也能團聚同樂,互相交誼,也暫解思鄉之苦。
台灣新移民協會秘書長麥玉珍說,台灣政府為我們越南同鄉在台灣舉辦這個活動,非常的感恩,讓我們移民、移工、學生無法回去自己的家鄉過年,今年還可以在台灣和自己的家鄉朋友共同過一個溫暖的新年,不只這樣,還可以一起吃家鄉菜,說家鄉的話,玩家鄉的游戲,看家鄉的表演等。除越南同鄉外,她也歡迎全國的民眾來參與。
「我們主要是越南,但其他國家的姐妹來表演,我們也歡迎,就是大家一起共同來過越南年」,麥玉珍說,很多像泰國、柬埔寨、菲律賓,他們不是跟我們一樣過新年,但也有很多當地華人過新年,也歡迎他們跟我們一起來過新年。
越南過年主要是吃「粽子」
「圍爐當天全部都是越南菜」,麥玉珍說,菜色都是請東協廣場裏面的越南餐廳來做,就是有魚有肉,涼拌,「我們喜歡吃的生菜、豬腳」,菜色豐富,每桌有10道佳餚,以越南特色為主,讓大家有回鄉的感覺。
她說,越南過年主要是吃「粽子」,主要就是全家包粽子,象徵豐收。南北越的粽子都會準備,「裏面的餡和外型都不一樣,在南越是長方型,北越是四方型,兩個就是代表天跟地的結合」,拜拜也是會拜粽子。
談到越南的農曆新年習俗,麥玉珍說,越南過年也是要祭祖,除夕夜半夜過12點一定會去祭祖,每家都會去拜拜。此外,越南也是一樣有「送灶神」,要先送才能打掃,除夕夜才能接回。
對於在台灣過新年的的氣氛和文化,與越南有何差別?麥玉珍說,她來台灣已20年,大多數都是在台灣過年,剛好是今年要回越南。在越南過新年,都是幾個親朋好友彼此到家中祝賀,今天你來我家,明天就換我去你家,然後會準備豐盛的菜餚。
越南沒有初二回娘家習俗
至於習俗上,她說,越南初一至初二拜拜是有分,但沒有「初二回娘家」,不過祖籍廣東的麥玉珍家裏還是守著初二回娘家的習俗。「越南的傳統跟台灣的拜拜是一樣的,就吃什麼拜什麼」,但她家則是一定會拜三牲和六碗飯,和越南人又不太一樣。
麥玉珍說,越南的農曆新年也是休六天,「但是過年那一個月幾乎大家都在休假,出國什麼的都是排在這個月」,此外,新春年假期間大家會去逛市場,像台灣年貨大街,市場在過年也都營業,此外跟台灣一樣,過年也有花市,越南人會去買梅花、桃花回家拜拜。此外,也有很多人會買菊花。這和台灣不一樣。
至於在越南,拜拜的水果也和台灣有些不同,「橘子當然一定有,象徵吉利,但越南還拜釋迦和椰子,木瓜、芒果、西瓜,這是每家都有在拜的」。麥玉珍解釋,因為釋迦越南語類似「請求」的意思,椰子就是「剛剛好」,也就是求一個剛好,木瓜則是「有餘、有夠花」,芒果則是「家裏夠用」,西瓜則是「有剩」,這和台灣拜「蘋果」諧音是平安的意思是類似。這也是越南和台灣不同處之一,台灣是不拜西瓜的。
至於越南新年是否也會像台灣人過年一樣「小賭」一下?麥玉珍說,「也會啊。在越南就玩四色牌或撲克牌、骰子」,「過年也是不會抓」,骰子則有一種押寶的遊戲,畫上葫蘆、螃蟹、蝦子、雞的圖樣,全家一起玩。另外就是叫號碼,有人做莊家,其他人擲骰子看能否抽中。
「而要迎接新的一年到來,一般越南人也會在年前大掃除,過年也會發紅包,發給小朋友比較多」,而放鞭炮現在越南則是禁止。
至於越南和台灣比較大的差別,麥玉珍說,在越南時會趕快跟朋友約出去玩,在台灣的話就覺得去哪都塞車,高速公路想去洗手間也不知去哪,小朋友在車上就哭。而在越南,因為大部分都騎摩托車,所以比較不會塞,「都市比較會塞,像胡志明市,但怎麼塞也不會停,不會像台灣停好幾小時」。
至於新年新希望?麥玉珍說,希望今年能培訓更多姐妹,讓更多姐妹有機會,「像導遊,我們培訓更多姐妹,看有沒有機會讓她們發揮,我們希望每個地方都有工作機會、領域可以發揮,而不只是『號稱』要照顧我們而已」,不管各景點,需要導覽的地方,例如東協廣場,都可以讓她們發揮,「讓我們的移工覺得來到這個地方,就是來到自己的家鄉」。
麥玉珍說,2017國際越南節活動的意義重大,我們不只關心還特別照顧新住民、移工、學生因爲工作發生意外無勞健保照顧的族群,我們通過活動所有的收入會播出10%經費專款專用做公益無勞健保的家鄉,通過活動招募更多的廠商和我們共同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邀請大家1/27日到初五ㄧ起來和我們過新年,「保證會有好吃好玩的」。
中市府與台灣新移民協會新春期間在東協廣場舉辦「國際越南年」活動,越南年菜是重頭戲之一。圖/新移民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