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筍殼魚台灣新興養殖魚種?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筍殼魚台灣新興養殖魚種?

 2017-12-11 13:30
筍殼魚原產於東南亞,因形似筍殼,故而得名,其肉質鮮嫩、肉厚肥美,是極佳的熱帶淡水魚類。(圖/維基百科,由 W.A. Djatmiko (Wie146)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筍殼魚原產於東南亞,因形似筍殼,故而得名,其肉質鮮嫩、肉厚肥美,是極佳的熱帶淡水魚類。(圖/維基百科,由 W.A. Djatmiko (Wie146)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水養殖筍殼魚(Oxyeleotris marmoratus)肉質鮮嫩魚刺少,台灣早在1975年自高棉引進試養,因氣候、技術、生態等因素未大力推廣。日昨國內媒體報導筍殼魚由於經濟價值不輸石斑,加上受到消費者青睞,近來吸引不少養殖業者投入筍殼魚產業,全台飼養面積約24公頃,主要集中在台南地區,明年希望能進軍日本市場,彷彿成為台灣新興的養殖魚種。

筍殼魚原產於東南亞,因形似筍殼,故而得名,其肉質鮮嫩、肉厚肥美,是極佳的熱帶淡水魚類。中國於1990年代自泰國引進,2004年雜交筍殼魚在當地繁殖成功後,開始推廣養殖,由於養殖數量快速成長,通路及終端消費市場還沒有打開,筍殼魚嚴重供過於求,使得價格從最高170-180元人民幣/公斤暴跌至低於60元人民幣/公斤,接近養殖成本 。

後因順利打開廣州、上海、南京等消費市場,價格回穩,產業持續成長,由於筍殼魚養殖週期長,養殖成本較高,資金回收慢,養殖環境要求高,投資風險較高,讓很多養殖戶望之卻步,主要產區位於廣東珠三角、海南、廣西等地。

目前中國對於筍殼魚完全人工繁養殖技術、全年規模化苗種生產技術、成魚養殖技術均已突破,可根據市場需求實現批量生產。不過受到東南亞如:越南、泰國地區生產之筍殼魚進入搶市,筍殼魚價格難以大幅提升,也影響到養殖業者的經營意願。這樣的經驗,值得台灣想大規模投入筍殼魚養殖業者參考和借鏡。

事實上從事水產養殖,初期因種苗供應有限,及生產技術未成熟等產量不多,量少則價昂,利潤高,因有利可圖遂吸引更多人投入養殖行列,產量迅速擴增,若消費端未先打開,往往容易產生供過於求的現象,致價格下滑,養殖業者的利潤跟著縮減甚至無利可圖,但是繁殖業者還是可以拼命鼓吹養殖,繼續賣苗來獲得相當的利潤,國內石斑魚養殖產業就是絕佳的例子。

為此養殖業者應該要隨時掌握該養殖魚種的產銷動態,適時做出放養數量調整,而不是只聽魚苗繁殖業者鼓吹;政府除了在健康種苗生產、病害防治、管理技術等給予協助外,也有必要建立養殖魚類產銷資訊查詢平台,提供業者需要的即時資訊作為放養、收成、出貨、議價等重要參考,也才能避免一窩蜂搶養,造成價崩的慘況發生。

這些年親眼見證中國及東南亞國家如: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在水產養殖育種、繁養殖技術、病害防治、設施等研發上取得相當的進展,反而台灣水產試驗研究機構,在新的水產育種、養殖科技、病害防制等研發上進步緩慢,政府及業者不應故步自封,要有危機意識,才不會被狠拋在後。俗話說「養殖沒有3-5年好光景」,台灣養殖漁業想要達到永續發展,政府必須要有整體發展策略和妥適的規劃,不能散彈打鳥,而業者也不要盲目「追高」,以免重蹈草蝦、石斑魚、台灣鯛、大閘蟹等覆轍!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