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水路起家的交通樞紐:火車行到磅空內—行腳九芎城(6)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水路起家的交通樞紐:火車行到磅空內—行腳九芎城(6)

 2020-05-13 16:37
蘭陽平原。圖/擷自在宜蘭公益平台網站
蘭陽平原。圖/擷自在宜蘭公益平台網站

火車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丟,唉唷磅空內。
磅空的水伊都,丟丟銅仔伊都,阿末伊都,丟仔伊都滴落來。

(丟丟銅仔歌詞)

本曲中的磅空(隧道):即舊草嶺隧道,曾在日治時期是臺灣最長的鐵路隧道,現為自行車道。

日治時代的交通:陸路為主。據宜蘭支廳長河野主一郎進入宜蘭後,在明治28年(1895)6月23日之《宜蘭支廳轄內狀況報告申報書》中所言:「……道路均狹隘且無橋樑,雖無通行車輛,但河川貫通其間,舟楫之便稍有希望……由於道路狹隘,故認為拓寬道路應屬當前之急務……。」中可知,日人領台初期,宜蘭地區之運輸方式仍以水路為主,且道路狹窄應即拓寬。因此日人首先於明治28年(1895)7月因道路狹隘之故,拆除佔據城內公有道路而建築之房屋。同年修築南北縱向道路(今中山路)作為城市發展主軸,並以此主幹道取代前清時期之西門文昌街成為都市發展核心。

明治37年(1904)開始實施「市區改正」,同時將城內原本彎曲的巷道拉直為格子狀以符合現代都市之精神。摧毀噶瑪蘭城城牆,並將城牆東、南側改為寬闊之現代化林蔭大道(即今舊城東路與舊城南路),以其作為漢人區與日人區之劃分之外,並以此意謂,舊有政權之瓦解,取而代之是新式進步的政治力量。昭和7年(1932)公布「市區計畫」,於昭和14年(1939)將城內主要道路(中山路及光復路)拓寬並打通相接,同時舖設現代化材料:柏油。日人利用此等道路舖設及拓寬之方式,呈現出筆直寬廣之現代都市街道,有別於舊有彎曲狹窄之巷弄,形成新的都市紋理。

輕便車道

火車時代之前,輕便鐵道是台灣在日治時代的重要交通工具,輕便鐵道又稱輕便線鐵道、輕便線,因動力多來自人力,所以也稱人車軌道、手押軌道、手押輕便線。軌道車輛稱為台車、輕便車、手押台車。羅東至礁溪段之輕便車道於明治37年(1904)通車。

客運台車上會放藤椅或木箱供客人乘坐,載客量只可載一至二人,講究一點的台車,車上放藤編製的簡易車室可遮風避雨,但只容許一人乘坐,一般都是有錢人或日本人乘坐。但輕便鐵道多由地方望族或富商經營,最盛期是1920年代中期至1930年代中期,然而在公路運輸發達之後沒落,路線也陸續廢止。台灣糖業鐵路和台灣林業鐵路屬於台灣輕便鐵道的範疇。


日治時代輕鐵(輕便鐵道)與台車老照片(台灣回憶)。圖/李界木提供

大溪─角板山間的台車。圖/維基百科,李界木提供

在過去,宜蘭來往內員山的輕便車(台車)總站位於宜蘭設治紀念館後面的護城河邊,鐵道是屬於宜蘭城連接員山(堡)路線,沿著泰山路及泰山口圳興建,讓產業設施有極大的便利性,然而公路通車後,汽車的便利、運量遠優於輕便車,五分仔車逐漸停駛走入歷史。


輕便車(照片拍自宜蘭磚窯)。圖/李界木提供
另外宜蘭市還有十三股到大坡(龍潭湖) 路線。

目前路線、車站皆已廢止。圖/李界木提供

輕便車道路線圖(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圖/李界木提供

大正8年(1919)宜蘭至蘇澳段火車開通。大正13年(1924)宜蘭線全線火車通車,以及成立各式公路運輸株式會社等。

宜蘭鐵公路

這些新式之交通建設及運輸方式除可取代傳統依靠人力與水路之方式、縮短運輸時間外,對於城市風貌及發展亦產生重大之影響,這些影響包括對都市景觀產生直接之視覺衝擊,及因交通便利帶來各式的都市建築與新的建築觀念,同時促使商業活動發達,使商業建築更加蓬勃發展且集中於新興區,因此瓦解了傳統依靠水運而形成之都市空間結構。

宜蘭線是指八堵至蘇澳間93.6公里,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於1924年11月30日開業。但由於宜蘭線彎曲路段多,使得台灣北部與東部之間往返的行車時間過長,因而有新闢直線路線的構想。

 
宜蘭驛於大正8年(1919)落成,帶動了城區東南側之發展(宜蘭縣史館)。圖/李界木提供

拓寬後之光復路為林蔭大道,俗稱三線路。(宜蘭縣史館)。圖/李界木提供

結伴穿雪隧,同遊宜蘭趣 

戰後時代的交通:雪隧開通。宜蘭市位於宜蘭縣的中央地帶,也是宜蘭縣的交通樞紐,對外有台七、台九省道及北迴鐵路,對內各大小幹道四通八達。配合一號道路、外環道路、北宜高的相繼通車,以及將來直昇機起降場的籌設,將使宜蘭市的交通建設更為便捷,宜蘭市的競爭力也將更為提升。


