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把AZ疫苗當做「詠春牌」的疫苗,很多人嫌棄它,不將它做為施打的第一順位,此時,溫布頓網球錦標賽(Wimbledon)6月28日開幕時卻發生暖心一幕,當主持人介紹現場名人,全場觀眾起立為AZ疫苗主要研發者、牛津大學教授吉伯特(Sarah Gilbert)及波拉德(Andrew Pollard)鼓掌並歡呼致敬,掌聲久久不散。他們開發「高效」、「便宜」、「好上手」的疫苗,就立定目標,讓最窮的國家也能輕易取得並為國民施打。吉伯特他們顯然沒有辜負自己當初訂定的目標,如今AZ不僅是全球最多國家接種的疫苗,也是國際廣泛承認的幾款疫苗中,價格上最平易近人的選擇。統計指出, 59歲的吉伯特是研究流感疫苗和新興病毒的專家,2021年因其研發AZ疫苗及其他醫學貢獻,獲頒大英帝國勳章(DBE)並受封女爵(Dame),2020年她曾入選《泰晤士報》的「科學名人堂」(Science Power List)以及《BBC》的「百大女力」(100 Women)。
AZ疫苗使用最普遍,價格也是全球疫苗最便宜
截至6月底,就全世界來說,AZ疫苗使用最普遍,平均10個國家有8個使用。其次是輝瑞/BNT疫苗,有102國使用;國藥疫苗和莫德納疫苗至少有48國使用;俄羅斯的史普尼克V(Sputnik V)有41國;嬌生有31國;諾瓦瓦克斯已在24國使用。在疫苗的價格方面,莫德納每劑要價25美元至37美元(約新台幣690.2元至1021.49元);AZ疫苗價格在不同地區的價格都不同,歐盟2.15美元(約新台幣59.36元)、英國和美國3美元至4美元(約新台幣82.82元至110.43元)、南非5.25美元(約新台幣144.94元)。中國科興疫苗(Sinovac Biotech)每劑要價29.75美元(約新台幣821.33元);輝瑞-BNT為19.5美元(約新台幣538.35元);美國諾瓦瓦克特(Novavax)16美元(約新台幣441.73元);嬌生(Johnson & Johnson)10美元(約新台幣276.08元);俄羅斯衛星-V(Russia’s Sputnik V Vaccine)10美元(約新台幣276.08元)。至於尚未問世的台灣國產疫苗採購價格單價「比750元高一點」,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10日解盲成功,確切價格也隨之曝光,高端單劑量包裝的「預充填針劑」每劑881元,多劑量包裝(每瓶10劑)每劑則810元。
2021溫布頓網球錦標賽(Wimbledon)6月28日開幕時,主持人介紹AZ疫苗主要研發者、牛津大學教授吉伯特(Sarah Gilbert)(前排中),全場觀眾鼓掌致敬。圖/擷自BBC影片
疫苗接受公共資金,必須以「可承受的價格」為最終定價
Suerie Moon教授及來自日內瓦國際與發展研究所全球健康中心(SM、AAR、MV);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學者,最近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上發表〈避免未來的疫苗不公平〉(Averting Future Vaccine Injustice) 表示,從研發疫苗先前的基礎研究,一直到疫苗尚未獲准上市之前的預購,公共資金都一路支持藥廠及藥商。在疫苗上市之後,必須以「可承受的價格」為最終產品定價,並公開分享數據、技術和專有技術。
Moon 教授力求將學術嚴謹的研究和分析與政策相關性和影響相結合。她的工作廣泛關注全球治理和公共衛生的交叉點。她在該領域的理論貢獻包括將全球衛生系統概念化,定義系統必須履行的功能以充分保護公共衛生、全球衛生公共產品,以及確定導致衛生不公平的治理差距和權力差距的類型。她在如何實現全球更公平的創新和藥物獲取方面積累了專業的政策知識;加強疫情防備和應對的全球治理;使貿易、投資和知識產權規則對健康更加敏感;並解決衛生發展援助中長期存在的弱點。她目前的研究項目側重於易爆發病原體和相關利益的國際共享,以及藥物研發的新商業模式。她還指導創新和藥物獲取知識網絡,該項目旨在最大限度地發揮研究和分析對加強藥物創新體系的貢獻,這是她研究了二十多年的主題。
各國政府需要通過轉讓技術,解放專利等知識產權
