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精神病患政大「搖搖哥」昨天被強制送醫,遭各界抨擊!類似事件在各地層出不窮,精神科醫師痛批,還有病患家門口被警方設「巡邏箱」,簡直是太誇張!如此嚴重汙名化、標籤化精神病患,會造成病情嚴重患者不敢回診,怕被人發現有病,如此一來之前苦勸病人就醫的努力都白費。
美德醫院院長蔡長哲表示,自從內湖女童命案發生後,精神醫療成全民焦點。病患更像是「眾矢之的」,近幾天有病人反映,警察去他們家設巡邏箱,定期去巡邏,讓他們很生氣,病人痛斥「我只是臉長得比較凶,又不會真去砍人,為何這兩天,警察要在我家門口設巡邏箱,一天三餐問候我?還叫我這陣子不要外出…。」
蔡長哲說,被警方設巡邏箱的患者只是憂鬱、睡不好有安眠藥成癮的問題,並沒有什麼暴力傾向問題,警方的大動作讓醫生覺得離譜。
「另一個也很離譜」,蔡長哲說,今天早上門診,一個已一年多未就診的病人,一坐下來就開罵:「這國家太爛啦,以前我就診,說我重覆拿藥不能給我藥,這兩天公衛護士又一直跑來叫我來看門診,看診又不給我藥,是要我怎樣啦!」讓醫師聽了哭笑不得!
還有控制良好的病人才上班就被僱主辭退
蔡長哲說「我想是政府也慌了、不知道該怎麼做了!」他呼籲政府穩住陣腳,重點是要重新思考精神資源配置的問題,過去政府一直著重在精神病人強制住院這塊,社區給的資源少,但不可能把病人一直關起來,頂多兩個月,病人出去之後社區沒有足夠資源設施設備怎麼辦?
目前台灣精神醫療占人均所得很低,新政府上路後應思考增加心理健康的資源、以及其分配問題。蔡長哲建議增加社區資源的比例,例如社區精神復健機構、居家治療等,如果在社區獲得照顧,就不會嚴重到需要到強制住院。另一個就是檢討庇護工場及支持性就業計畫缺乏的問題。前提是錢要進來,不然誰要做?
精神科醫師也擔心,事情鬧這麼大,很多病症較嚴重的病人反而不敢出來就醫,但怕被貼標籤,不敢出來。像最近有位病人很可憐,才到新公司上班十天,結果因為持有身心障礙手冊,女童命案後被老闆詢問是什麼疾病,病患老實回答有思覺失調症,但吃藥控制得很好,不過老闆依舊以「不知道你什麼時候發病」為由把病人辭退,讓病人很挫折。
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陳豐偉發現,近幾天門診病人的焦慮度明顯增加,很久沒看病的病人又回來了,多半主訴「睡不著、焦慮」,可能是受到新聞事件的影響,不只擔心社會怎麼這麼可怕,還要擔心自己因為有精神病被汙名化、遭受異樣眼光,雙重煎熬。
蔡長哲說,很多時候社會大眾會怕精神病患是因為不了解,其實精神病有特定症狀,如同感冒就會流鼻水咳嗽一樣,了解就不擔心,如同看到精神病患自言自語一樣,也是症狀之一,吃藥就可以控制得很好。
台灣精神醫學會發表公開信盼終結亂象
眼見社會亂象,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今天在「台灣精神醫學會」網站發布一封公開信,談到有關被殺害的劉小妹妹事件,公開呼籲「醫師還沒做精神鑑定之前,就有某些單位聲稱加害者是思覺失調症患者,這種未審先判的汙名化令我們憂心。」大部分的精神病友在規律治療下,均能保持症狀穩定,他們的犯罪率與暴力行為並不會比一般人來得高。
賴德仁提到,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在2014年共同進行精神病人之去汙名化,在獲得衛生福利部支持下,將「精神分裂症」改名為「思覺失調症」,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所以在此時此刻,請給這些弱勢族群的精神病友與家屬鼓勵與掌聲,不要再汙名化他們了。
此外,有關於現行「精神衛生法」強制住院的標準是「嚴重病人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經專科醫師診斷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者,其保護人應協助嚴重病人,前往精神醫療機構辦理住院。前項嚴重病人拒絕接受全日住院治療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指定精神醫療機構予以緊急安置,並交由二位以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專科醫師進行強制鑑定,而且要送給審查會通過才能強制住院。」
賴德仁指出,這個強制住院標準是達到文明國家重視人權的標準,但是在執行上仍有些許問題,導致強制住院人數急速下降,從原本的每年約3000人降為700人。所以提醒有關單位,不要抱著「寧可錯殺一百,而不錯放一人」的心態,過度緊張,在精神病人並無明顯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就被強制帶到醫院。
賴德仁指出,中研院鄭泰安教授的研究發現從1990到2010年,台灣社會常見精神疾病(common mental disorders) 增加1倍,它與失業率及離婚率呈現顯著正相關,也與自殺率顯著正相關。所以精神疾病的大幅增加是社會問題,也是醫療問題,但不能指望單純用醫療來解決社會問題。
整體而言,目前國內的精神醫療的發展障礙有二,誤解太多且資源不足。汙名化存在排斥精神病友,社區投注資源不足,社區安全網應是友善包容接納的,而非強制隔離肅殺的,如此才能鼓勵就醫,協助家屬與病患獲得完整的醫療與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