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全國首座「生質能源發電廠」外埔綠能生態園生廚餘稻桿發電 創造多贏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全國首座「生質能源發電廠」外埔綠能生態園生廚餘稻桿發電 創造多贏

 2018-11-01 19:37
全國首座以生廚餘發酵和稻桿氣化發電的台中外埔生態園區落成了,將以往鄰避設施堆肥場以現代化科技轉化為綠能發電廠,既減少垃圾焚化量及稻桿燃燒空汙量,又能產生電能供民生使用,一舉數得。全國其他院轄市及縣市將跟進。(台中市新聞局)
全國首座以生廚餘發酵和稻桿氣化發電的台中外埔生態園區落成了,將以往鄰避設施堆肥場以現代化科技轉化為綠能發電廠,既減少垃圾焚化量及稻桿燃燒空汙量,又能產生電能供民生使用,一舉數得。全國其他院轄市及縣市將跟進。(台中市新聞局)

台中市「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整建完工,是全國首座生質能源發電廠,園區內的環境教育中心並透過探索步道與外埔環保生態公園串連,建構出融合自然生態及綠色電能科技的多功能環境教育園區。市長林佳龍表示,外埔綠能生態園區不僅是具有經濟規模的綠能產業,更朝向環境教育發展,透過周邊道路系統等配套建設,創造環保、農民、經濟發展多贏局面。

林佳龍今(1)日在環保局長白智榮、外埔區長陳柏宏等人陪同下,出席「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整建完成暨試運轉祈福典禮」,包括市議員吳敏濟、環保署督察總隊總隊長李健育、奧地利駐台代表傅詩元(Christian Fuchssteiner)、禾山林綠能公司董事長郭濟安、山林水環境工程公司董事長郭淑珍等人都出席,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市議員李榮鴻也派服務處代表到場致意,眾人共同祈求試運轉順利平安,並視察園區設備。

「垃圾變黃金!」林佳龍表示,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將原本鄰避的堆肥場,活化再利用,打造全國最大的綠能發電廠,透過「生廚餘厭氧」及「稻桿氣化」發電雙核心綠能技術,將生廚餘及稻桿加以利用,有效落實循環經濟的理念。未來正式營運後,每年可發電約3,377萬度,提供近萬戶1年的用電;且每年可減少1萬7,834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相當於87萬棵樹的固碳量,維護環境品質。

林佳龍指出,外埔綠能生態園區不僅是具有經濟規模的綠能產業,更朝向環境教育發展,透過周邊道路系統等配套建設,創造環保、農民、經濟發展多贏局面,售電收入也有一定比例回饋當地,一步步實踐承諾,感謝多方合作及在地民眾支持,盼園區成為示範場域。

「台中市真的很不容易!」環保署督察總隊李總隊長表示,目前六都中,台北市廠址尚無著落,桃園則是剛簽約、預計3年後蓋成,台南及高雄規劃前來參訪,期待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持續做下去。

環保局長白智榮簡報指出,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採公私合作模式,以ROT(整建、營運、移轉)方式引進禾山林綠能公司,投入民間資金6.3億元整建廠房及設備,並獲中央肯定,採分年補助5億元,3億元用於建置稻草、廚餘等收運系統,2億元補助沼渣、沼液等副產品去化。

此外,為鼓勵市民參與,生廚餘回收專用桶「綠圓寶」將配合廠區運轉,從12月3日起至明年4月底止,採分區分階段方式,配送給民眾使用,讓所有市民享有「一桶一度電」的綠色經濟,共挹注約1億元經費購置,預計發送予97萬家戶。

白智榮說明,未來園區正式營運後,每年可發電約3,377萬度,提供近萬戶1年的用電,每年可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約7座台中都會公園。透過大規模稻稈回收進行綠能發電,預估每公噸稻稈發電量約500度電,售電收入每噸約2,000元,除提供廠內運作所需,也可增加農民收益;每公噸稻稈收購費為1,000元,售電收入也有一定比例回饋當地。

環保局表示,外埔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是全國第一座生質能源廠,同時是全國最大廚餘厭氧發電廠、最大稻稈氣化發電廠、最大綠能發電廠,園區內沼氣發電機組前的綠地旁,當初為保留台灣欒樹,更將廠房平移。下一階段規劃「探索步道」,將由園區內環境教育中心出發,串連以「花與昆蟲的藝世界」為主題的外埔環保生態公園,融合在地自然生態,展現外埔掩埋場復育成果。

園區內來自德國的沼氣發電機組,電能來源是廚餘發酵純化後的沼氣,經燃燒轉化而成,每小時最大發電效益可高達550至660千瓦,發電時所產生的高溫煙氣及熱水,都可回收再使用,提供園區廚餘厭氧系統加溫或沼渣乾燥。此外,沼氣發電機採用集裝箱「靜音式」,降低運轉時所產生的噪音,符合環保需求;花博期間以及展期結束後的花卉殘渣、稻稈等農業資材也將回收至廠內,進行氣化發電。

外埔綠能園區今完工,開始測試三個月,至明年一月底,再試運轉二個月至明年三月底,四月起即可正式發電營運,為台灣新綠能展開新頁。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