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外媒問如何學台灣成功防疫 陳建仁:衛生習慣搭配社交距離,缺一不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外媒問如何學台灣成功防疫 陳建仁:衛生習慣搭配社交距離,缺一不可

 2020-04-19 13:19
陳建仁副總統日前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專訪。圖/總統府(資料照)
陳建仁副總統日前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專訪。圖/總統府(資料照)

陳建仁副總統日前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專訪,被問到爆發社區傳播的國家現在仿效台灣的成功模式,是否為時已晚?陳建仁表示,任何國家對疫情的防堵,永遠不嫌晚,他認為衛生習慣搭配社交距離,缺一不可,但不必要為了保持社交距離停止所有的活動,只要超過50%的總人口各自減少50%的社交活動,就可以控制疫情。

陳建仁日前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專訪,內容談及近期台灣處理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的經驗、防疫策略、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排除在外之影響、及全球合作抗疫等議題。

陳建仁表示,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SARS疫情,在那次的疫情當中,我們學到三件事: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就審慎以對而言,監測全世界的新興傳染病,是非常重要的。當時我們缺乏N95口罩,所以這次記取教訓,知道必須有一套口罩配發制度,也必須增加口罩的產量,多虧了口罩國家隊,現在一天可以生產超過1,300萬片口罩。

談到如何借鏡台灣模式,陳建仁指出,各國都必須根據當前情況因時因地制宜,但其他國家仍可採行台灣的良好策略來抗疫,例如,社交距離絕對是重要的,但如何讓民眾知道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重要的,就是要常洗手、量體溫,並在必要時戴口罩,衛生習慣搭配社交距離,缺一不可。

但他認為,沒有必要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而停止所有的活動,根據相關理論推算,只要超過50%的總人口各自減少50%的社交活動,就可以控制疫情,因此,不必停止所有活動,可以去上學、上班,做必要的事,但必須減少非必要的娛樂活動,例如去娛樂中心、旅遊等。我認為只要民眾改變生活方式並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就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除了社交距離外,他說,居家檢疫對所有國家來說,都非常重要,尤其與確診感染個案有密切接觸者,必須居家檢疫14天,另一個重點是提供第一線醫護足夠的個人防護設備,並分工合作,儘快研發快速篩檢、抗病毒藥物,甚至疫苗,透過這些努力,可以遏制疫情。

陳建仁說,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大部分病例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會透過飛沫及污染區傳染,因此無法完全消除,而會與我們共存,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像2009年的H1N1新流感。所以,一定要準備好和這個病毒長期對抗,必須研發快篩和抗病毒藥物。

陳建仁提到,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我或許就會有疫苗,就可以像2009年流感疫情一樣,利用疫苗防疫。但在這之前,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只是要稍微設限,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

陳建仁透露,台灣有三組團隊正和不同的國際團隊合作研發疫苗,分別是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基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和美國衛生研究院合作研發疫苗,至於快篩技術,正在準備病毒原型,中研院正和一些歐盟國家討論中,台灣和捷克已經簽署雙邊合作協定,共同研發;快篩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我們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就像分享口罩一樣」。

此到,他也談到,要追蹤零號感染源,非常困難,如果零號病例是輕症,就永遠找不到,根據所謂的新冠病毒醫療金字塔,幾件嚴重病例,僅占總病例的一小部分,就像冰山一角,許多輕症甚至無症狀的病例藏在金字塔底層,所以,識別新冠病毒的零號病例要比SARS困難得多;至於生活何時可以恢復正常?對無症狀和輕症,必須非常小心,如果有健全的通報體制,就可以檢測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的患者,然後確定可能的感染源,能做到這一步,才能放心說我們安全了。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