宜蘭市區內主要公路。圖/李界木提供

鐵路一直是宜蘭市主要公共運輸工具,雖然車種、車速不斷改進,但宜蘭縣境內仍有23個平交道,每當火車經過,車流往往被攔阻在柵欄後,火車過後,柵欄升起,車流才能順暢移動。宜蘭市區內仍有多處平交道,上下班時間,會有塞車問題,如果就地高架以後,平交道廢掉,東西向的交通就能疏通得很好。

如果鐵路可以高架,那從交通安全的角度來想,消除這個平交道,可以減少一些交通事故。再來,從交通的提速這方面來看,如果可以消除這些平交道,在整個運能上,包括整個東部鐵路的運能也都能夠提升。透過鐵路高架化,可以解決交通瓶頸,同時縫合被鐵路分割為兩半的市容。

北宜高速公路

早期宜蘭縣在公路交通方面依靠省道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和台9線(北宜公路)與大台北地區聯絡,但兩公路受限於雪山山脈阻隔或海岸路線迂迴等因素,造成長期以來與台灣西部、北部之間道路交通不便。因此規劃北宜高速公路提供蘭陽地區與台北間快速、安全、舒適之道路服務,通車後可大幅縮短兩地旅運時間至四十分鐘以內。於2006年6月16日通車的北宜高速公路,北起自台北市南港區、迄於宜蘭縣蘇澳鎮,以雙向四線道鋪設,長度54.3公里,隧道計有11座,總長約20.1公里,其中最長之雪山隧道長 12.9 公里,為全世界有名之公路隧道。

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民眾口語上常以「走雪隧」代稱經由該公路往來台北宜蘭兩地。從台北的繁盛行向宜蘭的鄉野,告別了九彎十八拐的曲折及道路坍方無法通行之夢魘,僅需40餘分鐘即可到達,現已成為民眾至東部的第一選擇。也因為如此,加上國道5號塞車是結構性問題:駛往國5的平面道路每小時流量達4000輛次,雪隧的設計僅2600輛次,猶如「血管塞住」。因此一般假日(六、日) ,國道五號北宜高,往南方向約在中午就開始塞車,通常在石碇交流道以前就會塞,現蘇花改通車,更為嚴重。

北宜之間的運輸當機,不光是宜蘭的問題,也牽涉前往花東地區的旅客。當前的鐵路運輸無法滿足所有人,才造成大家開車堵在國道上的現象。除了妥善運用「差價分流」來疏通外,遂有沿著雪隧,再蓋一條鐵路(北宜直鐵)的想法!

走雪隧的客運

2007年11月,國道五號汽車客運開通,目前有葛瑪蘭客運、首都客運、國光客運和大都會客運等四家公司進入宜蘭地區,前三者進入宜蘭市服務。

市區公車

宜蘭縣市區公車,為宜蘭縣政府監理所的市區汽車客運服務,為宜蘭縣政府所規劃的「宜蘭勁好行,幸福交通網」的一環。宜蘭縣政府欲藉由帶動宜蘭縣市區汽車客運事業的發展,故就溪北地區、溪南地區分別規劃市區公車路線。2008年5月8日,溪南地區的四條市區客運路線開通,溪北地區路線因故延宕。2011年10年1日,新增九條路線,溪北地區的市區客運路線方告開通。

目前(2016年),總計開通了十條由宜蘭市出發的市區公車路線,由大都會客運、首都客運、葛瑪蘭客運分別經營。


由宜蘭市出發的市區公車路線(官方資料)。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人期待北宜直鐵

台鐵南港至頭城提速改善計畫,又稱北宜直鐵,其當初的設計初衷,在於解決台北至宜蘭因山形阻隔、路線迂迴,造成通車時間額外冗長。目前宜蘭往返台北的鐵路交通,則需從東北角繞行100公里,搭乘自強號要80分鐘以上,若是坐台鐵速度最快的傾斜列車「普悠瑪號」,還需要65分鐘。為了解決國道五號會遇塞車潮,火車班次少,路途又遙遠的問題,交通部鐵工局規劃要從台北南港「截彎取直」鐵路直達宜蘭頭城。但是,因路線規劃經過地質敏感帶、水質保護區等環評問題,2006年遭環保署環評委員會決議「不應開發」,但在縣民反對和力爭之下,又死灰復燃。宜蘭的區域交通系統太過依賴國5與雪隧,而且,蘇花改(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現已啟用,給雪隧添加更大壓力。

開闢雪隧時,因貫穿翡翠水庫集水區,所以有完整的監控資料,雪遂至今通車10年,都保有詳細監測數據,若對集水區有衝擊,都可以用科學數據討論。沿著雪山隧道旁邊再開一條(北宜直鐵),讓鐵路運輸成為真正的大眾運輸,這種交通建設也絕不會,比雪隧高速公路對環境造成更大的衝擊。何況,台灣急需一條環島高速公路和一條環島高速鐵路。這是全國性建設,安全、舒適、快捷,不僅東部人受益,而且是全民受益的。


為了解決國道五號會遇塞車潮;火車班次少,路途又遙遠的問題,交通部鐵工局正在執行「台鐵台北南港至花蓮提速改善計畫」(簡稱北宜直鐵),規劃要從台北南港「截彎取直」鐵路直達宜蘭頭城。(官方資料)。圖/李界木提供

按照北宜直鐵的規劃內容,現在有三條路線方案,預估造價大概是459億到506億,未來的行車時間,若和台鐵速度最快的「普悠瑪號」相比較,最多節省26分鐘。(官方資料)圖/李界木提供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