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工業局今(23)日審查「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原璞玉計畫),並開放地方居民推派代表發言;會議召開前,贊成與反對立場民眾群聚工業局,支持民眾希望政府儘速規劃高鐵新竹站周邊土地,以營造優質生活;反對民眾則強烈質疑,園區基地94%是特定農業區,且是出產10大經典好米與各級冠軍米的良田,本案根本是假產業園區之名,行土地炒作之實,要求立即停止審議,、全案撤回。
新竹縣政府在2000年左右開始推動的「璞玉計畫」,基地位於中山高與北二高間,竹東-南寮快速道路銜接東西兩側,總面積約1千235公頃,規劃成為當時「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生物醫學園區及IC設計園區的設置地點,不過計畫一提出,隨即引發地方居民不同意見對峙;2004年此案由行政院核定為「國家重大建設計畫」,除更名為「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簡稱台知園區),並將面積減少至447公頃,但反對的聲浪並未稍歇。
璞玉促進會、竹北愛鄉協會等支持團體,一大早就抵達工業局,代表發言的居民江順裕表示,縣府發出3千2百份同意書詢問地主意願,其中400人未將同意書寄回,收回的意願書中約320份明確表示反對,顯見居民對本案的共識度極高。
他認為,本案以IC/SoC、生物科技、數位內容及相關研發設計展示為主,並配和交大竹北園區,將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園區基地由初期規劃的1千235公頃,減至447公頃,就是考量農地使用總量管制的結果。
另一位居民鍾先生表示,目前當地農地的高告現值1坪約8千元,建地1坪約2萬,對於有屋無地的居民以及徵收戶,社區局民支持交大教授林健正提出的「公辦協力造屋」做法,由居民協力造屋,合建分屋,地主以地換地,擁有建地的地主可以換回約9成土地,農地部分則可換回4成,目前的構想是由居民及學者等共同評選合適的建商。(右圖圖說:支持台知園區(原稱璞玉計畫)的民眾自備鍋碗瓢盆,當自救會成員召開記者會時,大敲碗盆高唱佛經,企圖干擾發言。記者陳淑貞攝)
反對的璞玉自救會則質疑,台知園區雖核定為重大建設,但核定過程缺乏審議規範,應暫緩審議;其次,園區產業用地僅占13%,住商用地高達40%,不符合產創條例60%以上的規範,事實上,經濟部曾在2010年回文,確認園區計畫是新竹縣府依都市計畫法劃定的特定區,並非依促產或產創條例設置,因此計畫審查及核定權不在經濟部,則經濟部今日召開審議會的適法性有爭議。
針對產業區打算引進IC/SoC設計產業,清大榮譽教授彭明輝認為,要在鄰近的竹科及民營台元科技園區,兩個既有的產業據叢附近,另設IC設計產業園區,根本是以卵擊石,難有勝算。自救會抨擊這個開發目的未免荒謬。至於交大設校計畫已在2011年暫緩推動,加上在台南校區還有40公頃閒置校地,很可能在104年底撤案。
捨棄原本書商工作,86年返鄉幫協助父親耕作的田守喜,儘管栽種的香米是稻米競賽奪冠常勝軍,但家裡的地連同老房子,因縣治二期及台知園區案都被政府徵收了,沒想到現在代耕的農地,也可能難逃台知園區案而被徵收,他不了解,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這麼低,政府為甚麼要把良田變成水泥地?萬一那天發生緊急事件,沒有國家願意提供糧食時,台灣怎麼辦?政府以開發之名徵地,但新竹閒置土地及空屋率不低,開發案的速度為什麼停不下,反而讓財團投資客大炒地皮?
自救會副會長陳義旭因反對本案遭受許多攻訐謾罵,他透露,目前基地內農地喊價,交易暗盤已經喊到8萬到10萬,若非有利可圖,怎會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從93開始政府徵地的理由一變在變,一下說有印度企業將來設廠,一下說是方便台商提供鮭魚返鄉,東拉西湊吹噓出各種理由,農民被迫徵地,如果未來土地並未如徵收目的使用,誰能給農民交待?
陳義旭強調,他的老家就是現在生物醫學園區北門口,當年配合國家重大建設,拆除搬遷過程他完全沒有異義,是因為政府為「生醫」徵地並沒有後續買賣動作,但台知園區卻有許多空地將遭政府拋售,這樣的事完全不符必要性及公義性。(左圖圖說:面對支持台知園區民眾的鼓譟騷擾,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慷慨激昂地說,每位公民都有權利參與並關心台灣任一個土地開發案。記者陳淑貞攝)
經濟部工業局今日邀請內政部、教育部、交通部等部會、正反意見居民代表等單位,研商縣府所送計畫補充說明書,會正各方意見後,再召開跨部會討論等後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