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五十多年前,因中美斷交而移居美國的遠親,趁著清明隹節,帶著一家大小,回台飲水思源尋根掃墓。但日前她只單身一人來探訪我,我問她其他家人怎沒來?她的回答,給了我很大的反思和同感。
她說孩子們都不想陪她到親戚家,因搞不懂與這些親人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也記不得那些混淆難懂的稱呼。覺得太麻煩了,不想一起來。
一語驚醒夢中人!外國孩子太幸福了,他們親人間的稱謂多麼簡單。跟父母同輩,男的叫Uncle,女的叫Aunt。父母長輩多個Grand就可。同輩更簡單,同父母男的叫Brother,女的叫Sister,不同家庭的同輩男女全是Cousin,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不會叫錯出糗。
日本人雖然是禮多人不怪,但他們彼此間的稱呼也很簡單,長輩男的通稱歐吉桑,女的叫歐巴桑,同輩以某某君稱呼,稍年長的男的尊稱哥哥,女的暱稱姊姊。也是乾淨俐落,不會出錯。
看看華人社會的小孩多可憐,要搞清楚堂兄表妹,舅媽姨媽姑媽,叔叔伯伯,嬸嬸嫂嫂,大姑小姑,姨丈姑丈 , 舅父,祖父,曾祖母,外婆,奶奶,還有什麼八叔公九嬸婆,更有一大堆我記不起來的怪稱呼。
你想想,一個小小的腦袋瓜子,不只是是要記得這些稱呼,更要分清楚誰是誰,才不會叫錯,被責備沒教養沒禮貌。你看這是不是比背九九乘法還難?
為什麼華人社會,人與人之問的關係要如此複雜,稱呼規定如此嚴格?
華人一直生活在男尊女卑的父權運作的社會體制裏,尤以家庭最明顕。家裡一切由父親作主,母親是沒有聲音的人。重男輕女,如家傳秘方傳媳不傳女,因媳婦會生下同姓的孫子,而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生下的兒女跟自己不同姓,一表三千里,所以叔叔伯伯生的子女和自己所生同姓,血濃於水,同是一家人,故稱堂兄弟堂姊妹,一室同堂的意思。表兄妹則是異姓外人,連清明掃墓,嫁出去的女兒都不能參加,怕搶了娘家的福氣。
以前男女结婚,女必冠夫姓,表示已是自家人。近年女權高漲,嫁後冠夫姓己不多見。日昨看到一則新聞,有一婦女生前並未冠夫姓,往生後,辦理後事的禮儀公司,卻很自然的在往生者骨灰罈上冠上夫姓。雖經家人反對,禮儀公司卻解釋說,如此才能接受後代子孫祭拜。我想就是這種保守傳統的思想,加上華人自私自利的民族本質,才會把親族間的關係,搞得如此複雜,又分得如此仔細,稱呼才會如此多樣難記。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