快速創新和公平獲得疫苗對於保護世界免受病毒大流行來說都是必要的。然而,今天,我們在全球獲取 Covid-19 疫苗方面面臨著嚴重的不平等。由於美國和歐洲國家等高收入國家獲得了世界大部分疫苗供應(是覆蓋其人口所需數量的兩倍多),因此許多低收入國家才剛剛開始免疫過程。現在結束這種疫苗不公平需要政治勇氣,需要政治遠見來協商避免未來類似的不公平現象所需的具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
在短期內,與面臨短缺的人共享疫苗的國家可以挽救一線工人和弱勢群體的生命,幫助結束大流行並降低出現新的危險變種的風險,同時為全球創造額外的 9 萬億美元各地經濟、貿易、旅遊和工作全面恢復。與此同時,各國政府需要通過轉讓技術並確保專利等知識產權(IP) 保護不會對生產構成法律障礙,從而提高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疫苗生產能力並使其多樣化。新冠疫苗的全球供應目前不足且不確定。包括美國、歐洲和印度在內的主要疫苗生產地區對原材料和成品疫苗的出口限制加劇了全球短缺,並凸顯了僅依賴少數製造商的風險。為了增加供應量和安全性,100 多個國家已呼籲暫時中止有關新冠對策(包括疫苗、藥物、診斷工具和其他醫療設備)的國際知識產權規則。這種暫停將加強生產商的法律確定性,使他們能夠快速開始生產,並擴大科學家開發更好、更合適的疫苗的自由。擴大生產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見效,但這將是值得的。
強國應以全球公共利益、合同透明度和數據識產權的公開共享
從中期來看,政府可以就未來流行病的應對措施談判國際規則,並投資於使這些規則發揮作用的科學和工業能力。在 5 月的世界衛生大會會議上,成員國同意為潛在的「大流行條約」奠定基礎。採取對策是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但來自 新冠疫苗的證據闡明了條約必須做什麼。
研究呼籲,各國政府應依法承諾增加對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長期公共投資,尤其是強國並應以全球公共利益保障措施為條件,例如合同透明度和數據、專有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公開共享。研究指出,新冠已經證明,數十年來公共資助的基礎研究——2000 年至 2019 年僅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 172 億美元——對於建立科學基礎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可以在此基礎上快速開發疫苗。這次大流行也說明了大規模公共投資對快速疫苗及藥物產品開發的重要性。從 2020 年初開始,數十個政府單獨或聯合通過「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簡稱 CEPI)向學術和私營部門疫苗研發注入了約 56 億美元的前期資金。美國政府還通過承諾(甚至在疫苗獲得監管部門批准之前)購買價值超過 450 億美元的這些產品來降低疫苗生產商的財務風險。對於具有大流行潛力的病原體而言,這種大規模的公共資金是必要的,因為在早期階段市場回報高度不確定時,而猶豫投資可能會裹足不前的。
CEPI 的任務是確保全球獲得其投資產生的疫苗
政府的錢來自全民納稅,如果納稅人在疫苗及新冠藥物尚在研發階段,就承擔了藥廠大部分的風險和成本,私營公司應該以可承受的價格為最終產品定價,並公開分享數據、技術和專有技術。已經得到補貼。開放的知識共享使科學家能夠快速建立彼此的研究成果,幫助製造商滿足全球需求,並使監管機構能夠更快地評估產品——所有這些都是緊急情況下的關鍵因素,從而加速創新。鑑於公司在向競爭對手隱瞞知識方面具有強烈的商業利益,因此對知識進行充分的公共控制對於快速、公開的共享至關重要。
有了對疫苗研發的前期公共資金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就不需要知識產權壟斷來誘導創新。各國政府可以通過區域或全球工具(例如 CEPI)匯集資金,使資金更進一步,CEPI 的任務是確保全球獲得其投資產生的疫苗。在大流行初期,政府單方面採取行動,主要投資於位於本國的公司。儘管並不令人意外,但這種方法會為每個國家生成規模更小、風險更高的投資組合,既不能確保公平獲取,也不能確保足夠的全球供應。
