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從扁「南沙倡議」到馬「南海和平倡議」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從扁「南沙倡議」到馬「南海和平倡議」

──台灣問題與盲點模糊南海主權角色

2015-05-27 22:00
南海重要記事:1946年12月12日太平艦登陸太平島紀念碑(左上),1989年內政部於東沙島豎立南海屏障國碑(左下),1990內政部於南沙太平島豎立南疆鎖鑰國碑(右)。(圖:摘自內政部網站海域資訊專區,民報影像處理)
南海重要記事:1946年12月12日太平艦登陸太平島紀念碑(左上),1989年內政部於東沙島豎立南海屏障國碑(左下),1990內政部於南沙太平島豎立南疆鎖鑰國碑(右)。(圖:摘自內政部網站海域資訊專區,民報影像處理)

馬英九總統近日對國際社會提出「南海和平倡議」。事實上,在7年多前,針對南海各島嶼主權爭議,民進黨執政時陳水扁總統就曾提出「南沙倡議」(Spratly Initiative),公開呼籲南海地區周邊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平解決南海爭端。陳水扁提出「南沙倡議」時間早於馬英九「南海和平倡議」。

2008年陳水扁在任提南沙倡議」

2008年2月間,陳水扁總統親自訪視南疆海域。他呼籲,南海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然而真正值得各國珍惜的資源是和平。南海要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地,還是共同保育的最後淨土,完全存乎一念之間。南海的未來應「以環境保護取代主權爭議,以生態存續代替資源掠奪。」因此,他藉此機會提出「南沙倡議」。

為和平解決南海爭議,陳水扁前於總統任內時提出的「南沙倡議」具體內容包括:一、台灣接受「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揭櫫的精神與原則,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與管轄權的爭議。二、南海的開發應首重環境生態的保育,尤其必須正視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對南海島礁永續經營所帶來的威脅。台灣籲請相關各國應優先考慮將南海劃設成海洋生態保育區,而非進行海洋資源的掠奪。三、定期開放並邀請國際生態學者及環保團體至東沙環礁、太平島及中洲礁進行研究與考察。四、避免敏感的主權議題妨礙各國於南海地區的合作,鼓勵民間成立「南海研究中心」,定期舉辦國際研討會,經由二軌的接觸管道,積極緩和南海不穩定的情勢。

2015年馬英九籲「南海和平倡議」

針對南海區域安全,馬英九於近日公開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應:一、自我克制,維持南海區域和平穩定,避免採取任何升高緊張情勢之單邊措施。二、尊重包括聯合國憲章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之相關國際法原則與精神,透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共同維護南海地區海、空域航行及飛越自由與安全。三、將區域內各當事方納入任何有助南海和平與繁榮的體制與措施,如協商建立海洋合作機制或訂定行為規範。四、擱置主權爭議,建立南海區域資源開發合作機制,全面規劃、分區開發南海資源。五、就南海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打擊海上犯罪、人道援助與災害救援等非傳統安全議題建立協調及合作機制。

台灣問題與盲點模糊南海主權角色

陳水扁的「南沙倡議」和馬英九的「南海和平倡議」,「同」的是倡議精神和原則,訴求核心都著眼於:將台灣納入爭端解決機制,和平解決南海爭端。但台灣兩個不同執政時期總統 各自提出的倡議,兩者之間卻也隱藏的「異」,那是代表著兩個不同政府對兩岸關係定位的截然不同。過去扁政府主張「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馬政府則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作為定位兩岸關係的基礎。

台灣不論藍、綠執政,看待南海諸島嶼主權爭議,都主張台灣享有南海諸島主權,也期盼各方和平解決南海爭端。但是,不論陳水扁政府主張的南海未來應該「以環境保護取代主權爭議」、「以生態存續代替資源掠奪」,或是馬政府主張的願秉持「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的基本原則……,都難掩藍綠執政時台灣面臨南海爭端共同遭遇的國際困境:有關南海諸島主權爭端解決的對話機制,始終排除台灣。

南海爭端解決的對話機制始終排除台灣,並非周邊國家無法體察台灣的善意。主要癥結除了主權爭議原本就是複雜而且敏感,另外就是各方都心照不宣的「台灣的問題與盲點」─中國長期指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的問題與盲點是與中國關係未明,讓台灣在南海區域安全的角色扮演在他國眼中,身份很模糊。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