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安問題背後的產業文化與環境問題
1.代工產業形成的代工文化,以降低成本為唯一考量,導致人與專業的存在價值消失殆盡。代工文化不改變,食安問題無法根本解決。台灣產業只有走向品牌,重視人才、專業與創新的價值,才能解決食安問題。
2.傳統飲食文化欠缺健康與進步的觀念,未來應鼓勵簡單、新鮮、在地食材、原汁原味的飲食習慣。食品加工也應朝向天然、保鮮的高科技(如高壓殺菌)的發展。
3.氣候的劇烈變遷不僅導致缺量的危機,作物的病蟲害與農藥問題同樣危及食安。有機與無毒農業的技術發展,不僅可以保護國民食安,也保護、有善環境。
4.健康的飲食造就健康的國民同時也可減少政府的醫療保健支出。
二、人類面臨嚴厲身心健康挑戰
最近韓國的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事件、印度超級細菌的爆發、國內禽流感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及登革熱等危害身心健康之事件,一再爆發,顯示氣候變遷及環境汙染等因素,已經讓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健康挑戰,更由於台灣孤立的國際地位,無法及時獲得國際組織的支援,讓台灣人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長期承受的情緒及心理壓力,也減弱了台灣人對疾病的抵抗力。
更不幸的是還得面對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讓生活更是陷入不安與惶恐。民進黨婦女部,最近公布一份民調發現,媽媽最擔心的事情就是食品安全,不滿意的事情就是政府的食品安全政策。媽媽擔心小孩在外面吃到黑心產品,但買東西回來煮更擔心買到黑心商品。台灣食安事件,讓媽媽們哭泣,我覺得如何讓人民買得放心吃安心,是政策擬定上須特別謹慎思考的大問題。
台灣外食比例已超過七成;換言之,每天有近三百萬人在外用餐。食安事件發生後,不僅有很多台灣民眾減少外食,也降低觀光客來台觀光的意願,削弱觀光及餐飲業者的需求。綜合言之,食安問題不論對國內經濟或國際形象已造成傷害,但亡羊補牢猶未晚,政府在落實源頭管理的同時,尤應儘速恢復民眾對食安的信心,並提升食品產業升級,方能化食安危機為轉機。
三、食安事件侵蝕台灣國力
食安問題不論對國內經濟或國際形象已造成傷害,政府在落實源頭管理的同時,尤應儘速恢復民眾對食安的信心,並藉機促進食品產業升級,重建台灣美食品牌的國際地位,將是小英帶領台灣走入世界之主要策略之一。
台灣飲食產業,是最具國際競爭力之項目,很多國際巨星或著名採購企業主,被夜市小吃及精緻美食吸引,窩心之餘主動為台灣宣傳,甚至於簽下更大訂單,台灣之濃濃人情味加上可口誘人的美食,可以帶領台灣走入世界。曾幾何時,台灣變成食安事件的源頭,相關產品至少受到等6國的封殺,嚴重傷MIT之品牌地位。底下幾項指標可看出端倪。
(一)食安事件影響消費者信心:因為食安風暴所引發的邊際效應及傳染效果,已對台灣食品出口、旅遊觀光業都造成影響。
(二)食安風暴後,投資大眾對食品類股已喪失信心,更導致食品股近二個月市值蒸發超過600億元台幣。也間接衝擊到積弱不振的內需消費市場,進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三)食安事件導致台灣食品外銷受阻。目前各國對台灣食品擋關的情況,已從之前的六國擴大至十一國,包括:澳門、香港、中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智利、荷蘭、菲律賓、紐西蘭與越南,都禁止我國特定產品進口採取擋關、禁止進口或下架。顯現這些國家失去對我國食品的信心,恐重創長久以來所建立的MIT優良形象。
(四)食安問題讓今年食品業的整體營業額減少177億元台幣。其中影響外銷金額約63.8億元,約占出口總值的7.5%,顯然,負面影響已造成。
四、現有政府因應方案
