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藝術家觀點】當代藝術思潮-陳聖頌的創作執著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藝術家觀點】當代藝術思潮-陳聖頌的創作執著

 2015-08-22 15:05
延續不斷的空間處理,最近的作品已轉型為單純化。
延續不斷的空間處理,最近的作品已轉型為單純化。

環顧國內的藝術界中,能夠從走出學校後一直努力以赴從事創作,直到走出國門,遠赴文藝復興發源地義大利,沉浸在遠古西洋文明的殿堂羅馬,接受藝術氣息長達十三年歲月的薰陶後,再度返抵國門,熱情擁抱故鄉鄉土的養分,繼續從事他艱苦路遙創作歷程的藝術家,實在是曲指可數。「陳聖頌的創作執著」可以算是這群寥寥無幾藝術家中的異數之一。

陳聖頌1954年出生於雲林縣北港鎮,該地是個純樸無華的農業城鄉。陳聖頌從小就喜歡塗塗抹抹,偶而也會被遴選為班上的代表參加繪畫比賽。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機會,就此讓他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父親職務調動,轉到高雄縣橋頭糖廠,從此落腳高雄。高中考進高雄中學,為了追逐他的藝術創作之夢,就此跟隨與他有一樣理想的學長們,一齊受業於羅青雲老師門下。彼此利用放學後的課餘時間,加強術科的磨鍊。 1972年順利的考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學期間,受到李石橋、廖繼春、李梅樹老師等…留日前輩畫家作畫態度的忠誠投入與專業的精神感召;其間席德進老師繪畫觀念的啟迪,重視油畫色彩的經營,尤其使他獲益良多。畢業後分發彰化縣二林國中任教,課後進入李仲生現代繪畫研究室,接受李仲生老師的指導,確立了如何能在五花八門的藝術領域中,找尋自己定位的方法。陳聖頌特別強調,李仲生老師協助他跳脫學院派的思維模式,應用另一種方式將腦筋歸零。李仲生老師說:「我只是一個橋,您只要通過我的橋,要到那一個地方都可以。」…「藝術不是桌子上的花,花很好看,插花只是表象。不管插玫瑰花、野薑花、蘭花…您看到的只是換插不一樣的花而已。要畫什麼都可以,畫很多、用心去想,腦海裏自然會留下很多東西。」這種「思考的延續性」,是李老師訓練出來的。對日後留學義大利,觀感的思考幫助很大。


解構與再構II 180X140CM 油畫/畫布1991


陳聖頌曾任橋頭藝術村村長

在國內許多美術科系的畢業生心目中,「巴黎與紐約」可說是他們準備留學國外的兩大藝術殿堂。陳聖頌當然也不例外的選擇了「巴黎」,做為他跨入深造領域的首要目標。歐考法語部門非常熱門,這對無法語基礎的他而言,確實是一大門檻。考過一次法語後轉學義大利語,因為通過競爭較少的語系進入歐洲,仍然有很多機會可以轉往法國留學。接受法語老師的建議後,做出決定轉學義大利文,並通過了考試。正當準備出國期間,一年內家裏發生重大變故,祖母與父親間隔半年相繼過世。經此打擊,一度非常消極,準備放棄留學念頭。經由同學的再三鼓勵後,於1983年終於順利的踏出了國門。

到達義大利後,同時拿到了法國藝術學院與義大利的的入學許可。先行前往法國看看,其時80年代的「新表現主義」正風起雲湧,義大利年青一輩的畫家氣勢很盛,前輩畫家蕭勤建議他先到義大利南部唸語言學校。到羅馬參觀畫廊,看到「新表現主義」在此誕生,畫廊很多人,年青人一群一群的在此創作,颳起的這陣旋風非常震撼!於是決定留在羅馬藝術學院,在此藝術科系的學生在校期間,就與畫廊互動良好,有的已經在畫廊展出。畢業時就準備創作,有的28到30歲都已經在威尼斯雙年展中嶄露頭角。

在義大利前後十三年,浸淫在深厚的強大文化氛圍下,隨時在吸收養份。面對著這樣的環境,著實會讓您不知所措。師大四年的基礎訓練,畫面的結構都是透過畫冊瞭解,畢業製作畫的是立體派的東西,研究線條、技法。從李仲生老師那裏初步接觸到「自動性技法」,也知道立體畫派的摩擦法、拼貼法。經過多方的省思,就由思想性的抽象油畫入手。持續創作不懈,直到今天,他仍然全力以赴的開拓著自己的一片藝術園地。

最近他的創作理念有了很大的轉變,過去渾厚揮灑的油畫肌理、筆觸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經過羊毫排筆洗練過的平滑、柔和肌理,他一直渴望著能夠跳脫所有前輩畫家的陰影,開拓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康莊大道!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