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綠色和平調查:「微塑膠」遍佈台灣海域恐隨食物鏈吃下肚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綠色和平調查:「微塑膠」遍佈台灣海域恐隨食物鏈吃下肚

 2018-01-16 16:09
綠色和平針對台灣海域進行打撈調查,並分析採樣結果,發現台灣海域遍佈「微塑膠」,且和浮游生物聚集在一起,恐將隨著食物鏈危害民眾的身體健康。圖/取自綠色和平官方網站
綠色和平針對台灣海域進行打撈調查,並分析採樣結果,發現台灣海域遍佈「微塑膠」,且和浮游生物聚集在一起,恐將隨著食物鏈危害民眾的身體健康。圖/取自綠色和平官方網站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指出,塑膠佔了全球海洋垃圾的60-80%,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流進海洋,更有數據顯示全球海洋可能有約50兆件的塑膠碎片,每件飄流的塑膠碎片可能因風化或日曬又再碎裂成「微塑膠」,危害海洋生態環境,綠色和平今(16)日公布台灣第一筆海域微塑膠分布調查,結果發現塑膠微粒遍佈台灣南北海域,數量非常驚人,而且在浮游生物聚集處塑膠越多。一但被海洋生物誤食,恐進入食物鏈讓威脅民眾的飲食安全,呼籲政府儘速啟動相關研究調查,重視此議題。

過去國際做過許多海洋微塑膠的分布調查,綠色和平去年11月從基隆出海打撈微塑膠,12月從台南二仁溪出海處一路往南至屏東小琉球外海,以船速2節行駛1分鐘的時間,打撈共18處樣位,進行分析後公布結果。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指出,此次調查是針對「微塑膠」,也就是小於0.5公分的線狀、粒狀或片狀的塑膠,區分為塑膠片(袋)、塑膠繩、硬質塑膠、發泡及塑膠原料等五大類,發現以食物容器或塑膠椅的硬質塑膠所佔比例最高,再來是塑膠片(袋) ,光這兩種塑膠加起來就佔了全部的近8成。

顏寧也表示,這次調查的位置結果出來,基隆海域的塑膠總量最多,最高發現409個,最少也有86個,若換算成2500公噸容量的奧運標準游泳池,微塑膠最高達78萬7872個,而高屏地區所打撈的微塑膠,換算成泳池也有超過5萬個,不過因為基隆採樣地點離岸邊較勁,高屏則在外海打撈,條件不太相同,今年會持續增加其他打撈位置,追蹤台灣海域塑化的狀況。

綠色和平強調,調查過程中也發現,這些海中的「微塑膠」容易和海洋浮游生物聚集在一起,也因此海洋生物像是魚類、蝦蟹、生蠔等貝類,就很有可能把這些微塑膠當成浮游生物吃下肚,微塑膠便會隨著食物鏈轉移,讓人類或其他生物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讓這些塑膠微粒進入體內危害健康。

綠色和平呼籲,海洋的塑化危機議題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目前政府相關單位卻沒有進一步研究,台灣的海鮮中是否含有微塑膠和吸附塑化劑等有毒物質,也因為缺乏研究資料,目前並沒有相關的規範制訂或預防措施,綠色和平表示,守護海洋生態環境也是守護民眾飲食安全,政府應該儘速採取行動。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