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勿讓海洋生態 萬劫不復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勿讓海洋生態 萬劫不復

 2018-03-17 09:46
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對魚類而言,在視覺和嗅覺上都十分美味,魚群無法辨識而致誤食塑膠。目前已知超過50種魚類會吃塑膠,而受害的海洋生物更多達700種。圖/資料照,郭文宏攝
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對魚類而言,在視覺和嗅覺上都十分美味,魚群無法辨識而致誤食塑膠。目前已知超過50種魚類會吃塑膠,而受害的海洋生物更多達700種。圖/資料照,郭文宏攝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員薩沃卡(Matthew Savoca)去年9月撰文表示: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對魚類而言,在視覺和嗅覺上都十分美味,魚群無法辨識而致誤食塑膠。目前已知超過50種魚類會吃塑膠,而受害的海洋生物更多達700種,人類常吃的鯖魚(mackerel)、銀花鱸魚(striped bass)與長牡蠣(Pacific oysters),都是塑膠的受害者。比利時根特大學(University of Ghent)去年也發現:海鮮愛好者每年可能吃進1萬1000片塑膠碎片。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去年6月的報告:1950年到2016年間,全球的塑膠產量遽增200倍,從150萬噸上升到3億噸。按照這個趨勢,2050年全球的塑膠產量將會達到330億噸,約等於4萬7000座台北101大樓的重量。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也報導:2050年海洋中的塑膠總重,預估將大於魚群總重。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今年3月於「自然通訊」期刊發表:磷蝦能夠消化海洋中5mm以下的「塑膠微粒」,經過分解排泄後成為更小的「奈米塑膠」,塑膠微粒體積平均可減少78%,有些甚至94%。澳洲南極局生物學家川口博士(So Kawaguchi)也指出:擁有與磷蝦類似消化系統的其他浮游動物,也可能分解塑膠微粒,這些報導意味位於食物鏈底層的磷蝦,可能成為對抗世界海洋塑膠汙染的秘密武器。

幸虧,多倫多大學的19歲女大生與同伴,無意中發現:依賴鄰苯二甲酸酯培養出來的細菌,會改變塑膠結構,分解成水(或酒精)及二氧化碳,它比市面上現存的有機體分解方式快80倍,她因此而受邀演講而且場場爆滿,聆聽演講的不僅是科學界與各大生技公司,連比爾蓋茲(Bill Gates)及Google創始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也都是座上賓。

她倆的發現將有機會拯救海洋,但人類也得少讓垃圾入海、少撈些南極磷蝦,否則全世界海洋中,重達27萬噸塑膠,將讓海洋生態萬劫不復。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