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五線譜上的許石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五線譜上的許石

2015-05-27 14:05
作者:許朝欽
譯者:
出版社:華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官方網址:

許石是誰?這個名字幾乎消失在臺灣歌壇三十多年,但提起他所譜寫的〈安平追想曲〉,卻是大家都能哼唱個幾句的著名歌曲,甚至茶餘飯後還會討論歌詞中純情的金小姐是否真有其人。這是許石某日遊覽故鄉臺南安平時,將所聽聞的故事譜寫而成的名曲,大眾也深為這個無法圓滿的異國戀情寄之以無盡的同情。

歷史的身影‧迷人的歌調 ─ 賀許石傳記「五線譜上的許石」出版

許石是誰?這個名字幾乎消失在臺灣歌壇三十多年,但提起他所譜寫的〈安平追想曲〉,卻是大家都能哼唱個幾句的著名歌曲,甚至茶餘飯後還會討論歌詞中純情的金小姐是否真有其人。這是許石某日遊覽故鄉臺南安平時,將所聽聞的故事譜寫而成的名曲,大眾也深為這個無法圓滿的異國戀情寄之以無盡的同情。

筆者長期關注臺灣流行歌曲的發展,特別是受陳郁秀教授所託,於擔任《臺灣音樂百科辭書》(遠流,2008)之〈流行篇〉主編時,苦無機會親自訪問許石家屬,只能將坊間所蒐集到的資料彙集,深感遺憾。2013年夏天,透過資深黑膠唱片收藏家陳明章先生的介紹,不僅聽到了許石出版許多他採集臺灣民歌的歌曲集,更令我訝異的是,他於1964年10月10日在臺北國際學舍 (今大安森林公園) 發表他混合中西樂器編制的《台灣鄉土交響曲》,以現場錄音的方式由自己設立的太王唱片發行。樂曲共有四個樂章,分別以【閩南調】、【客家調】、白字戲與原住民旋律匯集而成,這樣新鮮的嘗試是他從事民歌採集18年的成果表現。雖然在今天或許以管弦樂版的民歌改編來理解此曲較為適合,但在創作半世紀後的那個夏日午後,面對這張可能是目前唯一的《台灣鄉土交響曲》,著實令我驚奇,從事流行歌曲創作的許石竟然也會有交響曲寫作的嘗試。於是我蒐集了眾多報紙的報導才知道,他於1946年從日本回臺,1946年發表〈南都之夜〉至他1980年因心臟病過世,這三十多年的音樂活動相當豐富,甚至可以說,沒有一位流行歌曲創作者如他一般,帶著女兒們定期於當時臺北重要的展演場所舉辦音樂成果發表,甚至與「藝霞歌舞團」著名之舞蹈家王月霞合作,創下戰後具民俗風情性的歌舞合演之首例。更甚者,亦和烏來清流園舞蹈老師Yamasta (漢名為巫重學) 有長期緊密的合作演出,甚至還一起和烏來原住民歌舞團進行全臺環島巡演。

難怪在兒女的眼中,許石是如此的可敬與耀眼,集「六多」於一身:作品多、採集民歌多、音樂發表會場次多、發行黑膠唱片多、學生多,最後一項雖是私人事宜 ─ 兒女多 (8女1男),但其中5個女兒亦在他的培訓之下,與父親共組「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一起從事表演、演奏樂器。然而如此豐碩的經歷,為何鮮為人知呢?許石病逝後,家屬異常低調,許石夫人鄭淑華女士,也就是楊三郎 (1919-1989) 的外甥女,將一路支持丈夫音樂夢想的辛苦與對他深深的思念藏於心中,目前高齡88歲的她,在病牀上經常哼唱〈夜半路燈〉,回想這首他們戀愛時,許石在臺南火車站路燈旁等她時所做的優美歌曲。面對許石留下眾多的歌曲與文物,唯一的兒子許朝欽博士有著寬大的胸襟,認為父親的音樂是與臺灣社會共同成長,當然也是屬於臺灣人民的,遂提筆將許石的傳記成書,與大家分享這個大家庭因父親終生奉獻給音樂的點點滴滴,並隨書附上了5首歌曲的伴奏套譜手稿、大量的照片、唱片封面與一張CD,包括《台灣鄉土交響曲》、3首由許石採集、呂訴上修詞的民歌和原住民歌曲〈月下歌舞〉。

這本珍貴的傳記首賣於5月30日在中山堂舉行的「許石與楊三郎懷念臺灣歌謠交響詩」音樂會,在此要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喝采,願意舉辦這樣結合古典與流行的跨界形式:由張佳韻教授指揮,演出曲目除了將許石創作的〈臺南三景〉與他所採集的〈思想起〉與〈杵歌〉以器樂的形式重現外,更邀請到目前最資深的歌壇長青樹紀露霞,她與楊三郎和許石生前有許多的接觸與合作,由她娓娓道來兩位的創作,定能感動人心!許石的學生劉福助與林秀珠,從年少時即受到許石的栽培,應是知許石最深的學生。劉福助承繼許石對於臺灣民歌的執著,音樂會中除演唱〈安平追想曲〉與〈初戀日記〉外,尚有〈風雨夜曲〉,雖知名度不及前者,但曲風優雅,大量的附點音符好似燈影輝映著如愛情惆悵般的微弱光影,別具韻味,是筆者最喜愛的歌曲。以演唱〈三聲無奈〉出名的林秀珠,也將以此原調重現許石當初以〈思情怨〉之名、運用【臺東調】為基礎所譜寫的類民歌佳作。此外,更邀請李靜美來共襄盛舉,她的聲音介於紀露霞與陳芬蘭之間,最為楊三郎所喜歡,由她來詮釋〈秋怨〉與〈孤戀花〉等歌不做第二人想。

一位逝去的臺灣流行歌壇狂熱者,用他旺盛的創作力在所處的年代發光發熱,卻在他過世後幾乎不被人提起。集結這些燦爛過往的傳記《五線譜上的許石》,可讓歌迷閱讀他歷史的風采,讀譜猶如耳畔響起許石筆下迷人的歌調,在舊黃的五線譜中散發出屬於臺灣真正的價值。

 (作者徐玫玲,德國漢堡大學音樂學博士、輔仁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兼系所主任)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