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從原鄉到都市部落 黃子明30年的採訪旅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從原鄉到都市部落 黃子明30年的採訪旅程

 2017-11-04 13:22
攝影記者黃子明今天出席在鄭南榕紀念館舉辦的「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黃子明攝影展」開幕式。圖/李秉芳
攝影記者黃子明今天出席在鄭南榕紀念館舉辦的「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黃子明攝影展」開幕式。圖/李秉芳

鄭南榕基金會今(4)日舉辦「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黃子明攝影展」開幕式,展出黃子明30年來拍攝、紀錄的原住民社會運動為主軸,搭配30年後重新尋回當事人並進行訪問,構成展覽內容,包括東埔挖墳事件、反雛妓運動、還我土地、都市原住民居住正義、開放外勞政策、921地震對原住民社會文化衝擊、傳統領域爭議等等,黃子明對每張照片侃侃而談,說起當時陌生的被拍攝者如今透過採訪成為朋友,他表示是這次展覽最意外的收穫。

黃子明表示,以前在拍照當下,可能因為現場狀況或是新聞作業發稿需要,沒辦法將許多資訊和細節記錄下來,如今重新回頭找人過程格外困難,但靠著網路社群平台的搜尋和社運界朋友的幫忙,甚至直接到部落查訪,才得以跨越30年的時空和原本生疏的拍攝對象重聚,甚至在30年後的今天與被拍攝者成為朋友,黃子明笑著表示,這是這次的攝影展過程中,最意外的回饋和收穫,他也和觀眾分享,有一個在蘭嶼長期從事反核運動的受訪者,一直不願接受他採訪,他直到搭上台東往蘭嶼的船,都還不確定到底能不能成功採訪,不過當他抵達蘭嶼在受訪者家門口等他回來後,兩個人最後聊得非常開心。

黃子明導覽時,對每張照片的背後故事都如數家珍,經過了30年後的再次採訪,他能清楚的說出每個議題的背景和爭議,點出原住民的生存權、工作權等結構性的問題,從反雛妓運動到都市原住民的生存困境,一直到現在傳統領域劃設爭議等,黃子明謙虛的表示,不過他還是沒辦法面面俱到,原住民的運動實在有太多可以探討的,他只能選擇一些去深入。

黃子明也說,他一直覺得原住民是被整個社會用比較不公平的方式來對待的一群人,但和他們接觸時又可以感覺到原住民的熱情和單純,過去可能是採訪結束和受訪者的關係就結束,但他的工作是一名報導者,希望可以透過這一次重新認識這些受訪者的故事,讓大家更了解原住民議題。

黃子明1960年出生於台灣台南的農村家庭,198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校期間開始接觸攝影;服完兩年兵役後從事美術設計工作,1985年開始在雜誌社擔任攝影,1988年進入自立報系擔任攝影記者,同年轉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迄今,目前為中國時報攝影中心主任,仍經常出現在原住民運動的第一線。

鄭南榕基金會的執行長鄭清華則表示,鄭南榕紀念館除了常設展之外,也希望能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不斷增加觀眾,向社區和社會擴展,從2015年至今,每年開始舉辦小型展覽,這次邀請到黃子明來做這個以原住民運動為主題的展覽,也是台灣民主運動歷史中非常重要的面向。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