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女稅務員因請了四年長假還有部分薪資收入,讓輿論譁然。支持者認為母職辛苦,且照法規請假並無不妥,如果真的檢討,也是該檢討制度和法規;反對者則認為公務員過太爽,是不上班還有錢拿的「薪水小偷」。
為何個人的請假,會引發這麼多情緒和對立?筆者認為,和「相對剝奪感」有關。它是指當人們將自己的處境與某種標準相比較,發現自己處於劣勢時所產生的受剝奪感,認為自己有權享有但並不擁有,這種感覺會產生消極情緒,如憤怒、怨恨或不滿。
根據研究資料,台灣財富整體差距並未惡化,但世代有別。以五十歲為分水嶺,年長者財富差距拉近,五十歲以下財富差距變大,越年輕者越難翻身;此外,房價快速上漲,佔個人財富的比重上升,上一代有沒有「富爸爸」留下房產,影響很大。
社會安全網缺漏滋生相對剝奪感
沒有房產可繼承的青壯世代,一出社會要面對長工時和低薪的血汗環境,而不知何時會結束的疫情,更重重打擊就業市場,讓工作更沒保障。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怎敢妄想結婚生子,請了安胎和育嬰假後,還能保有穩定的正職工作?
於是相較之下,公務員雖然被譏為「死薪水」,只看年資微調漲薪資,但和民間相比,的確享有相較穩定的福利,不會因市場景氣波動而被減薪甚至資遣。
試問如果在民間企業上班的女性,也能享有和公務員一樣的安胎假和育嬰假,這位稅務員請了四年假,還會激起這麼多討論嗎?當社會安全網沒辦法接住每一個人,只保障到公務員,在年輕人越來越難翻身的社會,造成的相對剝奪感就會越強,社會對公務員觀感差也很合理。
於此同時,政府大灑錢發送生育津貼,試圖拉抬低靡的生育率,卻不實際給予照顧者穩定的育嬰假,保障其工作機會,成效如何,可想而知了。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