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總統李登輝新書《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在台灣上市,除了書中的「釣魚台不屬於台灣」的觀點引起爭議外,就台灣國家主權地位的諸多觀點也引起爭議。據多家媒體報導,李前總統在書中主張:兩岸應該是兩個國家,台灣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個別的存在;他從未主張台灣獨立,因為台灣已經實質獨立;只要保全中華民國的主權和地位,修改憲法內容,讓中華民國成為新共和國,就沒有宣告台灣獨立的必要;只要把中華民國台灣化就好;認為兩岸是兩個國家才是正確想法。
顯然,前總統李登輝所主張的可以歸類為「華獨」——兩岸兩國、一邊一國,對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澎金馬地區是一個國號為中華民國的獨立主權國家。「華獨」比起迂腐僵化的大中華民國理念,已經非常進步。只可惜國民黨政府死不悔改,至今不承認「華獨」。
針對李前總統新書觀點,馬英九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居然說:依據現行《憲法》規定,兩岸關系絕非「兩國」關系,而中華民國更不可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陳以信指出,1991年時,李登輝主導修憲,在政治上定位兩岸為對等政治實體,在法律上將中華民國分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可見國民黨至今以「一國兩區」而非兩國來定位兩岸關系。
國民黨不認同「華獨」,「台獨」也不認同「華獨」。據《自由時報》報導,公投護台灣聯盟總召蔡丁貴針對李前總統新書言論認為:「台灣獨立是要廢除中華民國憲法,終結內部性流亡政府殖民體制的獨立。台灣建國就是要制定台灣國新憲法,成立台灣新主權國而終結台灣人目前國際社會永久性次等公民的奴隸地位。」可見,真正的「台獨」最不願意看見「中華民國」四個字。
本人在《民報》發表的兩篇有關「華獨」的文章也引來眾多熱議,不少論者還專門著文評論。首先我本人並非主張「華獨」,這只是我對台灣政治現狀的一個評論和剖析。根據台灣大選期間我在台灣的觀察,起碼到大選的1月16日那一天,維持現狀政策的確是台灣絕大多數人的共識。而維持現狀政策的本質,根據作為「兩國論」重要起草者的蔡英文的多次演講和闡釋,我將之歸類為「華獨」。從蔡英文及民進黨壓倒性的勝利中,也可以見到「華獨」在台灣的市場。
但是,正如我在1月17日台北北門長老教會「獨立與壓制」研討會上的演講所指出:維持現狀不能成為滿足現狀,蔡英文及民進黨的勝選只是台灣夢的開始,而「華獨」要在國內外條件成熟後,慢慢漸變為「台獨」(註1)。
從目前台灣形勢看,「台獨」與「華獨」在否定九二共識、否定一個中國,認同兩岸兩國、一邊一國、兩岸互不隸屬,以及台澎金馬地區是一個主權國家上是完全一致的。面對欲吞併台灣的大中華人民共和國,面對已經深陷九二共識圈套的國民黨大中華民國,「台獨」與「華獨」都是有效的解毒劑。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連「兩岸三地」在自己媒體上都不許出現了,台灣就是它的一省(註2);而國民黨的「一國兩區: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也完全背書「一個中國」框架。而無論是「台獨」還是「華獨」,在台灣拒絕被吞併和統一、兩岸互不隸屬、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上都是毫不含糊的,這個共同點也是二者相互聯手、分進合擊的基礎。在中共國和國民黨中華民國兩個大中國主義仍然甚囂塵上的當下,「台獨」和「華獨」為了對付大中國主義,更多的應是聯手而非指責。
「華獨」無疑是「台獨」的過渡階段,這不僅是因為兩者的差別可能僅僅是國號而已,而且蔡英文及民進黨在多次的聲明與演講中指出:台灣人要有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台灣的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來解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中華民國也是台灣人的中華民國。言下之意,在中華民國民主規則內,如果哪一天通過公投來修改國號,也是台灣人的權利體現。
最近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也說:若採用《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第二條的「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主權在民),那麼我們的國家名稱不管叫做台灣或中華民國,主權本來就是屬於兩千三百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屬於十三億人,這顯然是兩個不同國家,「不然難道十三億人可以決定台灣未來嗎?」「台灣和中國就是國與國關係,國民主權是破除一國兩區的利器。」(註3)可見,《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第二條不僅為兩國論,而且為台灣獨立國家的真正建立創造了法理依據。
「華獨」當然也需要「台獨」來監督和促進,「維持現狀」絕不能成為「滿足現狀」、「止於現狀」,台灣夢要成為激勵綠營政黨不斷奮進的意向,用行動來實現夢想而不是停滯不前,才能讓台灣民眾滿意。目前不僅「台獨」,就是要真正落實「華獨」,也要大量工作要做。如我在「獨立與壓制」研討會指出的:廢除台灣省和福建省、撤銷陸委會併入外交部、改黨歌黨旗、公投國歌國旗等等,都是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應該做也可以做的事。
從蔡英文在美國時承諾要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維持兩岸和平與穩定來看,「華獨」在台灣也許還要存在不短的時間,但在民主自由的台灣,「台獨」的努力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無論如何,政治是平衡和妥協的藝術,審時度勢、明察時務,有時該說不該做,有時該做不該說。在實現台灣夢的過程中,萬望「華獨」和「台獨」能相互促進、相互協助、分進合擊。
註1:見獨立與壓制 大選後台灣與中國關係展望─演講:郭寶勝牧師
註2:見中國人民網:新華社規範新聞報導用語 禁用"影帝"、"影后"等詞語
註3 見自由時報電子報:民進黨版監督條例 黃國昌:恐脫離國際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