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年收千萬只請兩個外籍老師」教團痛批創轉條例加速大學學店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年收千萬只請兩個外籍老師」教團痛批創轉條例加速大學學店化

 2016-11-09 13:53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及多個團體到教育部前抗議《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加速高等教育商品化,大學都變成開學店。圖/李秉芳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及多個團體到教育部前抗議《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加速高等教育商品化,大學都變成開學店。圖/李秉芳

日前《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已被排進立法院第二會期,今(9)日多個團體帶著「大富翁」遊戲到教育部前,指出這個草案就是一場博奕,讓大學去管制化、市場化、加速退場整併,而加速讓大學「學店化」、高等教育「商品化」,肥了學校董事會,卻犧牲學生跟教師的權益。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協同台灣大學工會、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大學法改革陣線、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在教育部前集結,指出學校開設衍伸企業的問題多多,不僅無助於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也仍然會面臨像是永達或高鳳等退場學校的師生權益被犧牲。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以國立高雄餐飲學院「藍帶專班」為例,指出教育部「創新計劃」替學校開後門,拿國家的錢、國家的場地辦補習班,一年收取115萬的高學費,一個班收16個學生,獲益1800萬,卻只有請兩位外籍老師,當民團詢問到底支出在哪時,藍帶專班卻表示「我們是公司不是學校」,拒絕對外公開帳務資料受監督。

反教盟發言人賴沛蓮表示,創新轉型美其名是要大學國際化、產學合作,但實際上只是讓教育更加商品化,有錢的人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品質,沒錢的人只能讀要退場的學校,像是台大開設高學費的國際學程,但這些課程以前都是普及所有學生可以上的,

台灣大學工會秘書曾稚驊說,學校現在到處利用學校的資源包括空間、課程,開設衍生企業,產學合作把學習與勞動混雜在一起,影響校園工作者勞動權益,創造出更多廉價勞工,而校產也變成校董事會牟利的工具。

面對各團體質疑,教育部技職司專門委員張䕒育出面回應表示,教育部正在對《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進行研議,目前的各個創新計畫,個案並沒有違法的狀況。

張䕒育說,教育部未來預計將把「創新」與「轉型」分開處理,「創新」部分將納入現行法規,新草案則著重大學退場轉型的規範,並從維護學生受教品質、教師權益及強化私校品質管理等3大原則,將相關條文進行盤整。

針對教育部的回應,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認為,教育部仍在迴避目前各種可能危害師生權益、大學都投機營利等問題,他們再次強調,教育部應該優先處理目前創新計劃、併校跟退場學校的爭議問題,暫緩草案。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