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短歌行】 口罩,口罩,我愛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短歌行】 口罩,口罩,我愛你!

2020-03-21 15:28
戴口罩不是文化問題,是時間問題。「代誌大條」的時候,大家就會高唱「口罩,口罩,我愛你!」。圖/總統府
戴口罩不是文化問題,是時間問題。「代誌大條」的時候,大家就會高唱「口罩,口罩,我愛你!」。圖/總統府

在台灣、日本,戴口罩很自然,走在路上也不會覺得奇怪;但在美國,戴口罩容易被側目,容易被認為是不是有傳染病。美國即使是醫院,醫生看診幾乎是不戴口罩的,除非有感控的需要工作人員才會依照precaution戴口罩的;台灣很多病人認不出迎面而來的醫生,即使這個醫生已經照顧他很久了,因為病人每次看到醫生時,醫生幾乎成天都戴著口罩,病人只看到他兩個眼睛,從未見到醫生的「廬山真面目」。

在德國會戴口罩走在路上的只有真正虛弱的重病患者,一般人只有發燒咳嗽的小感冒時不會這麼做。歐洲人普遍也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對荷蘭人來說,生病感冒都是件很正常的事,感冒就讓它自己好。荷蘭人認為免疫力高,你就不會生病,所以即使附近有人生病沒戴口罩,你也不用擔心,而如果你被傳染了,代表你的抵抗力不佳,不要怪對方沒戴口罩。

有戴口罩、沒帶口罩,是敵是友?

如果我們把這一場疫情,當作人類面對新冠病毒的抵抗運動,不同以往的,它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役,大家都隱然知道敵人就在我們的周圍,但是它摸不找也看不見,我們看到的只有兩種「士兵」,一種是有戴口罩的,一種是沒戴口罩。在看不到「敵人」的情形下,有時候是那些沒戴上口罩的人,就被當成「敵人」看待,我們看到很多中國大陸自媒體的錄像,一些沒帶口罩或拒絕戴口罩的人,被打趴在地上。荒謬地是有時候是那些戴上口罩的人,被當成「敵人」看待,像現在的美國,華人只有到「大華」超市才敢戴口罩;到洋人超市不改戴口罩,怕被打被罵。

世界各國的「口罩政策」各不相同

究竟口罩該不該戴,更準確地說,甚麼時候才需要戴口罩?有關在社區環境中使用面罩的建議,《刺胳針》( The Lancet )醫學期刊為大家整理出各國的主張如下 :

  1. WHO : 主張如果你健康,則只有在照顧可疑SARS-CoV-2感染者的情況下,才需要戴口罩。
  2. 中國 : 主張高危人群必須配戴手術或醫用一次性口罩。具有中等感染風險的人員包括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工作的人員(例如醫院,火車站),曾被隔離的人或與之居住在一起的人員,以及與工作有關的行政人員,警察,保安和快遞及郵差都必須配戴。低危人群也必須戴醫用一次性口罩。感染風險低的人群包括居住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區(例如,超市,購物中心),在室內工作,在醫療機構(發燒診所除外)尋求醫療保健以及3歲以下兒童聚集的人群及6歲兒童和在校學生。至於風險極低的人 ‡ 感染:不必戴口罩或可以戴非醫用口罩(例如布口罩)。 感染風險極低的人包括大多數人待在家裡,進行戶外活動以及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工作或學習的人。
  3. 香港 : 主張口罩可以防止疾病病人傳播呼吸道病毒。對於有症狀(即使症狀較輕)的人,必須戴上外科口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擁擠的地方時要戴口罩。戴好口罩和戴好口罩後,請務必戴好口罩並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
  4. 新加坡 : 如果您有呼吸道症狀,例如咳嗽或流鼻涕,請戴口罩。
  5. : 戴上口罩以保護自己免受感染病毒的有效性受到限制。如果在密閉,通風不良的地方佩戴口罩,則可能有助於避免從他人身上散發出的飛沫,但是如果您在露天環境中,使用口罩的效率不是很高。
  6. 美國 :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不建議健康的人佩戴口罩(包括呼吸器)來保護自己免受呼吸道疾病(包括COVID-19)的侵害。美國外科醫生敦促Twitter上的人們停止購買口罩。
  7. 英國 : 口罩在諸如醫院之類的地方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少有證據顯示公眾因隨時戴口罩而有多大的受益。
  8. 德國 : 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戴著口罩會大大降低健康人被感染的風險。德國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稱,在不建議戴口罩的情況下戴口罩,反而會產生錯誤的安全感,因為這可能導致忽視基本的衛生措施,例如適當的手部衛生。

