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什麼是「新老人」的生活方式?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什麼是「新老人」的生活方式?

 2014-09-03 19:48
日本的人口老化正在急速增加(本圖取自網路)
日本的人口老化正在急速增加(本圖取自網路)

西元2000年9月,我在日本東京成立了「新老人協會」,我在創會演講時特別提醒聼眾二點:(1)日本的生育率正在急速下降,(2)日本的人口老化正在急速增加。因此我想利用這個機會,介紹克服這個即將來臨的嚴重的社會、經濟和醫療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己開發國家(包括德國、美國、日本等),都接受聯合國50年前對老人所下的定義:任何人祗要超過65歲便是老人,就當時而言,這是合理的定義,因為當時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祗有68歲。

但是現在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增加到82.5歲(79.19男人,85.99女人)因此我們很難想像老人是65歲才開始,因為他至少還有17年可以活。這就是為什麼我在西元2000年重新為老人下一個新定義:75歲才算是老人,我把他們稱為「新老人」,並為他們組織成立「新老人協會」,我也希望其他已開發國家接受我的「新老人」定義,同時與我們並肩努力,共同形成対老人問題有更實際的解決辧法。

在「新老人協會」中,75歲的「新老人」,我們叫做「資深會員」;因為如果60到74歲的人也想加入,我們叫做「年輕會員」;如果有更年輕的人(20到60歲)也想加入,我們叫做「贊助會員」,此會成立之後,所有會員都必須尊行此會的三大信條,並且向唯一的目標邁進。在今天的演講中,我將會介紹三大信條和一個目標,接著我會告訴你們有關「新老人協會」的想法和活動包括我自己,做為新生活的方式:充滿年輕人的精神和対生命的尊重。

「新老人」的角色

在1990年代,日本開始思考21世紀來臨時,日本將要面臨生育率降低和人口老化的嚴重社會問題,大家討論的氣氛是悲觀的,大家認為人口老化將會阻礙活躍的社會活動,他們將會使現有的退休制度破產,而且因為老化人口容易生病,他們將會使一般大眾,付出更高的全民健保費用,換句話說,大家都擔心日本的人口老化將會破壞日本年輕一代的幸福。

我個人對這種說法完全不能接受,如果你看看週遭,你將會發現有很多活躍的老人存在,包括我自己,雖然我即將進入90大壽,我的健康仍然相當不錯,而且仍然非常活躍,而且有很多像我一樣的老人比比皆是,我們這些老人,跟傳統印象中不事生產的老人完全不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我決心推動「新老人公民運動」的原因,並且成立「新老人協會」,50年前聯合國把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人,我現在想把這個老人定義稍微調整一下,並讓大家對老人產生新印象,我所謂的「新老人」是指那些75歲以上,仍然健康和活躍於社會的人。

然後我也要這些「新老人」負起一項社會責任,第一他們必須告訴年輕一代,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如此世界就再也不會發生戰爭,第二他們必須保持和傳遞我們自己文化中優點給下一代,這樣優良的文化傳統就不會消失,這二點都可以透過這些新老人的言行而達成。那些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透過対新老人的觀察,他們可以建構他們自己的生活,並做好接棒的社會工作。

這些都是「新老人公民運動」的目標,必須由「新老人協會」的會員來加以實現,而會員們決心做好充滿年輕精神的生活方式,並改變大家対75歲以上老人的傳統印象。不久那些60到74歲的人也想加入,他們就自然而然地以資深會員為他們的典範,並追隨他們的腳步,接著20歲以上這些「贊助會員」也會開始加入,這樣子結合大家的力量,合力來改變我們週遭的世界,並把社會上混亂和不安的因素去除掉,我們這個「新老人協會」最重要的角色,便是形成一股強有力的力量,去達到地球上的和平。

三個信念和一個使命

「新老人協會」有三個信念和一個使命,這三個信念是:(1)把愛傳出去,(2)要有開創性,(3)要有容忍心;而我們的使命是:傳達和平的信息給孩子,以便他們長大後可以參加會使世界達到和平的工作。現在讓我解釋上述三個信念,先從愛的信念開始,在我心目中,愛與寬恕是分不開的。

愛與寬恕

我深深地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字會比「愛」有更深的意義,「愛」不但存在於父母與孩子、兄弟姊妹之間,也存在於朋友或知交之間,愛也包括了所有活著的事物,更進一步來說,愛不但是愛情的表現而且也包涵了「寬恕」,所謂「寬恕」就是容忍,同情和意味著一點犧牲,而愛的行動正如中國格言所謂「愛人如己」,祗要以愛和寬恕做為行動準則,所有的衝突就可以解決:不管是孩子之間無意義的爭吵、或大人之間的麻煩爭論、或民族和國家之間嚴重的衝突。