在輿論一陣撻伐後,政府有感於食安改革已箭在弦上,也為重拾消費者信心,行政院提出八大保障食安措施,包括:加重刑責罰金、提高檢舉獎金、設立中央檢舉專線、油品分流管制、廢油回收管理、落實三級品管、食品追溯與追蹤、食品GMP的改革。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與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合作,設置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中心工作主要項目包括:1.研擬機制,提供政府處理緊急重大事件之諮詢。2.建立風險分析資料庫,提供業者諮詢。3.培訓食品安全推廣講師及設計與建立推廣教材。4.開設食品安全教育課程培訓專業人才。5.執行食品安全相關風險分析及檢驗技術研究。
檢視連串食品安全事件後,彙整如下:
(一)風險預警:協調衛福部等機關儘速追查及因應,推動「預警會報」、「淨安專案」。
(二)聯合稽查:辦理行政院「食品安全聯合稽查及取締小組」,協調跨部會聯手出擊,即時截獲不法食品及藥品,協調學校午餐食材進行食品勾稽與預警。
(三)源頭管理:召開進口油品分流檢討會議。
(四)推動食品雲:協調督導食用油脂製造業者上傳食品雲追溯追蹤資料,協調跨部會系統介接與研析巨量資料勾稽預警,建置黑心食品網頁專區,協調推動台灣食品地圖應用,透過衛生福利部食品業者登錄平台資料建構台灣食品地圖雛形,並提供HACCP合格業者名單、市售蔬果農藥殘留不合格名單、餐飲業食品安全管制系統衛生評鑑證明業者清單、GHP優良業者名單等資料供地圖套疊。
(五)行政院8項強化食品安全措施:提高並頒發專案檢舉獎金、食用油脂類103年10月31日提前實施一級自主品管及追溯追蹤制度,且全面清查廢食用油並建立納管機制及進行食品GMP改革等。
現行制度係廠商在量產前自行送驗,取得生產許可後,在部分不肖業者因暴利薰心下,改以劣質原料更替,是食安管理上最大的漏洞,輔以抽驗制度,才可彌補。其次,對使用黑心原料的廠商應課以相當責任。因使用廠商必須建立自己的檢驗機制。
五、從米糖油事件中吸取沉痛教訓
「米糠油事件很可能是台灣第一件重大的食品公害事件!」, 1979年夏季,彰化油脂公司,在製造米糠油的過程中,脫臭槽之加熱盤管產生裂縫,導致作為傳熱介質的多氯聯苯自管路中洩漏出來,污染到米糠油。當時,造成整個中部地區兩千餘人病變,甚至有16人因而死亡,惠明盲校就有上百位師生,受害者臉上出現黑瘡等皮膚病變、甚至免疫系統失調;尤其,毒油中的「多氯聯苯」無法排出體外,事隔35年依舊「與毒共存」,還遺傳到下一代。
這起台灣食品公安史上最嚴重的事件,似乎沒讓國人、廠商得到深刻教訓,30多年後,食安風暴再度襲捲台灣,人人自危。米糖油事件的慘痛教訓:
(一)食安問題人人有責:米糖油事件事發當時,眾人束手無策,幸賴台中縣衛生局第四課顧姓課員,憶起日本福岡縣發生多氯聯苯中毒事件報告,報請省衛生處查證,才確定米糠油為汙染源,米糖油事件中的黃先生,長時間專注於本身工作,又能於工作之餘,努力攝取國際相關重要訊息,累積豐富的相關知識,尤其是因為嫻熟日文,得以從日本發生過的案例中,以一己棉薄之力,解救蒼生,俗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關鍵一剎,貢獻致勝的一擊。
(二)社會正義有待伸張:台灣曾經發生過一件非常悲慘的食安事件,台中惠明盲校院長陳淑靜回憶道,「7個死亡,3個得癌症,1個跳樓自殺…」,一個個悲痛的數字從她口中吐出,宛如利刀烙刻在心底。「惠明盲校」是一所免費收容盲童的特殊學校,在成本考量下,校方採購價廉的米糠油,團體飲食成為油症事件最大的受害原因,院童免費住宿,三餐均食用同一來源之有毒米糠油,長時間累積體內,終至一發不可收拾。這是食安問題的特徵,表面上不容易被發現,但是暗藏萬分危機,影響人類身心健康一輩子。而且受害最深者往往是弱勢族群,無法受到應有的關懷。
由此事件延伸出來的社會正義問題,並未因為米糖油事件落幕而告一段落,類似事件持續在醞釀發展當中,大型連鎖便利商店,挾其雄厚資本,攻城略地全台灣了大系統,總計已達4000家以上,雖然提供國人諸多方便與好處,但是其危害社會安定放應已逐漸浮現:
1.傳統「柑仔店-雜貨店」日漸式微,這些傳統零售小店雖然利潤微薄,但是往往可以支撐小孩念完大學,甚至出國深造,現在的連鎖便利商店,大量僱用「部分時間臨時工」,是為壓低台灣青年薪資之罪禍首之一。
2.連鎖便利商店為了壓低成本,賺取大福利潤,產品內使用極多廉價食品材料與添加物。
