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我們的島/影音】台灣食蟲植物 面臨消失警訊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我們的島/影音】台灣食蟲植物 面臨消失警訊

 2018-03-15 12:50
為了在貧瘠環境獲得更多養分,食蟲植物透過演化,發展出各種巧妙構造。圖/公視《我們的島》
為了在貧瘠環境獲得更多養分,食蟲植物透過演化,發展出各種巧妙構造。圖/公視《我們的島》

你印象中的植物,是吃葷的還是吃素的呢?

為了在貧瘠環境獲得更多養分,食蟲植物透過演化,發展出各種巧妙構造。看起來晶瑩剔透的露珠,其實是個甜蜜陷阱,小昆蟲一旦沾黏上,就難以脫身,為了在貧瘠環境獲得更多養分,食蟲植物透過演化,發展出各種巧妙構造,然而,它們在台灣過得好嗎?

人來人往的建國花市,有個攤位的植物很不一樣。這些食蟲植物幾乎來自國外,深受民眾喜愛,尤其是小朋友,更是看得目不轉睛。


建國花市這個攤位的食蟲植物,幾乎來自國外,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台灣也有食蟲植物。圖/公視《我們的島》

但你知道嗎?其實台灣也有自己的食蟲植物,而且就生活在我們周遭。多雨潮濕的新北市汐止山區,是許多食蟲植物的重要棲地,光是道路旁看似不起眼的野地,就可以見到好幾種,還有一種數量很稀少的食蟲植物-黃花狸藻,汐止的新山夢湖擁有全台最大的野生族群。

可惜大多數的人來到這裡,只注意到湖光山色,卻不清楚水底下的豐富生態。甚至少數遊客的任意放生,還曾讓黃花貍藻面臨危機,人們對食蟲植物的不瞭解,往往在無意間傷害到它們。


新北市汐止山區,是許多食蟲植物的重要棲地,還擁有數量很稀少的食蟲植物-黃花狸藻。圖/公視《我們的島》

趙怡珊是台灣少數研究食蟲植物的人,只要在野外看到可能棲地,就會湊近前仔細觀察。在大片綠意中想找尋個頭嬌小的食蟲植物,並不容易,有時候因為棲地環境變化,個體型態上的差異也很大。

台灣的食蟲植物分為貍藻科和茅膏菜科,目前記錄到的有十多種,大多數都被列入情況危急的紅皮書。它們的威脅,主要來自除草劑的使用、山壁環境的水泥化和開發破壞等因素,讓適合它們生長的地方,越來越少。


台灣食蟲植物分為貍藻科和茅膏菜科,目前記錄到的有十多種,大多都被列入危急的紅皮書。圖/公視《我們的島》

位在屏東的熱帶植物保種中心,以收藏瀕危物種為優先,希望成為物種救援的諾亞方舟,收藏過程也發現食蟲植物在野外棲地陸續消失的警訊。這個現象不只在台灣,全球野外食蟲植物幾乎都面臨挑戰。

保種是逼不得已的選擇,畢竟室內栽培只能保存單一物種,無法重建生態系間的互生關係。研究水生植物學的中山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顏聖紘認為,保有棲地還是重要關鍵,讓食蟲植物和昆蟲間的互動和周遭環境連結,能夠保留下來。


中山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顏聖紘認為,保有食蟲植物棲地還是關鍵。圖/公視《我們的島》

然而,這在土地利用密集的台灣一向是個難題,新竹竹北蓮花寺濕地屬於軍方用地,多年來在軍管之下,留下了自然風貌。這裡的河谷地形,造就豐富的食蟲植物棲地,寬葉毛氈苔、小毛氈苔、長距挖耳草,還有現在野外也很難看到的濕地植物,桃園草、點頭飄拂草等等,都棲身在此。這裡還是瀕危的長葉茅膏菜,已知的最後一塊野外棲地。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看著棲地環境逐年劣化,除了自然災害的土石崩落,影響最大的就是攔砂壩興建後導致的陸化。他們招攬志工,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減少食蟲植物的競爭壓力,也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食蟲植物;同時也利用人工培育的方式,把物種擴散出去。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招攬志工,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希望減少食蟲植物的競爭壓力。圖/公視《我們的島》

對環境挑剔的食蟲植物,棲地一旦消失,要重新找到適合棲地並不容易。目前荒野新竹分會正爭取將蓮花寺濕地劃設為重要濕地或保留區。社大講師林智謀則在知新山夢湖的地主之一有意出售土地後,發起募資購地、守護棲地的計畫。

不只山邊、水邊、身邊角落或鄉間田邊,都有可能成為食蟲植物的家園,要怎麼樣讓它們活得好、住得開心,趙怡珊認為友善農業的方式,能讓水生植物甚至食蟲植物擁有更多生活空間。

喜歡吃蟲的食蟲植物,透過一代代演化,莖和葉特化成各種型態,努力在地球上生活,有人看見食蟲植物的價值,不想跟它們說再見,一次次努力創造不同可能。盼望著有機會在野外,可以問一聲:食蟲植物,你好嗎?

公視《我們的島》「食蟲植物,你好嗎?」專題

本文轉載自:【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食蟲植物,你好嗎?專題報導】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