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印度詩人泰戈爾(1865-1941),在他逝世二個月之前,寫下了以下這些詩句:「我把所有的一切都奉獻出來了,如果我能得到任何回報:一些愛和一些寬恕,然後我會把它帶走,當我踏上一艘將開往那無言的永恆國度時。」(我的訣别詩)

泰戈爾這首詩,正確地描繪我們「新老人協會」的宗旨,以及我們通往未來的理想途徑,「新老人」們將活在「愛」與「寬恕」的氛圍中,同時在達到目標時感受到:「我把一切都奉獻出來,我已經奉獻出所有」,然後在「愛」與「寬恕」的包圍下,他們將回到天堂的懷抱並隨風而逝。

開創性-做一個新挑戰

我們「新老人協會」的第二個信條是:開創性,並且做個新挑戰,所謂「新老人」就是意味著他擁有很多自由的時間,讓我們來其他人也可以糹思考如何運用它,我們最好從一些以前很想做,而沒有時間去做的事開始,因此在「新老人協會」中可以組織很多同好會:例如合唱團、古典音樂欣賞會、十英文會話班、數學問題解決班、旅遊會、考古會、或登山社等,更可以成立討論世界大事、互相交換意見的論壇社這類組織,其他人也可以組織:讀書會、高爾夫球社、或網球隊,棒球隊或徘句創作詩社等,同時也可以組織專門研究當地文化的社團。

以上這些社團的形成,完全是自動自發的,而參加者均非常踴躍,他們在一起互動,彼此學習新的事物,優雅地渡過他們人生的老年時代。

容忍-培養同理心

我們「新老人協會」的第三信條是:「容忍心」也就是忍耐困境。這點也很重要,因為我們可以透過這些人生經驗,而獲得対那些同樣受苦的人產生同理心。

「新老人協會」中的資深會員相信都是這方面的專家,因為2007年就已經是75歲的人,在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時,他們至少已經是13歲,他們在年輕時代,一定忍耐過食物短缺、在㪤時和戰後經歷過恐怖和痛苦的人生經驗,因此很自然地他們都會討厭任何形式的戰爭,並且會強烈地真心地追求和平。

同樣地也因為他們過去的經驗,資深會員會対現在未開發國家的人民產生深刻的同情之心,他們瞭解生活在軍事衝突,食物缺乏,或瘟疫流行的國度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因為他們在年輕時代都忍受過同樣的困境。

因此我個人希望透過忍耐困境的經驗,我們所有會員都能對那些開發中國家的人產生同理心,並付出行動幫忙他們,這是絕對必要之舉,因為我們這樣做才能導致我們使命的實現:達到「世界和平」。

我們的使命:把追求和平的願望傳給下一代

我在前面已經提過「新老人協會」的會員底使命,便是必須告訴下一代一個信息:他們必須參與世界和平的達成。這個理會來自一項反想:如果我們這些日本的「新老人」,能夠把60年前經驗過的戰爭悲劇,詳細地告訴我們下一代和我們的孫子們,資深會員能夠回憶起中日戰爭(1937-1945),太平洋戰爭(1941-1945),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的殘酷事實告訴後輩;而且他們也經歷過韓戰(1950-1953),這個戰爭把朝鮮半島悲劇地一分為二,再加上越戰(1965-1975)。我們必須把我們對戰爭的感受告訴我們的下一代,這些戰爭都是人為的巨大悲劇,我們必須把我們的不贊同和悲痛的感受告訴他們,並提醒他們無論如何不應該再讓戰爭發生,甚至已經到了21世紀的現在,軍事衝突仍然在世界各地發生,恐怖主義仍然不斷在威脅人類的生命。

史懷哲醫生(1875-1965)在20歲時,在聖靈降臨節的早上他下決心,在30歲之前把生命獻給音樂和追求學問;30歲之後將把生命奉獻給服務人群,因此他在36歲才獲得醫學博士,而在2年之後,

他跟他做護理師的夫人,一起到菲洲加彭共和國,其後半世紀,他把現代醫療奉獻給加彭共和國的土著,因此他在1952年贏得諾貝爾和平獎,從1958年之後,他向全世界祈求廢除核子武器,他的努力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也就是他主張「尊重所有地球上活著的生命」。

「新老人」必須追隨史懷哲博士的腳步,宣布中止戰爭,雖然我們無法像他那樣去菲洲為人群服務,但我們可以站出來呯籥和平,並把我們戰時經驗告訴我們的孩子,並且忠告他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很寶貴的,因為生命一旦喪失,是無法再彌補的。

