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外媒:「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版的中國新殖民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外媒:「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版的中國新殖民

 2017-05-16 22:30
一帶一路是北京專制政權為了拉抬習近平國際地位的外交花招。截圖取自/德國之聲
一帶一路是北京專制政權為了拉抬習近平國際地位的外交花招。截圖取自/德國之聲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5月15日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全球基礎建設革命計畫,如今因為歐盟28國拒簽北京提出的基建聯合公報,導致習近平的中國夢,遭到揮拳重擊。歐盟的立場很簡單,一帶一路建設必須符合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而且投資計畫必須公開透明。

僅管中國在週日高峰會,承諾一帶一路計畫出資1240億美元,中國開發銀行 (CDB)也將出資8900億美元,支持多達近900項的一帶一路基建計畫。中國要求出席國家,拋棄各自保護主義門戶,共同支持該項基建;然而一些歐盟國家則認為,中國式的「透明開放」,根本只是單行道;即北京要求其它國家秉持對等、公平、開放原則,中國卻在其國內重重限制關卡,阻擋外來投資者在中國境內進行公平競爭。

出席北京高峰會的德國經濟部長齊普裡斯(Brigitte Zypries),也在週日放話指出,除非一帶一路基建,立足於自由貿易、環境保護,以及公平的勞動條件立場,否則德國或其它歐盟國家,不會簽署一帶一路基建公報。

早在北京一帶一路國際高峰會,於5月14、15日召開前夕,諸多外媒就對中國一帶一路野心提出質疑。《德國之聲》(DW)上週日引述瑞士《新蘇黎世報》「中國百年計劃」專文內容指出,習近平想要通過新絲綢之路重振中國昔日榮光。作者問道,中國推動修建大量基礎設施,目的是為了促進窮國發展,或只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夢想?

文章內容指出,「一帶一路」具備「地緣政治」潛力,能夠對亞歐大陸進行重新洗牌。正因如此,歐洲政界對該倡議抱持一定程度「警戒心」,擔心中國藉此向西方國家拓展影響力。文章也指出另一政經層面問題,即一帶一路約7成投資項目,多數參與國家的信貸等級都很低。中國銀行業協會副會長潘光偉也曾透露,參與一帶一路基礎建設,主要由中國的國營銀行主導。

《衛報》報導指出,習近平在週日的一帶一路高峰會,放言高論指出,高達數千億美元的貿易發展計畫,其終極目標包括有油氣管路建設,巴基斯坦港灣,孟加拉橋樑工程,通往俄羅斯的鐵路;將共同打造全球的「現代絲路」。

一帶一路擦亮習近平的外交戲碼

不過,歐盟28個會員國冷落了習近平的共同合作呼籲,《衛報》引述1位歐盟不願具名外交官的看法指出,一帶一路的基建創設成功,有賴於「(資金)透明」、「計畫共享」;而非由中國國營企業與銀行主導,藉以擦亮習近平在國內以及全球的領導地位。這位外交官還說,歐盟這次團結起來,不幫中國背書,的確讓北京大吃一驚。

北京一帶一路峰會,被視為該國年度的外交盛事,並希望一舉擦亮習近平領導全球的正當地位。為了幫他塑造「全球擁戴」印象,包括非洲、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30個國家領導人,齊心合力飛到北京力挺習大大。

然而,西方國家主要領導人,幾乎不理會這場中國盛會,只有義大利派出總理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與會,其它國家多半只有部長或下屬層級官員出席;印度方面甚至公開抵制北京高峰會,印度時報》一篇專文就批評一帶一路是中國推出的 「殖民主義事業」(a colonial enterprise)。

《美聯社》(AP)引述前美國駐華大使馬克斯·博卡斯(Max Baucus)的看法指出,「一帶一路」所帶動的中國工業輸出,等於讓輸入國採用中國的技術,也等於日後的零件採購或技術維修,都必須透過中國廠商,此舉形同擁抱中國的標準化技術,並讓中國得以(部份)掌控輸入國的關鍵基礎產業。

《衛報》指出,歐洲一些懷疑人士,將一帶一路計畫視為北京的「詭計」,其目的就是將中國過剩的工業產能,釋放到較低開發國家,並讓窮國為北京的經濟利益驅策效力。

北京青年日報》一篇名為「偉大的事業,美好的實踐」的官樣社論文章則回擊外媒批評指出,一些國家出於自滿或較勁態度,無法洞識歷史迷霧,並看清一帶一路才是國際社會,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