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大溪關公生/百年新勝社 要讓飛龍再現巔峰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大溪關公生/百年新勝社 要讓飛龍再現巔峰

 2018-08-02 18:19
體力、耐力、專注力及團隊間的默契,是舞龍完美演出的成功關鍵。(圖/新勝社飛龍團提供)
體力、耐力、專注力及團隊間的默契,是舞龍完美演出的成功關鍵。(圖/新勝社飛龍團提供)

每年農曆6月24日的大溪關聖帝君遶境慶典,由不同地區與職業類別的居民自發組成的社頭,是年年慶祝「關公生」的固定班底,特別的是今年新勝社、大有社、興安社3個社頭成立滿100週年,遶境同時也為自己慶生。

在1918年(大正8年)成立的新勝社,是大溪3個百年社頭裡住的最遠的,當初是大溪三層(傳統地域名稱,在大溪往巴陵山區之間)的煤礦工人,為參加普濟堂遶境活動所成立的社團,社員最多曾有超過200人。

除了北管及將軍,新勝社最被人稱道的是社內的龍陣,曾在1971年得到全國龍陣比賽亞軍,更是全國表演跳火圈龍陣中唯一保持零失誤紀錄團隊。但是,這項表演,2001年後嘎然喊停。

目前擔任新勝社財務、同時也是飛龍團總幹事的謝宏明說,新勝社初期以北管為主,1969年成立龍陣,兩年後就贏得全國比賽,從此一舉成名天下知,為了應付「雪片般飛來」的演出邀請,根據耆老李今吉口述,當時還特別申請了一支電話方便聯繫,邀約單位甚至得親赴三層地區當面接洽才行。

但是,2001年在大溪多目標體育館前最後一次演出跳火圈後,新勝社飛龍團帶著「零失誤」紀錄退出江湖,「人才斷層啊!」謝宏明無奈地說。從此新勝社雙龍出陣,只有舞龍陣式,不再跳火圈了。

謝宏明表示,新勝社的第一代社員是三層地區順和、海山煤礦場的礦工組成,後來煤礦資源枯竭,人口跟著流動,留下來的轉為務農,並與第一代具有使命感者的下一代組成第二代;隨著三層人口外移嚴重,留住家鄉、每日往返大溪或桃園工作的「通勤族」組成第三代,但面對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不僅第四代接班人出現難產,也讓他深感焦慮,深怕代代相傳的技藝就要斷在自己的手上。

6年級的謝宏明是新勝社第三代團員、也是雙龍最後一次跳火圈的龍珠手,在「火龍」陣退出江湖的十多年中,一直希望能重振當年榮景,但原來的老手體力不繼,又沒有體力好的年輕人加入,怎麼辦?

謝宏明把希望放在可以培育的8年級生身上,也就是現有第三代團員的下一代。當他們還在就學時期,謝宏明先組織有經濟能力的第三代團員成立委員會,每年收取2000元會費作為培育新一代社員獎學金,只要學業表現優異,都可以獲得獎勵,除了提升社員新生代的素質,同時也改善家長對宮廟文化的印象,同意讓家裡的年輕子弟加入成為生力軍。

當新社員到達一定人數後,謝宏明開始帶著他們進行基本訓練。他在廟埕上畫了一個大大的「8」字,年輕團員扛著龍,依照上面的紅、白線標記上下動作,遠看就像是龍在舞動,不過,像還不夠,還要一次又一次練習走位,直到負責的龍身位置定位精準才算過關。

謝宏明強調,練基本功雖然枯燥,卻可以磨練專注力、培養默契,同時鍛鍊體力與耐力,這些正是舞龍完美演出的成功關鍵。

隨著紮實的基本訓練展現功力,新一代飛龍團逐漸闖出名號,近來各地表演邀約又多了起來。有人問他,是否要重現「跳火圈」了?謝宏明說,「前輩的零失誤光榮始終是我們的目標,只要年輕人能沉住氣、把馬步蹲得更穩,那一天不會太久的。」


這群號稱是媽祖ㄟ囝仔的第4代年輕子弟兵,是新勝社的生力軍。(圖/新勝社飛龍團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