3.現在連鎖便利商店,提供大量低價方便食物,每日下午中小學生下課,可見大量正在成長發育之學童,晚餐之前,以攝取大量「工業食品」,低價原料、這些學生正處「青春期」或「轉大人期」,每天攝取大量色素、糖、香精等添加物,嚴重影響學童身心健康。
4.其後遺症,已逐漸浮現,一項研究調查指出,台東中小學生之兒童肥胖問題非常嚴重,可能原因是台東中小學生早餐及午後點心,外食比例特別高,未來主人翁身心發展之最可能危害因子,但是因為此影響不易察覺,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六、未來解決方向
台灣的食品安全一再出狀況,政府責無旁貸。「預防勝於治療、治本重於治標」防患未然比嚴刑重罰更具有嚇阻效果。重建食品產銷履歷。使黑心食品不再上架才是正途。引起食安問題的動機來自永不匱乏的貪婪之心;發生問題的機會來自打穿政府防禦機制的技術。因此,欲保食安,政府需要拿出防恐的精神態度,積極設防,並在技術上領先無良奸商,使其沒有能力與條件危害食安。大致上,維護食安應有下列的考量:
(一)籌組中央食安領導小組:負責籌措經費;爭取並確立作業法源與公權力;擬定食安戰略;培訓勤務幹部;成立跨部會聯繫機制;設計產生運作經費辦法,使團隊能永續經營。
(二)成立跨部會資訊管控中心:收集跨部會相關資料,成立滾動式資料庫;收集國內外食安經驗與最新法規;分析食安情報;核查可疑資訊;使食安辦案人員詳知食安情資以高效辦案。
(三)廣植學校民間食品藥物檢驗研發創新團隊:組織強大研發體系;研發最新檢測技術;研發各種快速簡易篩檢試劑;使辦案人員有最先進可靠的利器,達到精準有效勿枉勿縱的辦案績效。
(四)成立地方政府機動出擊小組:在情報分析做出結論或獲得情報時,威力十足的機動出擊小組能迅速執行任務,解除危機或防止事態擴大。小組成員應經專業培訓、具有食品科學知識、熟悉執法權限、懂得多向聯繫與保護自身安全。
近日一連串事件再度引發台灣食安危機,顯見以往作為及今日體制,根本無法因應民眾「食得安心」。為保障食品安全,首先政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抽驗制度,加強平時抽驗,從上市原料和上架食品隨機抽驗,查驗方法更須與時精進,發現問題食品主動循線追查,並公開抽驗與追查結果之相關資訊。如何因應這樣的前景,並調整政府的結構與功能,是國家必須嚴肅且深入思考的議題。
缺乏無縫接軌的經驗傳承制度,是台灣食安事件一再發生的主要原因,建議充分利用退休人員的累積經驗,台灣在洋菇、蘆筍外銷,在世界第一位的全盛時期,引進美國綠巨人公司的品管制度,招募優秀食品科技系大學畢業生,赴美國接受密集紮實專業訓練,回國後被派赴各罐頭食品工廠第一線,從原料品質來源、工廠廠房環境衛生、添加物種類使用量、操作人員健康狀況、一一嚴厲考核,工廠所生產之洋菇蘆筍罐頭,必須經駐廠品管人員認可簽章,才得出口外銷,此種食品罐頭品管制度之嚴格執行,奠定了台灣的工業基礎,甚至於演生出今日的IC電子產業,後來又接收日本冷凍烤鰻、冷藏肉品以及麥當勞肯德基等速食餐廳品管制度之精華,造就了MIT世界級品牌。
塑化劑、毒澱粉、棉籽油,再到近期的餿水油、飼料油等事件,公權力早已摧毀殆盡。食安事件連環爆,不僅打擊消費者信心,也衝擊經濟產業秩序。我們可察覺,民氣可用,維護食安的公民基本權,係社會正義的基本表現。該社會正義的具體實現,就是防範於未然,除弊於已然。前者防範部分,行政管理上,可以設定訂定檢驗項目、追蹤上下游原料及加工過程,後者除弊部分,可供佈企業出貨與下游業者的名單,予以強制查扣,公開銷毀。
公民必須覺醒,政府的存在是被治者的同意,就以實際行動,充分抵制,無良的上下游業者吧,於此太陽花學運的訴求在哪裡呢?政府尤應痛定思痛,從上中下游徹底檢討中央、地方政府應該負責之處,起碼執行時絕對不鬆手、不鄉愿,則民代、官員、食品業的學者專家,必須擺脫關說及政治獻金的束敷,也應講真話,為公民社會基本權而努力。
台灣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務必國際化,運籌帷幄,決戰於千里之外,台灣無法生產所有食品原料與添加物,必須借力便力,輸入國外成熟技術與原料產品,提升向有產品品質與功能,「源頭管理」是必須要採取的策略,政府嚴格要求審查進口商負責人或員工之專業知識,學習向本政府充分利用退休專技人員。長駐原料產地用,或志工,收集產業相關資訊,衛福部拮匯寫實機構與人員,解讀整理建立資料庫,進行所謂「大數據管理big data」,充分掌握價格、產量、品質及生產過程。台灣食品產業發展協會指出,台灣大部分的食品廠商,缺乏嚴謹的供應商產品技術規格之管理流程,也未能有效掌握國際食品法規之內涵。而透過資訊管理服務,落實源頭管理,可建立食品原料規格資訊標準、蒐集國際食品法規、國際食安事件通報等三大功能。
