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台,「新南向政策」成為矚目焦點,就在520總統蔡英文就職的當天,關注移工權益的公民團體「1095,文史工作室」在台中市舉辦了一場「一個外勞仲介的真心告白」活動,邀請一位移工仲介業者到場座談,帶領移工人權關懷者一探「外勞仲介」的究竟。
受邀的是元和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呂錫安,他在現場直白地回答了一些問題,也講到他的從業經驗。根據經濟部工商登記查詢網站,民國100年設立的「元和人力」資本額500萬元,呂錫安掛名負責人。
呂錫安表示,他是合法的外籍移工仲介,每月光是行政及翻譯人員薪資就要20幾萬元,不包含本人及業務薪資還有各項管銷,公司引進約400多名的外籍移工,多數為社福工作(看護)。每引進一位外籍移工一個月僅能收受法律規範下服務費1800元,若工作單位在台南的公司之外,列入時間成本,根本入不敷出,「根本是在做慈善事業」。
似乎某些人才真的賺到錢。合法仲介呂錫安向在場聽眾描述了當前外勞仲介生態:非法仲介無需擔負大量合法程序與服務成本,僅須透過逃逸外籍移工的某些管道誘使其他移工逃跑,並從中獲取暴利,但合法仲介卻要承擔後續法律責任,相當不公。呂錫安談及外勞仲介的種種,也聆聽在座人士的迴響,並做出回應。
台下一位越南籍新住民通譯表示這些移工會逃跑,應該先探討背後的原因。
呂錫安回應表示,「現在通訊軟體Line或facebook這麼方便,逃逸外勞藉由facebook的交友圈鼓吹逃跑,其中因『民族性』的緣故,越南籍逃跑率最高」。
另一位聽眾則認為,經濟成長率被外籍移工壓低,也壓低台灣本國勞工薪資。這些外籍移工與新住民又有各種免費課程可以上,同時又享有其他福利政策,這些人權措施排擠到台灣本勞。
這位聽眾還抱怨說,因身體健康因素,常需到醫院,「每到醫院就看到外籍移工在那滑手機,講電話,晚上大聲說話,放著身旁的重症病患不顧,(他們)素質相當差」。
呂錫安對此回應時則指出,這兩年印尼輸出的社福移工,其在母國內的600小時教育訓練流於形式,「國內仲介對無法保證看護專業質量也表無奈」。
他說,看護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常常遇到看護工做沒幾天就說要轉換僱主。且未來若國內取消三年必須回國一天的規定,可在台連續工作至12年期限期滿,「外國仲介無法獲取仲介費用,將會極大程度影響其將優質勞工輸出到台灣的意願」。
此外,當前就業服務法修法方向中,亦增加移工工作滿三年享有帶薪的返鄉探親假的部分,亦增加資方僱主負擔。呂錫安批評此一修法方向,認為人權團體只看見外勞的權益,忽視修法可能對台灣經濟與僱主造成的傷害。
「因為外籍移工申請庇護若成功,政府將給付一日500元的安置費」,呂錫安表示,「可能讓某些團體有利可圖」。
他更具體點名,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憑藉著擁有多位具法律背景的調解委員,跟仲介與雇主強搶移工。今年2月27日桃園機場的印勞遭遣返「搶移工」事件曾造成軒然大波,遭遺返的2人被控違反體檢規定,依法須遣返。
據了解,該協會設有外勞庇護中心,協助處理台灣外籍勞工的勞資爭議、庇護安置與就業,「更希望能進一步改善外籍勞工勞動環境與社會處境、增進外籍勞工權益福祉,以推動台灣成為一個種族平等、多元文化的社會」。
此一協會的官方粉絲專頁最近也分享的相關新聞針對菲律賓的違法仲介商,並評論說「菲律賓候任總統杜特爾特(Duterte)宣佈將對違法仲介公司“以眼還眼”。如果杜氏真能整頓所有對移工收取違法仲介費的仲介公司,那真是大快人心!也一定要把所有貸款公司納入整頓之列!把這些吸血鬼掃除乾淨吧」!與業者立場大相逕庭。
關於移工人權立法保障的方向,呂錫安則認為現行政策有失週延。他提到,藍領外國人入境前要篩檢,讓雇主及工人有「知」的權利,因藍領外國人入國後不是抱病人就是做粗重工作,故入境前需篩檢,以確保雇主權益。在國內發現感染愛滋病或懷孕之藍領外國人,政府應訂定配套措施,且配套措施要兼顧雇主及外國人權益」。
「因為已有愛滋及懷孕生子案例,在無配套措施情況下,工人自行選擇回國,這是政策不周延所造成」,呂錫安解釋。
除了取消愛滋篩檢可能造成的公衛、傳染病防治死角外,呂錫安也舉例,外勞懷孕在台灣產子無健保,曾有小孩生下後住在北市某大醫院保溫箱,一個月要花27萬費用,結果變成醫院呆帳的個案,「這費用誰來負擔」?
當天與會的東海大學的通識教育中心講師陳炯志,就其田野訪談經驗提出問題:三年返國一天,使外勞重新支付給外國仲介的高額費用,跟本國仲介如何拆分?呂錫安回應,曾有聽聞高額仲介費用,現狀的台灣政府法規趨於嚴苛,他的公司並未分到此費用。
除了現場不同意見的激盪外,與會者轉述,呂錫安的「真心告白」或許反映社會對東南亞移工根深蒂固的歧視。
座談會的主持人,「1095,文史工作室」創辦人官安妮感嘆表示,20多年前開放外籍移工來台工作,新住民也愈來愈多,在民間團體的努力下,逐漸改善種種具有歧視性質的法規,然而社會間仍存有部分缺乏意識的歧視性言論,「這些偏見,標籤卻仍然一再出現於公共討論之中」。
參與當天活動的陳姓志工則提醒新政府,當前台灣社會人士談及移工與新移民仍懷有偏見與恐懼的刻板印象,甚至將其污名化為某些國家的「民族性」,由此將外籍移工標籤為好移工或壞移工,用商品化的方式檢視來自東南亞國家的「人」。
該志工憂心,蔡總統宣示新南向「以『人』為本」,在台灣的百萬移工、新住民與其第二代,將成為「新南向政策」的重要基礎,但國民卻根本未明瞭這類心態充滿着歧視與偏見,若依此情境來推動,會不會變成最後談的只剩下「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