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能源觀察網》(EcoWatch)10月底一篇專文,名為「摩洛哥建造全球最大型聚光太陽能發電廠」(Morocco to Build World’s Largest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Plant),內容指出,非洲西北部國家摩洛哥(Morocco),是個年人均國民所得(依國際匯率換算)不到4千美元的窮國,97%能源仰賴進口,然而這個國家,擁有年平均日照時數超過3千小時的豐沛陽光資源(譯註:台灣的年平均日照時數約為2-2.4千小時),讓這個國家願意走進綠能的自給自足道路。
金氏紀錄報告書指出,全球陽光資源最豐富地點,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南部城市尤瑪(Yuma, Arizona),年平均日照時數達4055小時;至於,遠低於全球日照平均值,只有1800小時的德國,太陽能工業呈現蓬勃發展熱力,更何況是陽光不虞匱乏的摩洛哥。
摩洛哥計畫興建4座互相通聯的大型太陽能電廠,並把水力及風力發電結合起來,預計可望於2020年,供應全國近半的電力需求;屆時,摩洛哥也將成為全球最大型聚光太陽能發電廠的首屈一指國度。目前,名為光明1號(Noor 1)的聚光太陽能已在11月21日正式營運。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指出,摩洛哥富有雄心,希望成為太陽能超級大國,誠然,這個總擘畫工程相當龐大。位於瓦爾扎扎特(Ouarzazate,一處高達1千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城市)的太陽能電廠,其佔地空間幾乎跟首都拉巴特(Rabat) 一樣廣大,達117 平方公里;其總發電量可達5.8億千萬瓦(megawatts,106瓦)。
《科學警覺網》(Science Alert)指出,聚光太陽能發電廠的設計功能,會運用鏡光原理,將太陽光的反射聚集於一小塊區域,藉此來加熱溶液,並與水混合,產生蒸氣,藉此用來維持日落後數小時的發電能力;換言之,即透過蒸氣力量來推動渦輪發電機,繼續供應夜間的電力需求。
(位於摩洛哥山區的瓦爾扎扎特(Ouarzazate)太陽能電廠,預計將可供應100萬戶家庭的電力所需。網路圖片翻攝)
《科學警覺網》報導指出,11月正式營運的光明1號(Noor 1)的聚光太陽能設施,可以在日落後儲存太陽能達3小時,發電總量達1.6億千萬瓦(megawatts,106瓦);造價亦相當可觀,其反射鏡科技 到目前為止,已投資90億美元。《衛報》指出,多數資金來自於國際組織,主要為歐盟投資銀行,世界銀行,並由政府簽署借貸;另外,部份未公布的資金挹注,係由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King Mohammed VI)贊助提供,他不望政府投資花費,卻轉嫁給用電的消費者來全面負擔。
摩洛哥並非產石油國家,其能源94%仰賴進口石化原料,這耗費國家龐大預算資源。摩洛哥環境部長約爾-海特(Hakima el-Haite) 向《衛報》表示,政府過去對進口石化原料進行補貼,費用相當可觀;如今得知太陽能潛力雄厚,為什麼不加以嘗試?約爾-海特進一步指出,摩洛哥希望朝向完全自給自(complete self-sufficiency)的目標前進;其中也包括海水淡化廠的建造;而且已經開始對一些歐洲、中東,及北非國家,出售電力。
《衛報》(The Guardian)的報導指出,30年前德國量子物理學家吉哈德‧克尼斯(Gerhard Knies),曾估算沙漠地區的太陽能蘊藏量指出,短短6小時內,沙漠地區所吸收的太陽能,就遠超過人類一年能源的消耗總量。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將太陽能量,以合乎成本效益方式,轉移給人類社會使用。
生態能源觀察網(EcoWatch)專文最後指出,太陽能的成本持續呈現大跌走勢;當研究人員日愈有能力,研發出合乎成本效益的電池,供太陽能及風能儲存電力,人類社會的綠能願景也將持續起飛。相較而言,煤礦公司則持續走進破產境地:近5年來,全球的煤礦公司,平均每月就有1家宣告倒閉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