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極力提倡的公共衛生策略性、綱領性的思維。其要旨在於強調,健康並非只是健康行政部門的權責,而是整體施政都應著力的共同核心事項。因此,在各級政府的施政當中,都應考量其對於國民健康的意義,並在各項施政中尋求對於健康產生加乘效果的組合,或避免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國民的健康。經世界衛生組織的提倡,「健康納庶政(Health in All Policies)」的理念在健康先進國家,已陸續落實。嚴刑重法固然有嚇阻效果,然而「預防勝於治療、治本重於治標」。事實上,2013年十一月衛生福利部邀請海內外專家召開的大型研討會「2013台灣全球衛生論壇」,其主題就是「健康納庶政」。
中國SARS及韓國MERS事件,輕忽、推卸心態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教嚴重後果,殷鑑不遠、歷歷在目、立法從嚴、執法從寬,讓基層人員不受外界干擾的環境下,兢兢業業、列盡職守、充實記錄,更能夠效法彰化衛生局與檢察官密切合作。洞察先機、主動出擊,垂樹立食品檢驗半位之權威性。「文官制度」的重要性,必須一再被確認,不得因為政黨輪替,政務官的政黨取向,荒廢了基層工作人員的正常業務,政府人員之威,依賴長期培養與關照,基層人員確定全力以赴投入工作,需要尊重與鼓勵,
加強國民食安教育:推行健康納庶政(Health in All Policies)的觀念,健康並非只是單一行政部會的權責,而是整體施政都應著力的共同核心事項。因此,在各級政府的施政當中,都應考量其對於國民健康的意義,除衛生部會對於食品經常性的把關外,必須從小學生的教育中,啟迪國民對於健康飲食的正確觀念、在社區中建立監督不良廠商的訊息與互助網、社福機構要特別留意經濟弱勢者的飲食來源,而經濟、環保部會與企業本身,自然更是責無旁貸。食品安全管理問題,除了相關制度改革,重罰,政府亦須有效積極管理,搭配企業自律、並加強國民教育,由政府、企業、人民共同協力,捍衛食安,方能有效解決食安問題,擦亮台灣美食MIT 這塊金招牌。
廣納民間物力加強檢驗:目前各級衛生機關的人力預算,沒有能力對全部的食品業者稽查、檢驗。每次發生食安事件,衛生機關相關部門人仰馬翻,因此不在制度上做重大改變,食安永遠難安。政府並未好好利用歷年培養豐富實戰經驗之基層工作員工之心得,過期淹沒於人群之中,政府檢驗機構過分依賴博士學者,制定政策內容不切實際,建議衛生主管單位,建立食品。「義工」制度,參考慈濟,原創精神,建立制度,評估熱忱服務之管道。目前食品檢驗公佈,院程受到嚴重政活干擾及官商句結之害。
目前法官要求受害者要證明自己健康受到損害,才能獲得賠償,然這些有毒食品,通常要累積多年才能造成明顯的傷害。台灣洗腎人口世界數一數二,不良食品必是原因之一。因此必須同時啟動包含社區、學校、企業、社福、經濟、環境等部門,共同產生具有綜效的健康政策。
強化食品稽查制度:美國政府對食品管制,採取立法寬鬆,執法從嚴的精神格,對生產設備與衛生條件要求嚴格,定期查核與不定期抽查。「良好作業規範」(GMP)是建立合理的科學製作流程規範,每項原物料都在記錄控管下進行製作,按部就班地製成產品。成品在通過檢驗後進行包裝儲存或運輸行銷。因此,若產品出問題,一切相關資料都在掌握之中,可以立刻隔離有問題批號的產品,並很快找出問題所在,為求長久之計,政府必須培訓大批GMP人才,助其進入各公司廠家建立GMP系統,管控製造流程與品質管制。
結論
食安問題連環爆的根源,大都是長期的社會積習弊病,揭發食安問題有助於加速社會國家進步,增進全民健康,以及提高MIT產品的國際公信力。政府必須擴大財源與法源,改革創新,才能解決問題造福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