健康與幸福

現在我已經把「新老人協會」的三個信條和一個使命,解釋清楚了,現在我們來談談健康與幸福這個題目。我們這些「新老人」一輩子都在過激烈競爭的生活,在學生時代,以學業成績爭排名,在大人時代,我們為工作、為升遷、為薪水等而競爭,現在我們已經來到21世紀,這些競爭的制度,有沒有帶來進步呢?當我們回顧過去,我們所有的精力,都浪費在20世紀那種激烈競爭的制度中,實在有點得不償失,因為這些競爭對社會的進步並沒有太大貢獻,相反的,因為人類之間彼此競爭,所產生的殘酷暴力和死亡,仍然在全球各地發生,我們仍然在彼此傷害和殺來殺去。

在莫利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小説「藍色之鳥」中,有一位名叫麥蒂爾

(Mytyl)的女孩跟著她的哥哥泰爾蒂爾(Tyltyl),一起出門追尋那隻象徵幸福的「藍色之鳥」,結果他們並沒有找到這隻「藍色之鳥」,反而回到自己的家,才發現原來「鳥兒」和「幸福」都在自己家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我們也經常在追求幸福,我們也在追尋會帶來幸福的那隻「藍色之鳥」:例如我們所謂「幸福」就是獲得社會地位、贏得財富或成為世界名人等,渴望獲得這些事情是我們人性基本慾望的表現,但是一旦獲得這些,也不過是我們的外表加了一道光環,但是他們無法內化為內心的滿足感,因為社會地位、財富、和聲望,都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內心的幸福感。

因此當我們面對死亡時,我們不可能靠這些虛擬的「藍色之鳥」(例如社會地位、財富或名聲)給我們內心的和平,他們無法給予我們在面臨死亡時,我們所需要的對生命的滿足感,和基本的存在的幸福感。

如果這些都是事實的話,我們就不必再去追求那些:社會地位、財富和名望了,因為我們內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都是從內心產生的,因為他們都潛藏在我們心中。

同樣的,好的健康也不是外在的或可以去追求的東西,好的健康是一種內心感覺舒服圓滿的狀態,有時候我碰到一個人,外表看起來很健康,但是他自己卻認為他有病,這就是一個人缺乏那種內心的健康的例子,祇要我們瞭解健康是可以從內心獲得,而不必靠醫院和藥物,將會有更多人享受好的健康。

因此追求好的健康和追求幸福一樣,他們都可以從我們內心中找到,但是我們常常忘記這件事實,因此當我們生病或有身心障礙時,才突然意識到健康的寶貴,而且一旦復元,就會充滿感恩之情。

因此我們必須在內心裡培養健康和幸福,並懂得感恩,為了做到這點,我們必須要有一點想像力,如此我們才能感受到我們業己擁有的快樂與健康。

人生是值得活的-有成就感

讓我告訴你我是如何得到內在的幸福與健康,有時候我為了完成即將到期的稿子,我不得不整晚趕稿,當我在清晨完稿時,雖然因為睡眠不足而顕得很疲倦,但是我心情卻非常興奮而且有滿足感,因為我有了一些成就,我在內心呼喚「我寫完了」,那時我是相當快樂和健康的。

我在火車站或飛機場時,通常我會避免坐電梯或電動走道,我都是走上去,當我看到一對年輕伴侶坐電扶梯上去,而我走路上去的速度超越過他們時,我對自己説:「我是贏家」,那時我就會雙手握拳而高興非凡。這二個實例便是我的小小的成就感,而使我獲得內心的健康與幸福的源泉,這種混身舒服的感覺,會使體內的細胞活化起來,而我的精神也會受到鼓舞,並驅動我工作的更賣力,並且樂意接受另一個挑戰,就在這種時刻,我就會感受到:人生是值得活的。

當我們聼到有人説:「人生是值得活的」時,我們便會想像這樣的人生,應該有更高的目標,必須以更加努力工作才能達到的目標,但是就一般的現實而言,讓一個人的人生值得活下去,祗要週遭的人,對你表示感謝之情,就以足夠了;就社會層次而言,這是微不足道的事,但一種溫暖的感覺從內心湧現,這樣的境界就足以讓人生值得活了。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不應該以我們個人的身體與精神的健康為滿足,我們應該提昇我們自己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這點使我想起了「全球老化的問題」。

全球的未來展望

目前我們地球上大約有66億人,其中以中國的12億8千8百萬最多,其次是10億6百8拾萬人的印度,在全球12個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他們是前二名。在這12個國家中,以日本人的老人人口最多,在日本1億2千8百萬人口中,65歲以上佔21.1%(但是中國和韓國不久也會因生育率下降,而產生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中國因為七O年代後期實施一胎化政策,他們預估2030年他們的老人人口將會超過15%,尤其是韓國,因為生育率減少比日本更嚴重,因此不久也會進入老人化社會)。

