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月餅有各式各樣的款式與口味,從綠豆椪、蛋黃酥到鳳梨酥,不同的酥皮與內餡,構成多樣繁複的滋味,豐富了我們的中秋味覺。在大溪,還有一種「月光餅」,外型簡單,內餡飽滿,是當地人中秋節時必嚐的甜蜜滋味。
月光餅的製作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物資缺乏,麵粉配給有限,當地人將地瓜蒸熟、搗成泥後,再以些許麵粉烘烤而成,可當作零嘴,也可作為祭祀之用,因為外型渾圓如一輪明月而得名月光餅。雖然名字浪漫唯美,卻是大溪人「窮則變,變則通」的產物。此後,由於廣式月餅等傳統月餅價格較高,大溪人也習慣在中秋節時,品嚐價格相對平易近人的月光餅。曾入圍3屆「桃園十大伴手禮」的大溪名店「大溪陳媽媽月光餅」老闆陳媽媽表示,小時候,每到中秋節,母親都會到附近的糕餅店買月光餅,讓家人們分食共享。有些主婦也會在家自製月光餅,作為歡慶佳節的甜品。
然而,傳統的糕點食物,不只需要傳承,更得經過不斷創新,才能與時俱進。1998年,陳媽媽開業時,她觀察到,現代人注重健康,於是將月光餅甜度降低,更研究出改良版的製作方式,從打泥、秤重、揉皮、醒麵等22道注重細節的工序,將傳統厚皮的月光餅改良為薄皮版本。雖然薄皮版本在包餡時容易「破皮」,皮薄餡多的口感卻大受顧客歡迎,也讓「大溪陳媽媽月光餅」成為備受在地人和遊客喜愛的大溪在地零嘴。
陳媽媽月光餅的餡料份量比外皮大了不只一倍,以皮薄餡多的口感,收服顧客味蕾。圖/賴智揚、鄒保祥
除了講究製作工序,陳媽媽認為,食材品質也是月光餅美味的關鍵。舉例而言,地瓜口味的月光餅,以果肉鬆軟綿密的台農57號地瓜製成;芋頭口味則堅持選用口感細緻、風味香濃的大甲芋頭。儘管使用高品質食材不免提升製作成本,卻是陳媽媽製作月光餅時的不變堅持。而除了地瓜、芋頭口味之外,由於大溪是許多日本人喜愛的旅遊勝地,陳媽媽也順勢推出採用有機黃豆為原料,創新版抹茶口味月光餅。「台灣人最常買的還是地瓜口味;日本遊客則大多選擇抹茶口味。」陳媽媽分享道。
陳媽媽月光餅有芋頭(左)、地瓜(中)、抹茶(右)3種口味,其中抹茶口味是日本遊客的最愛。圖/賴智揚、鄒保祥
至於品嚐方式,由於月光餅食材單純、少油少糖,吃起來不如酥皮月餅般會令人感到口乾舌燥,陳媽媽說,「月光餅就算不搭配茶水,直接吃也不會太乾。剛出爐時趁熱吃,香氣最濃郁;冷藏後冰冰涼涼地吃,可以享受到彈牙口感。最建議的品嚐時間,則是出爐後第二天,當餅皮回軟後,吃起來更是皮薄Q軟。」
今年中秋節前夕,造訪大溪時,不妨繞到老街上的人氣名店大溪陳媽媽月光餅,品嚐天然樸實的好滋味,在天上皎潔明月和口中美味月光餅的陪伴下,度過美好的中秋佳節。
一年一度的中秋,你是怎麼過的呢?那些相聚一堂的歡笑聲、咬開月餅的讚嘆聲、柚皮遊戲的嘻鬧聲、咿呀盈耳的唱戲聲,聲量飽滿的月夜終歸平靜,然後繼續生活,期待下一年中秋的到來。
扁圓月光餅上的愛心印章,是陳媽媽月光餅的招牌標記。圖/賴智揚、鄒保祥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No:75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