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2016年8月1日向原住民族公開道歉,成為第一個公開向原住民道歉的總統。但道歉之後呢?其實原住民更加關心的是政府要做些什麼。但政府是否真正了解原住民在做些什麼?而不只是標籤他們「不會」,並繼續壟斷搶佔自原住民的土地?原住民答案很簡單:「我們的東西要要回來」,土地、主權,以及原本屬於他們的一切。
「其實我們被迫不了解自己」,「我們的就是我們的」,一位從城市嫁回部落的原住民媽媽勒斯樂絲・芭次厄繞對轉型正義有所期許:她在屏東霧台,跟著丈夫種樹,養樹,她希望下一代也留在部落。
我們就是一個國家 我們有土地、有河流、有納稅...
對於原住民要的「轉型正義」,勒斯樂絲發表她的想法,「我部落的耆老說,我們已經是一個國家嘛!我們有土地,有河流啊!我們也有納稅……法律我們都有了,最會鑽牛角尖、鑽漏洞的就是有文字的法律(指漢人法律)」。
「我代表的只是魯凱族」,勒斯樂絲強調她的身分。她說,老人家講的,用漢文字講叫做「禁忌」:只要老人家講有禁忌,後輩絕對不會去觸碰;甚至於語言,甚至是行為,即使沒人看到的都不能做,因為那會禍延子孫。政府——講法律的所謂的「外來政權」,為什麼不敢正式面對比你們早來的、住在這土地上的族群?
「魯凱族傳統很尊重老百姓」,勒斯樂絲也提到部落的律法。
勒斯樂絲說,還是比較喜歡阿扁那個『準國與國』。圖/唐詩
但是,怎樣才能讓族群回來部落呢?她認同原住民轉型正義一定要做,包括土地權、傳統領域這部分。
「其實,我很緊張,四年前我還沒有小孩,四年後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其實很不想讓我的孩子在城市,我其實很想讓他們在部落,甚至於卡通什麼,都不想他們看,我也不想讓他們接觸講漢文、漢語的人,因為我們在家都跟他說母語。」對於現今的體制,她率直地表示她的憂心。
「我孩子問我,媽媽為什麼那個人跟我們不一樣?我跟孩子說,上帝是公平的,上帝創造每個人在世界上,是要讓這世界上很多元的,他(漢人)不是和我們不一樣,只是他有他的生活方式,有他的生活語言,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勒斯樂絲很擔心孩子在漢人大環境下讀書,她很想讓孩子在自己的傳統領域,自己的土地、河流、語言生活,「所以我很期待政府…我還是比較喜歡阿扁那個『準國與國』,因為魯凱族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就已經是國與國對稱了。」
我們的就是我們的 就還給我們 為什麼要這麼囉嗦
政府該怎麼對待原住民?勒斯樂絲說出她的心聲:「釋出善意,不敢嗎?因為做錯事情,所以才會不敢面對。只要這個人,我不要指名是誰,也不要指政府什麼的,只要他不是正式面對,他就是欺騙,他就是偷嘛!他不敢正視這樣的問題,大家都有讀過書,應該都知道。部落的耆老講,我們的就我們的,就還給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囉嗦?不敢就是因為你做錯事。」這些都是部落耆老流傳下來的話。
「樹爸爸」魯凱族的宋文生和妻子勒斯樂絲在霧台以傳統的生態方式種樹。圖/勒斯樂絲提供
勒斯樂絲告訴記者:「上帝創造人就是每個人都不一樣,魯凱族就是有自己不同的…我想做的是比較多想讓孩子在自己的土地、語言、文化中成長,今天他長大、結婚生子都在部落這樣子。」
「講難聽一點啦,老人家也慢慢不在,如果你不重視這個(部落),大環境體制之下,難道在部落不能生存嗎?要看這個政治要不要把機會給我們?」在平地出生、長大,十多年前再嫁回去部落,勒斯樂絲講到這點特別有感觸。
她說,她一直在做部落的工作,「難道部落不能生存嗎?所以我們在做種樹的事情,然後找別人來認養這些樹,很基本的在部落有一些經濟收入」。她說的種樹,是「一樹一水袋」的生態種樹。
勒斯樂絲期待,如果種樹一個月會有三萬元的收入,那麼在部落應是可以生存的。
「樹跟土地我們了解,知道什麼樣的樹該種在什麼樣的地方,這個區域的生態要怎樣去維護,我們都知道!因為部落還有耆老。」
「可是種樹不容易啊」,記者問她:「說服佔優勢的漢人是很辛苦的事吧」?
