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宣布解嚴,之後文化圈百花齊放,包括媒體、音樂、同運等。許多戒嚴時,不能說的事都大鳴大放了。文化總會副秘書長張鐵志說:「那是一場文化爆炸!」
長期觀察文化發展的張鐵志發現,解嚴後,台灣文化界的百花齊放,這也是台灣走向民主化的重要過程。不過「解嚴不代表民主化」,民主是會不斷改變,尤其在民主社會中會出現許多「政客」,未必能了解人民聲音。因此1990年有許多學生聚集在「中正紀念堂」(野百合學運),當時提出「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等多項訴求,促使在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並結束萬年國會。
張鐵志表示,台灣自此開始了民主化後,文化方面,開始解放青年世代力量。水晶唱片在1987在創刊的「搖滾客」月刊,將地下音樂、獨立音樂引進台灣,並舉辦「台北新音樂節」,伍佰、陳明章、黃韻玲等歌手都有參與,這些歌手仍影響著現今的樂壇。在那個時期,也有包括了推動使用母語進行創作的新台語歌運動、政治小劇場、1980年代之後的重要思想性刊物《當代》雜誌以及深入報導街頭運動和政治黑幕的《新新聞》雜誌。
現今討論熱烈的同志婚姻,是由祁家威在1986年到立法院陳情開始的。抗爭31年後,司法院在今年由大法官釋憲後,做出釋字第748號解釋,打臉了不允許同性結婚的民法,限期兩年內完成相關法律修正或制定。
張鐵志說,這些都在解後前後埋下的種子,仍影響這當代社會,在當時有如「一場文化爆炸」。台灣民主發展至今雖已大致成熟,但張鐵志認為,社會仍然有許多問題,像是性別歧視、移工問題,還需要繼續努力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