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歐洲之聲】永不遺忘的紀念——柏林劉曉波逝世一週年追憶會剪影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歐洲之聲】永不遺忘的紀念——柏林劉曉波逝世一週年追憶會剪影

 2018-08-11 11:42
德國前總統高克雖然以平民身份與會,但他的出席為劉曉波追思活動提升了規格,將一個單純的民間紀念活動裡,摻進了些許政治色彩。圖/獨立中文筆會
德國前總統高克雖然以平民身份與會,但他的出席為劉曉波追思活動提升了規格,將一個單純的民間紀念活動裡,摻進了些許政治色彩。圖/獨立中文筆會

7月13日是劉曉波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在支持和熱愛劉曉波、劉霞夫婦的朋友心目中,這一天印刻着心酸與沉重的記憶,有人建議:每年的這一天將永遠屬於劉曉波,也屬於中國人。人們思念他,追憶他,祭奠他,因為曉波的理想、追求、事業深入人心,與日月同輝,永遠留在了人間,銘刻在世人的記憶中。今年在德國的幾位中外友人們因此籌劃在柏林的教堂裡舉行一個「曉波遠行一年追憶會」,沒想到這個具有宗教色彩的活動竟然因著劉霞意外地從天而降,成為一場盛況空前的盛會。

劉霞從天而降

劉曉波遺孀劉霞終於走出了八年禁錮的「黑屋」,於7月10日,即曉波忌日前三天飛抵柏林,來到了自由世界,實現了劉曉波的最後遺願。對這個紀念活動來說,劉霞出現了,她是劉曉波的使者,帶著笑容的劉霞沖淡了沉重的氣氛,彌合了悲傷的記憶。由於考慮到尚留在中國的弟弟劉暉,所以劉霞沒有出席追憶會,但是她請主持人廖天琪代她向德國社會各方人士,德國政府和梅克爾總理致以深深的謝意。

擁有八百座位的客西馬尼(Gethsemane)教堂,座無虛席,邊上還站滿了記者,參加活動的有德國的一些政治家、學界、文化界、藝術界人士、智庫研究員,僑居歐洲的華裔人士、民運人士也來了不少,出席追思活動者達到九百餘人。


劉霞手持劉曉波雕像,並親吻雕像;同時考慮到尚留在中國的弟弟劉暉,所以劉霞沒有出席劉曉波追憶會。圖/獨立中文筆會

總統臨蒞 張彥主講

德國前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與伴侶夏德夫人(Daniela Schadt)中斷了渡假,特意趕來參加這個追思會。 高克的出席為整個活動提升了規格,將一個單純的民間紀念活動里,摻進了些許政治色彩。台灣駐德國代表處謝志偉大使,也參加了這次活動,謝大使評論道:「高克現在是平民了,但他的出場,就是表明了德國政府的態度。」

追思會的主題發言人張彥,本名伊恩·詹森(Ian Johnson),是美國的著名作家和記者,普利策獎得主 。張彥把劉曉波和譚嗣同相提並論,認為他們都是殉道者。 譚嗣同與劉曉波相距120年,但他們的相同點是:一、忠於自己的理念二、以個人的血肉之軀撼動歷史。

穆勒誦詩 比爾曼演唱

紀念會的亮點之一是赫塔·穆勒(Herta Müller)德國著名小說家、詩人、散文家,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用德文朗誦了她通過幫助,翻譯成德文的兩首劉霞的詩《無題》和《大雪》,後者是劉霞給弟弟劉暉44歲生日所寫。穆勒以帶有情感的低沉聲調,緩緩吟誦,讓聽眾感觸到了作者當初下筆時的複雜而傷痛的心境。

紀念會的另一個亮點自然是沃爾夫·比爾曼(Wolf Biermann)的出場,他是德國著名創作型歌手和詩人。 比爾曼演唱前說道:劉霞來到自由世界,但尚未自由,因為中國政府用她的弟弟脅迫她。但我想到的是,倘若一個人的靈魂和思想不受到約束的話,就是一種高貴的自由,自由的定義非常複雜……

比爾曼演唱了《給於爾根·福克斯(Jürgen Fuchs)的輓歌》,那是一個發生在1976年的故事,東德警察秘密逮捕了比爾曼的好兄弟于爾根·福克斯,于爾根被投入了監獄,被伽瑪輻射線籠罩,最後死於血癌。比爾曼用歌聲傳遞了世人共同的懷疑——劉曉波死於專制政權的陰謀迫害。


德國著名創作型歌手和詩人比爾曼用歌聲傳遞了世人共同的懷疑——劉曉波死於專制政權的陰謀迫害。圖/獨立中文筆會

廖亦武的簫吹出《劉曉波的最後時刻》

廖亦武是著名詩人、作家,他的作品充溢着叛逆精神。2011年,廖亦武幾經周折驚悚的險情,逃離了中國,飛抵德國,從此投入了民主自由懷抱。廖亦武來到德國,成為費雪爾出版社的合同作家,幾乎每年出一本紀實文學的作品,非常受到德國讀者的喜愛和推崇,獲得多項國際獎,如2011年德國圖書行業協會「紹爾兄妹獎」,2012年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年德國阿夏芬堡「公民勇氣獎」,2013年法國文學與藝術軍官勳章,同年又獲得卡普欽斯基國際報道文學獎等。廖亦武最近又獲得了2018年哈維爾人權獎。

廖亦武是劉曉波和劉霞的多年故交,自劉曉波去世後,廖亦武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救援劉霞的重任 。追思會上,廖亦武與德國小提琴手法比安·盧卡斯(Fabian Lukas)合作,演奏了新創曲目《劉曉波的最後時刻》。音樂描述了劉霞講述的一段故事:「他讓我一定要出去……最後他不說了,就用腿演示。腿不停地,好像在走路,不停地,一個多小時,兩條腿不停地走……不停地,不停地……」。

庫訥牧師的「堅持」

羅蘭德·庫訥(Roland Kühne)牧師是這次紀念活動的主要策劃人之一,他是坎姆普市萊茵馬斯職業高校(Rhein-Maas Berufskolleg Kempen)的教師,也是坎姆普市當地基督教教區負責人。2010年,庫訥牧師得知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同時身陷囹圄,被判刑11年,他的妻子劉霞被軟禁,在奧斯陸的頒獎典禮上只放着一張空椅子。此事令庫納牧師極為震驚,從那一年開始,每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那天,他都率領着2至3百學生,從坎姆普趕到400公里之遙的柏林,在冰天雪地中舉牌站在中國大使館前抗議,聲援劉曉波 。這些年,庫納牧師還多次和獨立中文筆會,以及德國民陣等團體一同紀念六四,舉行追思禮拜。庫納牧師提到聖經里關於客西馬尼的警句,把劉曉波在專制政體下的爭抗跟納粹時期朋赫夫牧師(Dietrich Bonhoeffer) 相比,後者在德國被聯軍戰勝解放的前夕被希特勒處死。

整個追思儀式,有音樂,有悼文,有追憶,有詩歌,有歌聲,有祈禱……,將全場的思緒、記憶、情感匯聚成一個共同的聲音,飛向蒼穹天國,告慰天國的曉波:我們都在你的身邊,你永遠活在世人的心田裡,留在人們的記憶中,親愛的曉波,安息吧!

永不遺忘的紀念 一一柏林劉曉波逝世一週年追憶會影記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