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中國秘奪德國半導體企業陰謀曝光 德經濟部出手否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中國秘奪德國半導體企業陰謀曝光 德經濟部出手否決

 2016-10-28 03:00
中資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GC),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Aixtron),遭德國經濟部否決。圖片取自/愛思強官網
中資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GC),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Aixtron),遭德國經濟部否決。圖片取自/愛思強官網

德國政府出人意料,否決中國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ujian Grand Chip,FGC),併購該國半導體企業的交易核准案。值此中國大力推動企業併購海外高科技企業的同時,德國越來越擔憂其關鍵產業,遭外國投資者奪取,尤其是來自北京國企的投資者。德國此度駁回這項交易,被視為該國經濟政策轉變的「重大指標」。歷來,德國對外國收購都較為友善;如今,德國正重新審視,嚴肅看待該國「關鍵產業」,避免其遭國際資本奪取。

德國政府原本在9月8日,核准由中國投資者收購,該國半導體企業愛思強(Aixtron)。這家半導體公司,專門製造紅色、藍色、綠色以及白色LED燈的關鍵組件。

據多家外媒報導指出,福建宏芯基金針對 Aixtron 的收購邀約,預計在本月21日結束;然而就在截止時間前10 小時,德國經濟部突然撤回,1份該單位「不反對出售Aixtron證明書」,德國官方的突然撤回動作,讓福建宏芯基金措手不及。

中國企業擬以6.7億歐元(約為7.28億美元),收購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Aixtron)65%股權的交易案,德國經濟部目前已「重啟審查程序」;官方揭露理由指出,原先並未知悉其中隱含的「國家安全」疑慮資訊。

《紐約時報》10月24日報導指出,德國愛思強在大客戶中國三安光電(San’an Optoelectronics),臨時抽走大訂單後股價崩跌近半,FGC則趁機賤價收購。而且FGC與三安不僅有財務關聯,還有國企共同股東與中國半導體的資金挹注,疑似透過勾結行徑「賤價收購」愛思強。報導也指出,此舉標誌著中國的新動作,即意圖在柏林寬容的經濟作風底下,併購該國的「科技領先」企業。

許多德國公司仍擁有領先中國競爭者的優勢地位;然而,像愛思強這類高科技公司,1次被整批買下6成5股權的作法,已引發德國高科技界,遭納入「紅色供應鏈」的恐慌;而且北京國家經濟計畫,正朝此一方針邁進。

對德國而言,這也意味著將導致長期性的關鍵技術與高科技工作機會流失。由於德國擁有許多極為先進,卻規模較小的「中小型企業」(Mittelstand),與一些大型跨國公司相比,其收購價格相對便宜,因此特別容易成為併購對象。

 

(德國機器人領域的頂尖企業庫卡(KUKA AG),其生產的機器人,廣泛用於汽車自動化裝配,目前該公司95%股權已遭中資收購。圖片:picture-alliance/dpa/Zhang Jinqiao)

德國擔憂關鍵產業核心利益」流失

《德國之聲》(DW)10月23日報導,引述《德新社》(DPA)的觀點指出,德國經濟十分開放,原則上我們歡迎外國企業在德國開展業務。如今卻出現一項鮮明事實即:德國正在和那些經濟並非開放的國家競爭。德國經濟部表示,德國並非祭出貿易保護主義牌,而是力主公平競爭。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資本在歐洲大舉併購企業,引發高度關注。今年8月初,中國電器製造商「美的集團」(Midea Group)斥資45億歐元,取得德國庫卡(KUKA AG)近95%股權,這是1家德國機器人領域的領導企業。現在,照明技術的老牌公司歐司朗(Osram),也引發中國投資者興趣。然而,中德之間的矛盾深化在於,德國企業卻不被允許,在中國進行類似收購行為。就在不久前,歐盟駐華商會呼籲中國對歐洲企業進一步開放市場。該機構指出,目前歐中貿易,雙方之間的「准入條件」並不對稱。

依照目前法規,來自歐盟之外的投資者,有意收購德國企業,德國政府在一定情況下擁有否決權。主要的限制領域,包括有電信、IT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軍火、電力、供水等攸關國家利益,以及安全行業。根據德國《對外經濟法》,如果一家外國投資者收購股份達25%以上,德國經濟部就可以啟動收購案的准駁審核程序。

包括《世界報》、《商報》等德媒,以及《紐約時報》指出,德國經濟部部長西格瑪爾·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以及主掌歐盟委員會數位經濟事務的德國官員甘瑟爾.歐汀納(Günther Oettinger,),正在起草一份名為「歐盟層面就投資審核的建議方針」的政策管制文件。根據這份管制草案,假如非歐盟國的投資者,擬獲得25%以上股權,歐盟各國政府有權介入,並可否決該筆交易。此措施主要針對多個指標層面進行審核:1.投資活動係由外國政府產業政策引導;2.投資者收受國家補貼;3.收購者為外國國資企業;4.投資來源國,不公平限制德國(或其它歐盟國)企業進入該國市場。

根據跨國專業服務諮詢公司安永(Ernst & Young)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2016年上半年,歐洲共有164起企業併購交易與中國有關;而2015年全年的總數字也不過183件。這164件併購交易裡面,其中37件對象為德國企業,位居歐洲之首。安永在報告中指出,鑑於中國本土市場成長減緩,中資企業必須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從而擺脫廉價大量生產策略,朝高技術領域邁進。

就在2015年春天,中國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戰略;其目標與德國稍早提出的「工業4.0」計畫,頗有神似之處,2國皆致力於生產數位化,以及打造互聯網(Internet),藉以推進產業升級方向。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