CEPI 是世界三大公共研發投資, 90%的公共資金用於研發及製造
相比之下,CEPI 開發了地理上多樣化的候選疫苗組合,分散了科學和製造風險。與其他一些公司(Moderna 和輝瑞)相比,一些獲得 CEPI 大規模資助的公司(阿斯利康和 Novavax)做出了更強有力的承諾,將供應分配給發展中國家,為其疫苗定價,並轉讓技術。在 17 個政府、歐盟、基金會和公司的資助下,CEPI 是世界三大公共研發投資者之一(已承諾超過 14 億美元,其中 90% 以上的公共資金主要用於研發,也用於製造),與美國(23 億美元)和德國(15 億美元)並列。需要對 CEPI 進行更深入的評估,以闡明在這場大流行中促進和阻礙全球獲取的因素,並為未來提供經驗教訓。儘管如此,它提供了原則證明,即政府可以共同投資於疫苗研發,前期、風險、規模和獲取。
然而,在地緣政治競爭的背景下,並非所有政府都願意在大流行疫苗這一敏感的安全問題上進行如此密切的合作。美國、歐洲、俄羅斯和中國都迅速開發了 新冠疫苗,這些疫苗現已在全球部署。區域基金網絡可以通過投資離家更近的疫苗開發商來補充像 CEPI 這樣的全球實體,同時同意協調並採用通用的約束性規則,以實現透明度、定價以及數據和技術共享。在任何地方成功開發疫苗可能意味著在任何地方都能生產和獲取疫苗。
「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簡稱 CEPI)是世界三大公共研發投資, 90%的公共資金用於研發及製造。示意圖/擷自CEPI網頁
所有國家都應同意與 WHO 實驗室網絡共享流感樣本
除了資金之外,具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對於確保病原體樣本和相關數據的快速共享至關重要。2020 年 1 月,中國科學家在可公開訪問的 GISAID 平台上共享了 新冠的基因組測序數據,從而啟動了全球診斷和疫苗的開發。基因組測序數據的快速國際共享對於跟踪新出現的變異也至關重要。但這種數據共享依賴於科學合作的軟規範,並不可靠。物理病原體樣本的國際共享也很重要,但落後於測序數據流。一項國際協議可以要求快速、公開共享樣本和數據,前提是保證獲得由此產生的利益(例如,研究成果、科學信用、培訓機會、和對策)針對原始研究人員和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WHO) 成員國制定的 2011 年大流行性流感防範框架建立了這樣一個交換條件:所有國家都同意與 WHO 實驗室網絡共享流感樣本,以換取至少獲得一些疫苗和其他技術的保證那些公司隨後會發展起來。該框架達成的政治交易為建立涵蓋所有病原體和數據的更強有力的規則奠定了基礎。所有國家都同意與世衛組織實驗室網絡共享流感樣本,以換取確保獲得至少一些疫苗和公司隨後將開發的其他技術。該框架達成的政治交易為建立涵蓋所有病原體和數據的更強有力的規則奠定了基礎。所有國家都同意與世衛組織實驗室網絡共享流感樣本,以換取確保獲得至少一些疫苗和公司隨後將開發的其他技術。該框架達成的政治交易為建立涵蓋所有病原體和數據的更強有力的規則奠定了基礎。
大流行疫苗應為全球公共產品提供給所有人
疫苗開發出來後,全球供應可能至少會出現最初的短缺。理想情況下,所有政府都承諾只消費其公平份額,並允許出口在其管轄範圍內生產的疫苗。但這樣的承諾在政治上是不可信的。一個更可靠的策略是建立科學和工業能力,以便在所有地區制定和生產足夠數量的反措施,並協商規則以確保知識和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共享,即使有形產品不是。今天使用和「擴大區域製造中心」是結束當前流行病和為下一場流行病做準備的必要步驟。
2013 年,各國政府拒絕推進世衛組織條約,建立國際藥物研發公共基金和規則,使所產生的技術可公開獲取。我們現在不應失去制定國際法的機會,使未來的大流行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提供給所有人,並避免今天正在發生的倫理、流行病學和經濟災難的重演。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作品集敬請參考Joe書房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