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香港人就台灣大選的結果感欣喜,甚至可說是去年「反送中」運動以來稍為令人開心的一件事。然而一瞬間我們面對的殘酷黑暗現實是拍攝到疑似被墮樓影片的菲傭被捕 (1)、記者被系統性跟蹤 (2)、運動期間報案被警察強姦的事主遭警務署長抹黑 (3)、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否認香港有警暴 (4) 及警方擬購入殺傷力大、能加強控制示威的電擊槍 (5) ……香港在地獄中,香港人在被消失的恐懼裡,卻仍在頑抗中。
蔡英文連任、世界各國致賀,中國被圍堵、台灣通過反滲透法,都是選擇大形勢上歸邊美國的抗共陣形,這既是政治、亦是經濟利益的考慮。國民黨敗選後出現清黨及重審路線的呼聲,這是現實必需的,當前的「抗共」將會是區別一個政黨是否決心維持國家自由民主的指標,這不只是道德的選擇,也是市場的傾向。今天短短一年中,蔡英文從指中國不是敵人而稱2020年是抗共的一年,這抗共多少有投機的成份。在老蔣時代的抗共,寧枉勿縱,其中夾雜更多的是維護自己權力的私心,如果民主自由的理想有根植人心,不會有跟隨過小蔣的軍人退休後去中共國唱國歌。真正抗共需要的是對自由民主本身義無反顧的熱切追求,「反滲透法」是下乘手段,其中細節仍需審慎,最穩固的基石當然是人民自發對自由民主的捍衛。
台灣總統大選結果當然有鄰近香港的血淚催化。一個民主的國家,資訊自由,卻仍有五百萬人昧於中共的手段及世界局勢的走向,無感於台灣必需站在抗共的自由民主陣線上的迫切,認為「自貿區」會帶領台灣平安地發大財。五百萬不是一個少數目,事實上從政黨票看國民黨和民進黨也只各佔三十百份比左右,第三勢力是合起來的小黨、新建的政黨,中共在各政黨都必存在著滲透,也會培養看似不藍不綠的政黨勢力,用代理人分散選票,赤化國會,扶植親共的侯選人不見得太困難,因為即使是香港事件的刺激,他們潛在的基本盤仍有互百萬。台灣民主的基礎有不容忽略的隱憂!
媒體只顧立場不論專業
競選期間,不少港人赴台觀戰,很多時被台灣人問及香港的情況,驚訝地他們所接收的消息和香港的實況有頗大的距離,並且存有從上海的旅遊經驗羨慕對岸的風光。事實上,當世界報章都以頭條報導香港「反送中」運動,對咫尺之隔,甚至直接影響國內大選的香港形勢,有些大報館竟直接引用中國官媒以斷章取義手法抹黑抗爭者的報導,而不是派員駐香港作自家的報導,除了是履行政治任務,進行洗腦,實找不出什麼原因。
早前台灣有「拒絕紅色媒體、守護臺灣民主」遊行 ,但單單拒絕紅色媒體是不足以守護民主。市民可以杯葛播放紅媒的食肆,政府可以嚴懲發佈假消息,但民主社會最後的堡壘在人民的質素,民主在享有自由的選擇之餘,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的公民身份付上更大的責任。
台灣媒體的空間大多被藍綠陣形分攤,為自己的陣形調笑、攻擊對手,為什麼候選人抱小孩哭都是一則新聞?而鮮見就候選人政綱的差異、台灣未來發展相關的大議題作多角度的深入探討。為什麼讀者無法通過媒體中得到有用的資訊,從而判斷到底那一個侯選人的政綱更貼近自己和國家利益?為什麼滿足於候選人的口號、不追究政網內容細節,他們的說法是否能可信,如何判別兩者的風險?大部份台灣媒體的角色是兩大陣形的選舉伙伴而非站在市民立場的監察者。
台灣媒體對於國際政經新聞並不重視,普遍市民沒有閱讀西報的習慣,於是市民無法從世界局勢的變動來把握台灣的位置,解嚴以後幾十年裡只是增加了反對執政黨的喉舌而非就媒體專業中尋求進步,言論自由不只是讓你說反對的話,更需開放地闡釋你反對的理據,容許對話,互動出更進步的方法、探究更多可能性。
台灣戒嚴時期的大報是報導文學,解嚴開放後90年代香港壹傳媒的登陸,把新聞娛樂化的風氣帶到台灣,並且由於台灣民主制度政黨輪替,媒體各為其主,風氣一發不可收拾。許多報導對人不對事,這可能是和不少台灣人把政治人物當明星,自己做了粉絲,失去該有的距離去監察,因而帶來的惡性循環。政治人物落敗後選民情緒崩潰痛哭等等現象,都說明了媒體風氣為何專挑撥市民的情緒,以此作為下次政治動員的手段。台灣人重感情,常說這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確實如此,也因此往往忽略了人與人間該有的距離、從公民身份對自己心怡的候選人多一份鞭撻,讓自己支持的人戰戰競競地做好承諾。
網路互動香港經驗可參考
既然有三分之一的政黨票不投現存的兩大政黨,那是否不以藍綠牌匾招徠就有市場?我們是否要等待一個新的代理人,被動地看他向我們銷售他口中的理想生活?今天網路世界所取得的方便平台,公民討論凝聚共識,讓政界要跟從選民的意願、讓爭議性的題目在立法前有足夠的討論。台灣人反客為主,各行各業的精英動員,提出問題、出謀獻策,在網路上公眾互動出一個圖象,讓政黨去跟隨,這才會是真正突破藍綠政治的方向。
香港比台灣更早經歷政治新聞八卦化,亦早對這種報導方法感到納悶,隨著本土主義在網路上殺出的血路,「反送中」運動才擺脫離喊民主、實質維穩的政黨、甚至行禮如儀的社運界,在無大台、網路上素人互動不息下持續。香港的染紅的主流媒體、暗紅的網媒、網絡五毛絕不少於台灣,但對於香港本土的人起不了作用。主流泛民報章在往日言論帶領的位置不再,香港人在網路上突破了昔日建制派與泛民割據的政治力量,這是台灣媒體都甚少注意而值得了解的一段歷史,也許其中的情節、橋段在往後的日子可能都會碰上,日後有機會再談這個。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