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巴拉圭的蔣介石:史托斯納爾的白色恐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巴拉圭的蔣介石:史托斯納爾的白色恐怖

2016-07-01 07:00
1975年9月22日,蔣介石死後不久,巴拉圭總統史托斯納爾將軍率領60人龐大訪問團抵達台灣,表達對中華民國的力挺。(中國時報19750922)
1975年9月22日,蔣介石死後不久,巴拉圭總統史托斯納爾將軍率領60人龐大訪問團抵達台灣,表達對中華民國的力挺。(中國時報19750922)

蔡英文這次拉丁美洲之旅,當地時間6月28日(台北29日)在巴拉圭國會的演講,將是台灣外交史的重要文獻。它應該是台灣元首在正式邦交場合,發表的第一篇具有深度「人權關注」的演說,而且是扣緊台灣與巴拉圭「從威權到民主」的共同歷史經驗,因此內容相當感人。其中提到:「巴拉圭自獨立以來,經歷過兩次戰爭,也經歷過威權統治,終於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奠定了民主的基礎。」這段話中,有一個人呼之欲出,那就是巴拉圭的獨裁者史托斯納爾將軍。

強人統治:台灣與巴拉圭遙相呼應
在台灣走過戒嚴年代的人,對「史托斯納爾」的大名應不陌生。在台灣人的印象中,他是堅決的反共者、中華民國的麻吉;但在國外,他卻是惡名昭彰的人權迫害者,和蔣介石一樣都是軍事獨裁者。事實上,這位跟中華民國同庚(1912年生)的巴拉圭總統,其統治手段和中華民國的蔣介石總統,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究係經驗分享、學習模仿,還是純屬巧合?令人好奇。

史托斯納爾是德國移民後裔,16歲就讀軍校,開始職業軍人的生涯。37歲封將,成為當時(1948)南美洲最年輕的將軍。南美洲是野心軍人的樂園,軍事政變頻仍。根據統計,中南美洲各國自19世紀獨立迄今,共發生近600次政變。其中1900-1990年發生近200次。原因複雜在此不表。1954年5月,43歲、時任陸軍參謀長的史托斯納爾,也領導一場軍事政變,推翻民選總統查維茲(Federico Chávez, 1949-1954),將巴拉圭帶入漫漫長夜。

史托斯納爾上台後,即宣布國家進入戒嚴狀態(declare a state of siege),以為其獨裁統治鋪路。當時巴拉圭沒有戰爭,這種宣布橫柴入灶,跟陳誠在台灣發布戒嚴令的背景一樣。不過史托斯納爾比較「照規矩」,知道戒嚴不能一次戒太久(像中華民國這種長達38年的戒嚴令,才是超級怪胎),於是就每90天宣告一次,一直延長到1987年。剛開始是全國戒嚴,後來在國際壓力下,1970年起只限首都巴松森戒嚴。不過這是掩人耳目,因為全國任何人,只要被指控破壞「國家安全、社會安定」,都統一送到首都的戒嚴相關法院(有如台灣的警總軍法處)起訴和定罪,實質上仍使戒嚴狀態影響全國。

史托斯納爾的「萬年總統」也是一絕。他不只修改總統任期,從3年改為5年,而且先後選了8次總統,每次都以超高得票率勝出(有如台灣陽明山的「山中傳奇」)。其中兩次是「同額競選」(只有他一人參選),其他6次則有人競選——或者應該說陪選,他的對手能有一、兩成得票率就很偷笑了。因此他既能營造「民主」假象,又能顯示「萬眾歸心」。當然這些選舉不可能是直接民選,而是執政黨可以上下其手的間接選舉。這位大將軍就透過這些假民主,幹了35年總統(1954-1989),任期之長,在拉丁美洲僅次於古巴的獨裁者卡斯楚(47年,1959-2006)。

史托斯納爾當然也實施黨禁,雖然在1962年允許反對黨成立,但那只是名義上的反對黨,不脫花瓶性質,就像台灣的青年黨、民社黨一樣。巴拉圭的執政黨「紅黨」(Colorado Party)利用選舉舞弊、打擊反對者等手法,長期一黨專政;當然,也跟中國國民黨一樣,由於壟斷國家龐大資源,導致嚴重貪腐。

史托斯納爾的白色恐怖是舉世有名的;而且因獨裁統治過久,人權迫害已經工業化和制度化,並在社會形成龐大的共犯結構,這點和台灣太像了。根據筆者所見的二手資料,史氏統治期間,約有兩萬人受到政治迫害,其中三、四千人被謀殺;四、五百人以上失蹤,最少數千人被監禁。然而,巴拉圭人口不到台灣三分之一;台灣的白色恐怖,目前已知死刑犯才一千多人,兩相比較,巴拉圭人權迫害之慘烈可想而知。

