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扯謊,不會有真的發現;政治家扯謊,必然有極大的害處;教育家扯謊,更無法教育人。」台大鬧出有史以來最離譜的論文造假案,從案情涉及層面之廣、調查過程及初步結果之避重就輕的態度,對照台大老校長傅斯年當年樹立的科學及教育的高度,令人格外唏噓。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金傳春今投書媒體直呼,「感嘆傅斯年前校長深受人敬重的知識分子道德勇氣安在?」同時對於不僅涉及論文不僅一篇證實造假,甚至調查委員還屢遭抹黑而被迫退出調查委員會感慨「為何一流學府學者作為卻如此不光明磊落?」並以傅斯年1947在《世紀評論》期刊一文所述「上行下效」致幕後黑勢力壯大?呼籲校方坦誠面對,盡速解決,防杜不再發生!更期望能在3月26日傅斯年校長生日前告慰他,台大聲譽慘跌中,省思後的再出發為何?
此次論文涉假案,台大校方上周五(13日)公布第一階段調查報告,疑慮的16篇論文中,僅就2008年、2016年已撤稿的兩篇論文做出結論,認定生化所教授郭明良、博士後研究員查詩婷及台大副院長林明燦3人「違反學術倫理」。至於其他論文真偽性、以及包括校長楊泮池在內捲入疑慮論文的其他學者,僅表示還會繼續調查。
論文造假如黑心原料
發行48年的國內科普刊物《科學月刊》總編輯、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蔡孟利,在此一議題上不斷發聲並整理遭檢舉的涉假論文,台大公布調查結果當天,亦在現場進行直播並就問題緊追台大校方。
蔡孟利昨在《科學月刊》粉絲頁上表示,有讀者詢問,作為一個科普刊物,本質上應該是科學新知的報導與推廣,為何一直花人力與篇幅在這種已是政治與法律範疇的問題?
他表示,在台大開記者會介紹郭明良等人2016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的這篇論文時,科月的編輯部就考慮向此團隊邀稿。要不是那段時期台灣其他優良的研究不少,因此暫緩了邀稿的進度,不然的話,科月去年就會登出一篇造假集團所寫的造假科普文章。
「科普像是食品加工業,原創學術論文是我們賴以為生的原料。如果台灣本土的學術論文是假貨,那報導出來的台灣科普也會是假貨。」
《科學月刊》針對此次緊盯台大論文造假案提出解釋
此外,針對國外 PubPeer網站上,不只台大的論文有問題,台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陽明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多所學校及研究單位,也都有論文被指出有問題。為何不只針對台大?
台大案處理將成國內指標
《科學月刊》說明,這次台大的事件太有代表性了!幾乎包含了所有學術造假的極端事例:
◎有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政府官員的高階人員涉案
◎有多位拿過有名的學術榮譽、被認為是學術菁英的研究人員涉案
◎涉案的論文不只一篇,而是連續十幾年的多篇論文均有造假嫌疑
◎也有跨科系、跨院、跨校甚至是跨國的研究人員參與
◎不只是單純的研究成果造假,也牽涉到金錢與權位交易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與這些造假論文相關的經費龐大,且都是來自於納稅人的公帑!
如果台大的論文造假事件能夠獲得有效且符合公義的解決,那麼台灣就有一個完整的案例可供其他單位參考,而此案例也是據以建立以後更完備制度的最重要經驗。「希望大家相信,在台灣還是有很多人做某些事的動機是為了「公義」;而目的,只是為了一個更好的台灣,僅此而已。」
外界質疑,台大自行調查自家的教授和校長,難以避嫌,教育部和科技部則強調,都有成立獨立審查小組,科技部早已成立由中研院院士、學者專家組成的審議小組,獨立進行審查,日前已召開兩次會議。不會只看台大的調查,但「會讓學校按照程序走完」,最後教育部也會和科技部共同實質審查,時間盡量步調一致。
此案發生迄今,向對社會爭議事情參與積極的台大學生,也只有學生工會發起一次連署;台大學生會發布了一次聲明,懇請各界持續關心高教議題,一同為學生權益與更好的高教環境努力。都是在11月案發初期,隨著案情愈來愈大、甚至扯入金錢交易、調查委員被復報等更離譜的發展,反而異常安靜,十分違常。有人提及,這次也有多篇掛名的論文捲入涉假案中的校長楊泮池,因為對學生很親切,深受學生愛戴,可能是台大校園普遍消音的原因。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系的教授季瑋珠則在臉書上提及,喜愛不該是理由,「吾愛吾師,更愛真理!」學生仍應保有是非、理性及批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