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新課綱納入新住民語言課程,不過師資培育問題仍不少。北市公訓中心講師,曾被媒體封為「小隋棠」的陳玉水則提到本身教越南語,也在台灣的大學去唸了四年,但師資培訓卻碰上「找別的語言來教。就像學德文,找一個法文老師來。這樣是對嗎?」
越南籍的陳玉水也提到,每次培訓完之後,「就15分鐘的試教時間,試教時間完之後就跟我們說,妳這樣就可以考上證書了,15分就可以解決一名教師,我覺得這太神奇了」。她也提到,她在國小任教三年,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寫教案,因為班上從有小一、小六的學生,「只照顧到一年級的,六年級又覺得太無聊了」。她只好在設計教案時努力想,「讓全班同學都覺得很新奇,又不至於太難」。
此外也有來自屏東新住民女性反映,接受過培訓也拿到政府頒的證照,卻被高中校長嫌「沒有大學學歷」而難被聘請任教。但教育官員強調,國中、小都沒限制學歷,僅高中才有限制,「還是要回歸制度」。
108年即將上路的新課綱已納入新住民語言課程,民進黨「立法院新住民事務發展聯盟」今(7)日下午舉辦「新住民語言教學辦理現況與未來展望」座談會,會議由立委李麗芬主持。
今日會中邀請第一線教學現場的新住民及東南亞語言教師、教育部官員與NGO工作者,針對新住民語言師資培育現況與未來發展進行對話與探討。不少從事新住民語言教學的工作者對師資不足,以及師培方式大吐苦水,感嘆資源不足。
「立法院新住民事務發展聯盟」幹事長、立委蘇巧慧致詞時期許新住民二代成為南向政策的尖兵,但「如果連新二代的母語都無法保存維繫,如何期待他成為未來外交的尖兵呢」?
台泰交流協會秘書長洪銘謙發言時提及,新課綱規定中學習時數的問題,「東南亞語言加起來只有18學分的學習,就有辦法教印尼語、越南語」?而像高雄大學東亞系印尼語是專業又未被列入師培學校,質疑台灣目前沒有專業的東南亞語學系,師資都是不足的,
在國立暨南大學就讀博士班的洪銘謙也提到,有能力的學弟妹都不想留在台灣,「明年就被找走,培訓可能沒有成效」,有些學弟妹有教育熱忱,但台商一個月四、五萬元就挖走了,「就算教材編得很好,但問題是找不到人來教」,除了現有越南新住民外,會不會根本找不到人來教,應該要根本的人力來做起。
教育部國教署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科長劉鳳雲回應時說明,在師培過程中,教育專門過程應有30幾個學分,是放在第二外語的部分,「東南亞語言會照語別,有一些落差但不會這麼得少。高雄大不是我們師資培育的大學」。她強調,除了養成學科外,還有教育學程部分,但可和高雄大學做策略聯盟。
台泰交流協會秘書長洪銘謙提及,新住民語師培師資不足,找不到人來教。圖/唐詩
洪銘謙也提到,像他就讀的暨南大學距離遠,「當年要找陳凰鳳(越南籍知名教師,在政大任教),她是不可能來的」,因而沒有專任老師參與師資培育。他建議教育部應規定「至少有一位專任老師」,否則越南語平均二年換一個老師,柬埔寨語還找不到人,「若沒有專任為何要把責任給這個系」?這是專業的問題,若交給不專業的人來做,會培養什麼樣的人才,讓人質疑。
「一個禮拜只有一節課,就讓孩子能說能寫嗎?我真的懷疑」,南投縣新媳婦關懷協會理事長、馬來西亞籍的羅美玲發言表示,語言教育要有那個環境。她說,她本身在馬來西亞唸華文學校,但台灣新住民語言比在馬來西亞還要複雜得多,在東南亞語主要是越南語、印尼語,我們來自東南亞就有10多種語言,但我們在馬國學就只一樣華語」。
羅美玲說,現在在台新住民來自不同國,「馬來西亞華人有750萬人,可以SUPPORT,但現在我們才多少人」,師資培育的作法是很理想化,但效果有沒有就讓人很懷疑。她也舉加拿大魁北克推動「沈浸式教學」雙語教學,但環境不一樣,只學法語一種,「我們有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長官可能要多思考效果在哪」?