兀鷹行動:六國合作的大規模人權迫害
史托斯納爾的暴政中,最有名的當屬參加「兀鷹行動」(Operation Condor, 1968-1989),這是在美國的協力下,由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巴西、烏拉圭六國合作推動的大規模「國家恐怖主義行動」,對各國異議份子加以綁架、刑求、強迫失蹤和秘密殺害(換言之,正式判決的死刑犯不在此列)。從資料來看,兀鷹行動最大的災區還不是巴拉圭,而是發動「骯髒戰爭」(Dirty War)的阿根廷

關於兀鷹行動,巴拉圭有一個國寶級的檔案:在最高法院,設有一個「守護人權檔案暨文獻中心」(Archives and Documentation Center for the Defense of Human Rights),內部收藏著名的「恐怖檔案」(Archives of Terror),這是目前研究兀鷹行動最重要的史料。該檔案是1992年巴拉圭人權鬥士阿馬達(Martin Almada)博士與費南德茲(José Agustín Fernández)法官在亞松森市郊所發現的,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根據檔案收錄,有5萬人被謀殺,3萬人失蹤,40萬人被囚禁。然而兀鷹行動最可怕的地方,還不在於人數,而在其泯滅人性的手段,比恐怖片更為驚悚,顯見國家機器一旦變成殺人機器,可以殘忍到何種程度。

史托斯納爾敢肆行白色恐怖,跟兩蔣政權一樣,背後都有美國撐腰。此外,一如台灣推動十大建設,協助經濟起飛,史氏也在巴拉圭河興建伊泰普水壩(Itaipu Dam),這是中國長江大壩落成之前,世界最大的水壩。透過豐沛的水力發電和其他效益,巴拉圭創造1970年代南美洲最耀眼的經濟成長。經濟成長不僅鞏固史氏的對內統治,也增加史氏搞個人崇拜的本錢(或許到現在,還有不少人懷念他),這一點,台灣人應該很熟悉吧。

然而,世界的政治磁場在變,獨裁統治難抵人權潮流。史托斯納爾多行不義,不僅招致民怨,連軍方也看不下去。1989年,正當台灣的街頭運動強力衝撞黨國體制之際,巴拉圭則再度以軍事政變扭轉政局。2月2日,在一場近250人死亡的政變中,78歲的史托斯納爾被他的心腹、巴拉圭第二號軍事強人羅德里格斯(Andrés Rodríguez)將軍推翻,史氏從此流亡國外,2006年病死巴西。

王昇出手:危急關頭穩住台巴邦交
羅德里格斯上台後,取消前朝暴政,進行自由化和民主化。這裡有一點要特別記上一筆:台灣有些友邦,如南韓和南非,都經歷威權統治,也都在民主轉型之初,把同時在民主轉型的台灣一腳踢開(南韓是盧泰愚,南非是曼德拉),轉而與北京獨裁政權建交。這種怪異情形,本來也可能發生在巴拉圭。因為羅德里格斯上台後,北京就派代表前來敲門、談條件,要求巴國與台北斷交。

還好,有一個人及時阻止,從各種利害角度為羅氏分析:維持與台北的邦交,更符合巴拉圭的利益。這個人,就是1983年被蔣經國遠謫巴拉圭當大使的王昇。王昇其人頗有爭議性,但一碼歸一碼,今天台灣與巴拉圭邦誼鞏固,王昇的功勞要記上一筆。

羅德里格斯之後,1993年巴拉圭選出第一位近40年來第一位文人總統卡洛斯(Juan Carlos Wasmosy);同樣的,台灣也是在三年後的1996年,出現第一位實質的文人總統李登輝。之後的幾任總統,雖然立場有左有右,但都維持與台北的邦交,更有三位總統來訪。同時,巴拉圭也推動轉型正義,2003年立法成立「真相與正義委員會」,調查史托斯納爾時期的人權迫害真相,並在2008年公布8大冊的調查報告;相形之下,台灣的第一步還踏在半空中。巴拉圭更進行「去史化」工程,將史托斯納爾的個人崇拜標誌全面剷除;相形之下,台灣還有很多人反對「去蔣化」,甚至逆勢操作「再蔣化」。馬英九今年3月29日將總統府大禮堂命名「經國廳」,就是一例。

這就是巴拉圭,與台灣相距兩萬公里(飛行距離),卻有共同歷史經驗和長期友誼。這樣的友邦值得珍惜,而他們已經領先台灣十幾年的轉型正義工作,更值得台灣學習和借鏡。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