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感染是世界上食物中毒主要致病菌之一,人類如果誤食含沙門氏菌的食物如牛奶、肉類、雞蛋及蔬果,可能上吐下瀉,發燒、甚至敗血症致命。三軍總醫院醫師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小鼠腸道內若有大腸桿菌 (E. coli XZ),可有效避免感染沙門氏菌感染,達到以菌抑菌的效果。此小鼠研究結果如果能推及於人類,不只沙門氏菌,並可望利用益生菌及調控腸道免疫的方式,協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表示,一般認知大腸桿菌是致病菌,不過,大腸桿菌並非只有壞菌,也有好的大腸桿菌,大腸桿菌有200多種不同的菌種,其中有100多種是好菌。當好的大腸桿菌進入腸道,會搶先占據、繁殖,排擠沙門氏菌,也會跟沙門氏菌搶養分,讓沙門氏菌不好存活。
大腸桿菌E.coli如同益生菌
盧俊吉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W)病理部攻讀疾病分子醫學博士班,其博士論文即以無菌小鼠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大腸桿菌E. coli XZ如同益生菌一樣,具有保護小鼠腸道上皮細胞的作用,使其免於沙門氏菌感染。運用糞便移植腸道菌叢後,也能預防其它小鼠的沙門氏菌感染,或延緩死亡時間。
好菌不僅可以對抗感染性疾病,近期也有研究發現,腸道寄生菌叢的改變會導致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乾癬、乾癬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及硬皮症等疾病。
盧俊吉希望進一步改良益生菌及糞便微生物移植方式 (fecal microbiome transplant),以方便臨床試驗及應用,並且利用益生菌及調控腸道免疫的方式,協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造福病友。
盧俊吉解釋,所謂的益生菌是指以適量及適當方式給予活性微生物,能夠幫助人體預防病原菌感染,目前經核准可用於人類的益生菌包含乳酸桿菌(Lactobacilli)、比非德氏菌(Bifidobacteria)、尼氏大腸桿菌1917 (E. coli Nissle 1917)和布魯氏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等。
醫界已證實益生菌可以輔助治療大腸癌、發炎性腸炎如克隆氏症、大腸激躁症、梭狀芽胞桿菌引發之偽膜性大腸炎,以及預防異位性濕疹、減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至於益生菌可對抗沙門氏菌的動物研究,則為首次發表。
三總醫師盧俊吉今天發表研究成果。圖/三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