新住民有證照 卻進不了高中教語言
羅美玲還提到,她的孩子小時候,有請印尼姐妹來教小孩,「會教孩子單語片語,像洗澡之類」,但公婆不高興,會說為什麼不讓孩子學英文?有時這跟家裏背景有關係,那是國際語言,「小孩不一定會去學媽媽的語言」。
來自泰國的徐麗麗說,她有去受訓但第一階段時還沒有泰語版本,這樣培訓可去教嗎?她說,她現在在就讀大學,有個計畫是送老師到越南或泰國去學語言回來教。她說,自己從小在泰國,懂語言、文化,會話當然更強,可是老師去教,「但我們去教他們說學歷不夠,要大學的教授來接這一塊。我認為教(師資培育)的話,姐妹們真的可以去學校嗎」?但校方說姐妹們沒大學學歷不行。
「我們在屏東,當然希望在屏東教對不對?那如果別的地方教授說,很遠的地方有缺可來教,但你們可保證我們可以去別的地方教?還是別的教授也可以來?你們可以保證一個暑假培訓回來,就可教母語」?她說,像泰國現在有中文學校,「可是沒有說一年級和六年級是在一起。北部是教繁體字的,都是教台灣的,南部是有資源教簡體字的。國小一年級教他學寫字,然後叫六年級的來學,這可以嗎?我們泰國教國語都是從一年級一起教,但同一等級比較好教。如果一年級到二年級,又是新的(老師)過來,那課程要怎麼接呢?就變成一直重讀、一直重讀」。
台越文化協會理事長陳麗君說,新住民「能不能教當然是一回事,但民間團體來,就會創造很多實習場合讓他們教,不管(師資培育)是8加36或10加36(小時),都不足以讓她們有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我們實習的場域應該還是要有一些時數出來」。
陳麗君也呼應徐麗麗的說法,「我們進到了高中,裏面也有都你們(教育部)頒的證書,進去以後就嫌我們說,妳們說沒有大學畢業。高中喔!我們已經進到高中去了,他就打我們一槍,結果說要聘用從你們這邊(師資培育)出來的師,卻沒辦法講太多國際文化」。
「那個老師有說被教育部送去越南那邊教學,結果回來就沒辦法教,就變成學校就用XXX領銜主演,就變成我們新住民都是配角,因為我們學歷不夠。因為不管是8+36或10+36小時,有些校長就會覺得我們都不夠格,我覺得這是問題」,陳麗君抱怨。
她說,新住民來台灣都在讀書,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那厝會翻掉」,有能力可以扶搖直上,但要家人力挺。「在屏東我們缺的是師資」,現在教育部規劃師培的大學只有5所,「未來每一個縣市都有可能有語言中心?不然全國這幾年成立了那麼多東南亞的學術中心或語言中心,我覺得就是掛招牌,然後叫姐妹去那邊當花瓶,在做什麼我實在看不出來。教育部應該去追,我覺得這些中心如果拿了教育部的錢,到底在做什麼事情」?
