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出生只有2杯豆漿重 如今是跆拳道健兒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出生只有2杯豆漿重 如今是跆拳道健兒

國健署攜手民間共同照護早產兒 助巴掌仙子健康長大

 2017-11-17 13:20
小豆(左)出生時僅有1084公克,如今已是身手矯健的運動健將。圖/王媽媽提供
小豆(左)出生時僅有1084公克,如今已是身手矯健的運動健將。圖/王媽媽提供

9歲的小豆去年剛拿下全國跆拳道比賽銀牌,從這位跆拳小子身上絲毫看不出他其實是一位出生僅1084公克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差不多是2杯豆漿重量」,治療過程中還面臨腦室內3度出血,導致腦傷的威脅。所幸媽媽與醫療團隊堅持不放棄,並接受追蹤檢查服務,一直評估到5歲,現在成長發育追上足月兒,順利進入小學就讀。

另一位早產兒廷恩,出生時僅1021公克,礙於早產心肺發展未臻成熟,呼吸道系統孱弱罹患氣喘,為了預防感冒加重病情,只好每天戴著口罩,在幼稚園時期的全班合照,他永遠是口罩蒙著臉,令爸爸相當不捨。現在小一的廷恩,透過運動體能已明顯改善,爸爸說不要放棄希望,即便孩子提早報到也仍能健康成長。

台灣每年有近2000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

小豆和廷恩都是極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根據105年出生通報,國內早產兒占新生兒比例9.77%;換算起來,在台灣每年約有2萬名早產兒出生,其中約有1900人屬於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也就是出生體重低於1501公克。研究發現,這群早產兒約有3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中重度神經動作異常情況,急需掌握黃金治療期。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馬偕醫院醫研部主任陳治平表示,早產兒基金會自1995年起,開始追蹤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22年來累積追蹤近2萬名早產兒,幫助他們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期待他們能與同齡孩子擁有同等健康成長的機會。

陳治平表示,礙於民間機構力有未逮,雖然整體追蹤率已經占全國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近8成,但仍有許多漏網之魚。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今年開始攜手早產兒基金會共同推動,期望透過「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追蹤檢查關懷先驅計畫」,將所有出生通報內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納入關懷名單,「追好追滿」朝百分百的目標邁進,希望能嘉惠全台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

早產兒追蹤照護 過去靠民間推動相當吃力

台灣早產兒追蹤檢查服務方案起草人之一、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黃朝慶說明,早產兒的追蹤評估資料是作為前期照護及醫療改進的重要依據,除了希望能讓早產兒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外,也希望能利用這些資料改進早產兒的醫療救治,讓孩子的預後更好,避免造成其家庭及國家長照系統的負擔。

黃朝慶也表示,孩童發展異常分為明顯和非明顯,明顯者可在2歲前就發現,包括腦性麻痺、心智遲緩等;但非明顯發展異常則會在就學後才開始表現,症狀包含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協調差、學習障礙及閱讀障礙等,因此延長追蹤年齡勢在必行。

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許瓊心表示,比較亞洲其他國家經驗,如日本及韓國,對於早產兒追蹤有較完善規劃,台灣則由民間發起早產兒追蹤檢查計畫並募集經費,維持相當不容易,幸好今年度起國健署攜手民間一同照護早產兒,是在早產兒照護上的重大里程碑。

許瓊心表示,面臨少子化問題,每一個有機會出生的寶貝都更該被好好照顧,台灣的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就像世界各國的早產照護團隊一樣,除了積極救治早產兒外,也不遺餘力投入追蹤計畫中,希望能夠守護早產兒,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小豆(上圖)是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小小的模樣讓人心疼,下圖是小豆小小手抓著媽媽的手指。圖/王媽媽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