種一棵樹 把生態、族群、文化、語言,都延續了
她說:「是很辛苦。但你不做沒有人做,你不開始就沒有開始,就沒有所謂開始這件事」,「就像賴桑(指買地推廣種樹的賴倍元)一樣,可是賴桑有很強大的經濟後盾,我們沒有」。她們做的是所謂的生態種樹:一樹一水袋,「種一棵樹,可以涵養水、抓住土地,包括生態、包括族群、文化、語言,都會延續」。
勒斯樂絲跟著先生種樹,也讓二個孩子看著、幫著種樹。十五年前她嫁回去部落,先生Sula(宋文生)唸高中前其實都在部落,曾擔任職業軍人,也當過很短暫的公務人員,退休之後再回到部落,現在已經七十多歲,擔任霧台鄉愛鄉協會的理事長,是當地人口中的「樹爸爸」。
他們種樹的地,是已伐木過的土地。生病並無子嗣的地主委託他們做生態種樹。樹苗則是夫婦自行育苗。她說,「一樹一水袋」種樹過程中必須一棵棵種下去,然後再背著裝寶特瓶的袋子一棵一棵的澆樹苗,每一棵樹苗要用3~4瓶(大瓶1500cc)的水。
「一樹一水袋」的生態種樹法:一棵樹苗種下去後,還必須等3到4個星期,才知道是不是成功。期間必須用寶特瓶裝著水,一一地灌溉。圖/勒斯樂絲提供
「我們沒有在平地生活的想法」,她說,先生想法和她一樣,部落老人家也一直在想這件事:「以前我們在部落都會想:一個獵人都可以養一個部落,為什麼現在很多機會,我們連自己都養不活?為什麼?」
「當然,因為妳們都是吃、喝,在『別人的土地』生活,所以你們不了解自己」,部落的耆老給了她答案。也因為如此,「部落的人幾乎就一直在種樹,生態種樹」,「因為獵人知道什麼樣的海拔、什麼樣的環境,做什麼樣的事,怎樣可以維持生態的平衡」。
從來沒人聽過我們的聲音 都認為我們「不會」
她在愛鄉協會的臉書粉絲專頁寫著:「台灣栲、大葉楠的種子成熟,終於等到今天,安排兩個小的(我們種養樹的接班人),準備採種的工具」,「台灣栲的種子是台灣山豬、松鼠、飛鼠等野生動物的食草,花開時更是紫斑蝶喜歡覓食的花。就文化面來說,因為樹幹大多很直非常適合當石板屋的樑,對水土保持涵養水源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的樹種」。很自然,也很專業。
種樹、養樹使魯凱媽媽勒斯樂絲懷抱下一代的希望:「如果這可以養活部落的人,部落就不會有語言(消失)的問題,就不會不了解自己,做很多事才不會傷害到自己。」
那麼,對蔡總統道歉會有期待嗎?勒斯樂絲認為,這種事不該是每個政黨輪替的噱頭,而是怎樣在政黨輪替之後,這個問題仍被正視,「而且是從部落的角度去看,從部落的角度去道歉,而不是因為有那樣的血緣而已」。她說,從公公的口中,她知道,「我們從來沒人聽過我們的聲音,都是認為我們『不會』,其實不是!是因為我們完全不了解,在這個大環境體制下,被迫不了解自己」。
可喜的是,在部落種、養樹已經有了初步的成績。她說,台南市的金城國中學校社團的環境資訊課,師生已認養(並且參與種樹與推廣)三年,目前仍在持續中。這些學生的種養樹取名叫做「熊熊愛台灣」,屬於台灣原生種的青剛櫟,也是台灣黑熊的食物之一。
勒斯樂絲夫婦種的不只是樹,更是部落的文化,還有下一代。圖為勒斯樂絲的大女兒提著空水桶要給爸爸裝水,大水桶還必須再分裝到1500cc的寶特瓶內。圖/勒斯樂絲提供
但種樹其實不簡單。「樹種下後,要連續3~4個禮拜或更久,直到樹苗再冒出嫩芽確定是活的才是成功」,但她們就是樂觀地種、紮實地種。期盼有更多的「金城國中」認養,有更多人投入部落的事。
勒斯樂絲說,她的孩子還很小,如果種樹這事是可以推的,「我們的辛苦是會有代價的,會有更多年輕人認為自己的土地和語言是多麼重要,而不是我們在講『很重要』而已。」
小英總統道歉了,但加速修法(土海法、自治區法、語言發展法)還看不出進度,「還我土地」對原住民來說依然很遙遠。勒斯樂斯和先生繼續在部落種樹、養樹、養孩子,希望孩子將來長大後會留在部落。這是媽媽的期望,很偉大,卻也很卑微。
原登載於民報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