母親是越南人的蔡雨傑則表示,今天在講南向政策教育,就會講說是新二代,是外交或經貿尖兵,但我的屬性,「我已在台教越南語七年,我沒去越南工作,教育在台灣多元社會有它一定的意義」。
蔡雨傑說,師資培訓是跨領域的專業,因為要有專業的學科能力,以及教學能力,也就是師資培訓,「有的說不夠,但教育部又歡迎有志的東南亞語言學系畢業生,洪秘書長有提到底多少學生會留在台灣,這是可思考的點。
蔡雨傑認為這中間其實可找到一個交集:台灣出來有東南亞語能力的學生,她語言或許能力不及新住民姐妹,但在教育有他的專業,除了36小時或8小時外,教育部能不能幫這些新住民姐妹有更好的管道去取得學歷,或至少以支援人員立場來講,是不是可幫助她們得到教育學程的認證」。
教育部坦言資源有限
在師大攻讀華語文教學碩士的蔡雨傑說,師大有教育學程可以選修,28個學分其中有6-8個學分是必修,這課程對新住民姐妹能站上舞台是有幫助的。「培育要看長期,師資培訓是重要的,也可以試著跟國際接軌。」他有一個同學就去越南拿到官方師資檢定的證照,「我們可以試著跟東南亞國家去試著連結」。
面對新住民想參與教學,卻受限於學歷不足等問題,教育部國教署原民特教組組長蔡志明則回應,國中、小「任何學歷都可參與,並沒限定學歷」,但高中(課程)是屬於「第二外語」,確實有它們自己對應的參照。
師培資源有限。教育部國教署原民特教組組長蔡志明提及經費限制問題。圖/唐詩
蔡志明說,除了課堂學習外,生活學習也很重要,營造學習環境家裏是最好,除了家庭外也會在學校的其他時間,例如假日或寒暑假,都有鼓勵學校辦「樂學」,如果各校有人力和資源都可來申請,就是非上課時間外的學習,明年一定會擴大。
「必須要回到剛講的教育制度,因為錢是納入正式的體制的」,蔡志明說,學校與生活領域是可併行的,也會擴大辦理。師資大家覺得還不夠,未來在教學實習這塊還是會用「增能回流」的概念,「至於鐘點費這部分還是比較難突破,未來能否努力到月薪制,這涉及到很大的經費限制,會不會框住變成其他人沒機會?現在是少、大家有,未來是不是變成多,少數人有」,師資會不會變成另外的排擠概念,教育部會努力非正式課程外的機會。
至於要開課,他說,正式要開課要到108年,「目前還在評估」,這還是要考慮到家長對孩子選課的意願,家長、孩子如何做決定?教育部還要再努力溝通、宣導,也會和縣市政府再做討論。
不同年級同一班 教案難準備
台泰交流協會秘書長洪銘謙之後發言時則再次提醒主管機關,若是工作不穩定,要投入是不可能。例如保險要不要負責,「如果是只來幾趟,人家也覺得麻煩」,「建議一年一聘並不過分,不能偶爾聘,但開學後就不聘」,想投入教學的新住民姐妹真的很熱情,
越南語講師的陳玉水則提到本身教越南語,本身也有電視教學及播報經驗。她表示。她有到台灣的大學(師大應用華語系)唸了四年,但卻碰到師資培訓的問題,「找別的語言來教,就像學德文,找一個法文老師來,這樣是對嗎」?官員與立委忙問,「有這樣的情形」 ?她說,「去年是有這樣的狀況」。
她也提到,每次培訓完之後,「就15分鐘的試教時間,試教時間完之後就跟我們說,妳這樣就可以考上證書了,15分就可以解決一名教師,我覺得這太神奇了。我這四年也不敢出來當中文老師,真的覺得這很遺憾」。
陳玉水說,她在國小任教三年,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寫教案,「為什麼?因為我的班上是國小一年級、三到六年級,狀況真的非常恐怖。因為國小一年級來不及懂的時候,六年級的他全部都會了。到底是要以國小一年級的,還是六年級的程度來教?只照顧到一年級的,六年級又覺得太無聊了。我設計教案的時候就努力想全班同學覺得很新奇,又不至於太難」。
政大印尼語線上教學講師孫珮珊則是建議,師資培訓可採線上教學,「不一定要來到培訓的學校來教」。教育部國教署科長蔡志明對此回應,教育部曾找到資策會,對菲律賓、柬埔寨等較少數的語言以線上教學的方式,但要怎能讓學習者有意願,但線上應該不是最好的方式。「不過如果是給老師(培訓)的,也是一個思考的方法」,教育部會再研議。
新住民語言教學辦理現況與未來展望座談會現場。圖/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