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前瞻基礎建設23日拍板 政院:10年帶動1.8兆元投資綠能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前瞻基礎建設23日拍板 政院:10年帶動1.8兆元投資綠能

 2017-03-20 19:58
行政院今(2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政府推動兆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條例立法及特別預算,行政院目前進入最後盤整階段,本週四(23日)院會將拍板,政院今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項目及部分預算內容。圖/政院提供
行政院今(2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政府推動兆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條例立法及特別預算,行政院目前進入最後盤整階段,本週四(23日)院會將拍板,政院今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項目及部分預算內容。圖/政院提供

政府推動兆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條例立法及特別預算,行政院目前進入最後盤整階段,本週四(23日)院會將拍板,其中水環境特別預算高達2750億元;綠能部分,包括特別預算243億元及年度預算約300億在內,約投入500多億元。

針對綠能部分,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表示,將針對國家未來20至30年的相關建設需求,盤整相關法規及建置單一窗口,以吸引國內外投資。估計10年整體能源國內外產業額投資可達3兆元;其中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預估可帶動約1.8兆元國內外投資。

針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行政院今(20)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其中「水環境」與「綠能」二項建設。記者會由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主持,出席的首長有政務委員吳政忠、國發會主委陳添枝、經濟部長李世光、科技部次長蘇芳慶、內政部次長林慈玲、交通部次長范植谷、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及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等,共9位閣員或次長出席。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表示,近年國內投資動能不足,政府部門與公營事業投資均呈負成長,公共建設經費自97年達高峰後,也逐年下降。未來政府將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帶頭強化投資動能,帶動整體經濟成長潛能。

陳添枝表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含五個項目:建構安全便捷的軌道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的水環境建設、促進環境永續的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的數位建設、加強區域均衡的城鄉建設等。

陳添枝指出,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 WEF)「2016-2017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基礎建設競爭力全球排名第13名,落後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國,仍有大幅成長空間。另在各國網路整備度部分,WEF評比我國於2016年排名19,落後星、韓、日、港等國,並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因此我國基礎建設與網路建設都需強化。

陳添枝表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目標是前瞻未來30年台灣經濟發展需求。為提升區域間資源流通效能,縮短區域落差,亟需便捷完善的公共運輸系統,尤其軌道建設、骨幹道路、城際交通及捷運系統優化;因應氣候變遷、能源轉型並實現非核家園,亟需強化韌性國土及建構綠能低碳社會。另生活與產業面臨數位轉型,為保障網路公民權,使每個公民都有公平接近網路的機會,且台灣仍有區域落差且需多元性城鄉建設,因此亟待加強數位化基礎建設及其應用。

在綠能建設方面,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說明,目前我國以太陽光電、風力發電,以及沙崙綠能科學城為主要發展項目,政府將針對國家未來20至30年的相關建設需求,盤整相關法規及建置單一窗口,以吸引國內外投資。估計10年整體能源國內外產業額投資可達3兆元;其中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預估可帶動約1.8兆元國內外投資。

經濟部長李世光表示,綠能建設以環境永續為主要目標,並以強化能源安全、創新綠色經濟、促進環境永續為願景。創新綠色經濟是重點,亦需重視綠色金融和相關經濟措施。

李世光指出,創造環境永續包括建置「太陽光電技術平台2年推動計畫」,以2025年累積設置太陽光電20GW(17GW地面型、3GW屋頂型)為目標量。風力發電以2025年累積設置4.2GW(1.2GW陸域、3GW離岸)為目標,包括水下碼頭和相關設施等;實質建設包括組裝及離岸風電船隻建造的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以及台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

李世光表示,沙崙綠能科學城目標是建構創新綠能產業生態系,實質建設包括:科學城公建計畫、科學城低碳智慧環境基礎建置、沙崙綠能科學城—綠能科技產業化技術驗證平台、區域性儲能設備技術示範驗證計畫、及再生能源投(融)資第三方檢測驗中心技術評估。藉由建置這些計畫讓財政環境、技術環境、及驗證平台完整推動,往前邁進。

國營事業部分,吳政忠表示,台電目前正在盤整綠電相關電網設施,過去電網多偏重於人口稠密地區,由於未來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等將設置在較偏遠地區,因此設置電網也是此次建設重點之一;針對離岸風電所需的港口與碼頭設施,此次也將一起整併。希望台灣的綠能建設除符合國內需求外,更成為亞洲綠能重要的生產基地。

在水環境部分,發言人徐國勇補充,水環境建設的特別預算總金額約2,507億元,大部分皆為新興項目。「水與發展」目標是不缺水、喝好水,包括水庫清淤與再生水課題;「水與安全」目標是不淹水;「水與環境」目標是親水,親近人與水之間的關係。

李世光表示,「水與發展」部分,願景是大幅降低淹水、缺水風險,目標是創造水源、資源永續;增供常態供水100萬噸/日,緊急時備援供水200萬噸/日。實質建設包括:烏溪鳥嘴潭人工湖計畫、伏流水開發工程、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工程以及天花湖生態水庫工程等。

李世光進一步指出,分析過去十年的降雨資料,台灣降雨不均,因此水的調度非常重要,需要流域與區域性調度計畫,例如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讓台南與高雄有完整備援調度系統;離島建設例如金沙溪及前埔溪水資源開發計畫,各地區需有自由水源開發,另亦規劃水庫清淤與後續開發引導工程。

李世光表示,「水與安全」部分,目標是改善易淹水面積200平方公里;施設縣市管堤防護岸及雨水下水道完成250公里;中央管河川及區排治理120公里以上;海堤改善達16公里以上。實質建設包括:利用水力排汙的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計畫、防災及備援水井建置、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湖山水庫第二原水管工程等。

李世光指出,「水與環境」部分,目標是水岸融合、環境優化,推動88處河川環境景觀及棲地營造、水環境親水空間營造420公頃。實質建設包括: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加強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2期、推廣水資源智慧管理系統及節水技術、再生水工程以及深層海水取水工程計畫等。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