每個人都戴口罩可減少社區傳播

但是,在「沒有證據」和「證據不存在」之間有本質的區別。正如英國和德國的建議所承認的那樣,幾乎沒有證據指出,口罩可以為社區中的呼吸道感染提供有效的保護。但是,在護理呼吸道感染病人時,口罩已被醫務人員廣泛用作保護自己也保護病人的一部分。建議易受傷害的人避免擁擠的地方,並在暴露於高風險區域時合理使用手術口罩是合理的。有證據顯示,COVID-19可以在症狀發作之前傳播,如果每個人都戴口罩,包括感染但無症狀和傳染性的人,可能會減少社區傳播。

關於口罩的建議因國家而異,並且我們已經看到,一旦當地流行病發作,口罩的使用將大大增加,包括在社區環境中使用N95呼吸器(不使用任何其他防護設備)。普通大眾使用口罩的增加加劇了全球口罩的供應短缺,價格飛漲,並給一線醫療專業人員帶來供應緊張的風險。作為回應,一些國家(例如德國和韓國)禁止出口口罩,以優先考慮本地需求。世衛組織呼籲將包括口罩在內的防護設備的產量提高40%。 同時,衛生主管部門應優化口罩的分配,以優先考慮一線醫護人員和社區中最容易受到感染和死亡的最脆弱人群的需求,這些人群包括老年人(尤其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潛在的健康狀況。

污名化和種族歧視,需要公眾教育

一些地區(例如泰國,中國和日本)的人們選擇了臨時替代品或重複使用一次性口罩。值得注意的是,不正確使用口罩(例如不更換一次性口罩)可能會損害防護效果,甚至增加感染的風險。還應考慮口罩使用的社會和文化範式的變化。使用口罩作為衛生習慣(例如,在許多亞洲國家)或僅作為不適者使用的東西(例如,在歐洲和北美國家)之間的對比已經引起了污名化和種族歧視,因此需要進一步的公眾教育。

現在是政府和公共衛生機構就合理使用口罩提出合理建議的時候了,以補充其在其他預防措施(例如手衛生)上的建議。世衛組織目前建議,如果人們有呼吸道症狀或正在照顧有症狀的人,則應戴口罩。建議隔離區中的人如果出於任何原因需要離開家時戴上口罩,以防止潛在的無症狀或症狀前傳播,這也可能是合理的。此外,弱勢人群,如老年人和患有基本疾病的人群,應戴口罩(如果有)。如果供應許可,可以考慮普遍使用口罩。同時,緊急研究了面罩的保護期限,應該鼓勵採取措施以延長一次性口罩的壽命,並鼓勵在可重複使用的口罩上進行發明。台灣具有製造大量口罩的遠見,其他國家或地區現在可能會將其視為未來大流行計劃的一部分。

「代誌大條」的時候就戴口罩了

回顧1918—1919年「大流感」橫掃世界,最新的權威估計數字為全球死亡人數有5000萬至1億。這個數字不僅高於歷年來命喪愛滋病的人數總和,更遠超中世紀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當時指揮交通的警察戴口罩,醫護人員戴口罩,街道清潔人員戴口罩,聚會時貴婦們都戴口罩。可見,戴口罩不是文化問題,是時間問題。「代誌大條」的時候,大家就會高唱「口罩,口罩,我愛你!」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