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走過驚濤駭浪的年代--陳永興七十省思(3)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走過驚濤駭浪的年代--陳永興七十省思(3)

 2020-02-28 10:20
《大學雜誌》鼓吹台灣知識份子如何奉獻台灣、追求台灣前途的文章寫很多,所以,我深受其影響。圖為大學雜誌。圖/省諮議會網站
《大學雜誌》鼓吹台灣知識份子如何奉獻台灣、追求台灣前途的文章寫很多,所以,我深受其影響。圖為大學雜誌。圖/省諮議會網站

在我唸大學時還有幾個對我影響很大的人。特別是台灣意識的覺醒,就是當時大學生都在看的《大學雜誌》。社長是陳少廷,當時我從陳少廷那兒接觸到蔣渭水、賴和等日治時期的台灣前輩思想啟蒙者。陳少廷在《大學雜誌》介紹蔣渭水反抗運動、辦報紙、如何組織民眾黨?如何帶領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都讓我很感動。因為陳少廷在台南,所以我就去拜訪陳少廷,我從陳少廷處聽到很多過去沒聽過的代誌。陳少廷本身在白色恐時期就被國民黨迫害,也曾被國民黨逮捕,唸政治卻不能在大學教書,他因而辦雜誌寫文章發揮很大作用,對少年學生發揮很大影響。

《大學雜誌》鼓吹台灣知識份子如何奉獻台灣、追求台灣前途的文章寫很多,所以,我深受其影響。陳少廷也是第一個在那個年代提出中央民代表應該要全面改選。過去戒嚴時期,國民黨根本不願意全面改選。國民黨要反攻大陸後,才要全面改選,所以國民大會、立法院攏是萬年國會議員的「老代表」,而陳少廷在那個年代就敢執筆寫要全面改選、國民黨要認同台灣、要放棄反攻大陸的想法,在台灣全面改選產生中央民意代表,在那個時代是很大的禁忌。而陳少少廷卻有勇氣去突破禁忌。

陳少廷對青年影響深

在《大學雜誌》也有很多後來在黨外雜誌很重要的人如總編輯張俊宏、社務委員許信良,另如呂秀蓮提倡「新女性主義」、李登輝農業經濟等都在《大學雜誌》見到所寫文章。

我自己因為看《大學雜誌》所以也投稿因而結識在《大學雜誌》寫文章的李筱峰。李當時在政大唸書,我在高雄醫學院,李後來被政大退學;我也因在高醫辦刊物遭記兩大過、兩小過險遭退學。當時和李有「同病相憐」所以我去台南找李自此變成很好的朋友。

此外,當時《大學雜誌》還有很多台大學生,裡面很重要的就是法律系的洪三雄與陳玲玉,當時也在台大辦刊物《台大法言》,我那時深感他們很有勇氣,那時就在提倡校園民主、爭取言論自由甚至後來在台大發起民族主義論戰,其實那就是統獨論戰。當時統派就是如在台大教書的王曉波,國民黨培養的學生代表就是馬英九,馬和我們是同年代;洪三雄則是反對國民黨的學生領袖。這都是因為《大學雜誌》關係讓我們因此有相當深的聯絡與往來,我後來也到台北會洪三雄在其引薦下結識北市議員康寧祥,康後來要選北市立委,我記得有一晚在下大雨的北投很舊的厝聽康寧祥講述進入立院後如何質詢蔣經國,讓我熱血沸騰。深感台灣人竟有如此勇敢又有氣魄與堅定台灣意識的民代,所以康後來在黨外運動到其辦雜誌的過程,我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幫忙。

所以以上這些人在我學生時期就開始對我的想法或說以後所走之路,其實都有產生影響。

再來,就是鄉土文學的論戰。約在我高醫大四、大五期間台灣退出聯合國。當時有兩個重要的運動在台灣社會出現,一個就是鄉土文學,因為退出聯合國讓很多台灣人想到台灣不代表中國,聯合國承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開始有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的論戰。在之前,根本沒有人在談台灣文學。

也因此在鄉土文學論戰有些作家的作品開始被很多人重視,如黃春明與王拓。我記得在我高醫時因看黃春明的小說深受感動,所以邀其來高醫演講自此成為很好的朋友。每次去台北都常去找黃春明,後來,黃春明甚至參與我們在霧台的「山地服務團」,黃春明後來也寫了很多原住民的小說。黃春明對我也有很大的影響,就是他會觀察台灣社會中的鄉土人物,他寫油漆匠,也寫妓女的生活或路邊攤、市場或工人等社會種種;另外,還有王拓書寫漁村,我發現他們對這個社會的關心與觀察非常深入且很會講故事,能將一般人的生活描寫到讓人感動!並在文學中產生很大的力量。黃春明作品後來還被改編成電影,所以台灣鄉土電影也肇始在那時期。

認識黃春明後,我也開始結識很多台灣鄉土文學作家,他們都是在我學生時期影響我的人,無形中也慢慢形成我的價值觀。

我認為我的台灣意識是在大學時代開始產生。從大學看《大學雜誌》、《台灣政論》與康寧祥、黃春明、陳少廷…等人接觸後,加深對台灣歷史關心,再去看日治時期台灣前輩所作的事,尤其,日治時期台灣醫生如何參與社會、組織團體,不論是辦報紙、演講、寫文章……等,慢慢讓我知道自己以後要作一個甚麼樣的台灣人醫生的台灣意識。所以,我的覺醒算是很早,因為國民黨戒嚴時期,很多台灣學生直到大學畢業還不會思考這些問題,很多都是因為留學在海外看到了台灣看不到的所謂禁書,例如:彭明敏教授的《自由滋味》,描述他如何逃亡以及台灣自救宣言的出現,有些則是看到吳濁流《無花果》等文學作品,或王育德的作品《台灣.苦悶的歷史》描述日治時期台灣人的苦悶,還有美國駐台副領事柯喬治(George Kerr)所寫的《被出賣的台灣》等描述二二八等書。

我很幸運,還未出國就已覺醒,在讀高醫時就知道作一個台灣囝仔,或說作為唸台灣醫學的知識份子咱過去的前輩是如何打拼,也知道他們如何受迫害、受打壓致使理想未實現,我們應該延續他們未竟之志。

延伸閱讀:【專文】走過驚濤駭浪的年代--陳永興七十省思(2)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