相對的,擁有2億9千4百萬人口的美國,老人的人口只佔12.3%,比14%的老人化社會還低。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歐洲那些人口少於1億的國家:義大利5千8百萬人口中老人佔19.7%;德國8千3百萬人口中老人佔18.8%;法國6千2百萬人口中老人佔16.3%;甚至在英國6千萬人口中,65歲老人佔16.1%。

因此歐洲和亞洲都面臨人口老化的嚴重問題,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菲洲國家,目前他們的平均壽命才50歲,也就是説大多數菲洲人都無法活到65歲。也因為日本是老人佔最多數的國家,我們日本人必須承擔起解決老人問題的先驅角色,如果我們這麼做,我們才有辦法幫忙我們的鄰國:韓國、星加坡、台灣和中國等,提供他們可行的具體解決辦法,也因此我肯定地認為「新老人協會」的種種活動,也許可以提供部分解決人口老化的方法,現在讓我舉些例子來做說明。

面臨新的時代

目前日本社會最關心的二大問題是:(1)如何以生態學的角度,去保護自然的環境;(2)生于1947-1949年這些戰後大量嬰兒潮,他們將大量退休的問題,而我們的「新老人協會」正在思考如何去應付這二大社會問題。関於第一個問題,我們必須記住,這個地球曾經供應我們人類的生活,達數千年之久,感謝連續的人類文明,我們才能享受無法想像豐富的物産,但是我們現在知道我們不能再這樣浪費自然資源,同時也瞭解如果再不走正確之路的話,我們將會給下一代留下可怕的負面遺産,但是我們之中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如何走正確之路,因為這是一個新的問題;至於第二個問題,日本有6百83萬嬰兒潮,其中2百80萬到了2007年將屆滿60歲而退休,這正如2百80萬人都要從大郵輪上走下來,改塔一排排的小舟,每個人都必須賣力地划向遙遠的島嶼,這些島嶼都分佈在海洋的各處。

這些人都有20到30年的人生在他們手中,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追尋他們自己的目的地,和新的人生,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航向何處,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是新的計畫。

這時我們這些「新老人協會」的資深會員就可以協助他們,因為我們這些75歲的人,都經驗過時代的劇變和人生的困境,而且在保護自然環境方面我們也可以做出貢獻,因為我們都生長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年代,同時因為「新老人協會」的第二信條是:開創性地做出挑戰,因此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更是家常便飯,結合我們年輕和資深會員的通力合作下,一定可以給這些嬰兒潮的退休者做典範,幫助他們解決這二大難題。

尋找一個「典範人物」

那些介於20到59歲的贊助會員,因為距離老年人還有數十年,因此他們可能感覺不到身為老年人的滋味,但是聖經詩篇90章10節説:「我們一生的年歲不過七十,健壯的可能到八十;但所得的只是勞苦愁煩;生命轉瞬即逝,我們都要成為過去。」,人生確實是如此,因此我們必須有所準備,為此目的,我們「新老人協會」還是有用的,因為在此團體中,可以讓年輕的贊助會員,找到他們心目中的典範人物,讓他們向活的典範人物學習並效法:「我有一天也要像他或她一樣」,這種偶像的追尋和日後的彼此交往,可以給年輕人有機會想像自己的未來,也許是10年、20年或50年後的自己。

人活著自然就會變老,而資深會員是生活在他們人生的黃昏時期,他們面臨新的挑戰,並且向未知的領域邁進,他們一步一腳印,慢慢地前進,為實現他們的使命而努力,對老年人而言,這是一場壯麗的人生奮鬥,因此把他們每天的努力,以及他們的愛心、開創力和容忍心記錄下來,便可以成為年輕一代的典範人物。

結語

我們歡迎所有來參加「新老人協會」的會員們,我們「新老人協會」的第一屆國際大會將在2007年7月18和19日在長野縣松本市舉行,在那裡將會有北日本阿爾卑斯山的壯麗風景迎接我們,第二屆國際大會將在2008年7月4和5日在日本濱松市舉行;第三屆「新老人協會」國際大會將在2009年7月9日和10日在廣島舉行,我非常期待可以看到來自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會員,來這個歷史性的城市相聚,並且增加彼此的友情,請記得我們將會在同一時間在天空中看到同一顆星星。

*這篇演講稿是在2007年第一屆「新老人協會」國際大會時,日野原重明以創會會長身份所作的日語演講,由出生1918年現年96歲的Sadako Fujino資深會員翻譯成英文,2013年6月底,林衡哲到東京聖路加醫院拜訪日野原重明醫師時,他親自把此演講稿贈送林衡哲,2014年9月1日正式由林衡哲漢譯。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