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2020:一場下駟對下駟的選戰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2020:一場下駟對下駟的選戰

 2019-11-07 09:58
如果藍綠雙方選民能理解,大家雖然立場不同,但是同屬台灣這個生命共同體,進一步為自己和對方推出做最佳候選人,而不是自以為聰明很會計算然後拱對方最弱候選人出來,這樣台灣的選舉就有希望早日脫離現在這種下駟對下駟的無奈困境。圖/民報資料照
如果藍綠雙方選民能理解,大家雖然立場不同,但是同屬台灣這個生命共同體,進一步為自己和對方推出做最佳候選人,而不是自以為聰明很會計算然後拱對方最弱候選人出來,這樣台灣的選舉就有希望早日脫離現在這種下駟對下駟的無奈困境。圖/民報資料照

2020大選將屆,然而網路上卻有不少痛苦的哀號。很多選民抱怨,藍綠兩個總統候選人都讓人投不下去。這些選民無語問蒼天,台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為什麼沒有比較像樣的候選人?本文試圖從經濟學理論來回答這個問題。

看似聰明的算計

首先分析一下為何我們有現在檯面上這兩位候選人。民進黨之所以是蔡英文出線,除了不公不義的初選過程之外,還有就是不少藍營民眾抱持一種心態,他們接到初選民調電話時,故意回答支持蔡英文,為的就是讓綠營比較強的候選人賴清德落選。而國民黨之所以由韓國瑜出線,除了韓粉和挺韓派系力守電話之外,還有就是因為當時民進黨初選已塵埃落定,不少英粉在網路上宣傳,接到國民黨初選民調電話,一定要回答韓國瑜,因為韓國瑜比較好打。

因此,為何今日落到下駟對下駟的情況,說穿了,除卻其他因素,就是有些藍營民眾和有些綠營民眾(英粉)很「聰明」,很會算計,為了讓自己支持的候選人能在2020大選勝出,努力幫助對方陣營最弱的候選人出線。於是焉,兩個陣營的最弱候選人出線,下駟對下駟。能看出兩者都有問題的民眾,就落到無從選擇的窘境。

卻造成愚笨的結果

如果當初這些藍營民眾不抱持這種讓對方陣營最弱候選人出線的心態(同時假設民進黨初選公平公正),而讓綠營最強候選人賴清德出線了,此時知識藍、經濟藍投不下去韓國瑜,至少可以考慮投賴清德。就算藍營總統選不贏,選上一個認真做事的賴清德,對台灣來說,怎麼都比蔡英文好。但現在他們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蔡英文很可能會當選,繼續過去三年執政成效不彰的日子。

同理,如果當初這些綠營民眾不抱持這種讓藍營最弱候選人出線的心態,讓比較正常、和美國關係比較好的藍營候選人出線,至少想教訓民進黨的綠營民眾還能考慮一下是否要投給國民黨候選人,藉由挫敗讓民進黨反省改革。但是在這些英粉的支持下,韓國瑜出線了,由於他欠缺政務歷練又和中國甚為親近,如此一來,不想支持蔡英文的綠營民眾也很難投得下去韓國瑜。於是,雙方陣營看似聰明的算計,最後卻造成選無可選的愚笨結果。

賽局理論的必然

為什麼兩邊陣營選民看似聰明的算計,到最後落得下駟對下駟的窘境?筆者認為這可用經濟學「賽局理論」(game theory)的「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來理解。在經典的囚犯困境中,警方逮捕了A和B兩名嫌疑犯,但欠缺足夠證據證明他們的罪行。於是警方分開囚禁A和B,讓他們沒有辦法串供,然後分別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

若其中一人認罪並作證,另一個人則保持沉默,認罪者將獲釋,沉默者將判刑10年。
若兩人皆保持沉默,則兩人皆判刑半年。
若兩人互相檢舉,則二人皆判刑5年。
可用表格表示如下:


表一/作者提供

如果A和B都為自己算計,A會認罪,因為他希望自己認罪而B沉默,這樣他就可以立刻獲釋。問題是,B也會這麼想,所以B也會認罪。結果是A和B都認罪,兩者皆須要服刑五年,這被稱為「奈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

但這其實不是最好的結果,按照上表,最好的結果是,A和B都沉默,這樣兩者都只會被判刑半年,這個均衡被稱為「帕雷托最適」(Pareto optimality)。在缺乏互信基礎之下,雙方只為自己算計,一定會發生「奈許均衡」,而不會發生「帕雷托最適」。換言之,「囚犯困境」顯示的是,在一個群體中,個人做出理性選擇卻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結果,造成災難。

再回頭看台灣今年兩大黨的初選,就可以看到類似的囚犯困境。


表二/作者提供

理想中,「帕雷托最適」是雙方最佳候選人PK,這樣不管哪一方獲勝,台灣至少都會得到一名優秀的總統。但是目前我們就是陷在雙方最弱候選人PK的情境,也就是「奈許均衡」。也就是說,拜雙方陣營部分民眾的「聰明」算計,結果是雙輸,無論誰選贏,都是輸,只是輸多輸少的問題。

囚犯困境的解法

那麼,囚犯困境有解嗎?學者們做了許多研究,發現解法之一是重複非常多次的囚犯困境。美國政治學家Robert Marshall Axelrod在《合作的進化》(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一書中提及,在「重複的囚犯困境」中,參與者經過很長的時間後,會慢慢學習到自私不是最佳解。於是他們會逐漸轉向利他,從而從「奈許均衡」轉向「帕雷托最適」。

換言之,如果每四年,台灣雙方陣營的民眾都這麼玩,玩久了到最後終究會發現,這是雙輸的局面。不如不僅幫自己陣營選出最佳人選,也要幫對方陣營選出最佳人選,這才能擺脫下駟對下駟的「奈許均衡」。問題是,台灣有多少光陰可以這樣虛擲虛耗?究竟要玩多少回合,大家才會明白這個道理?

囚犯困境之所以經常會歸於「奈許均衡」,正是因為雙方缺乏互信基礎,無法將彼此看成一個整體。台灣藍綠對抗嚴重,不僅缺乏互信,也缺乏大家是活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美麗寶島上的生命共同體這樣的共識。不少政治人物認為操弄仇恨對立能贏得選票,或許以台灣目前的選民水準真的如此,但是這樣的對抗意識持續下去,台灣就會一直陷在囚犯困境中。也因此,在今年兩黨初選過程中,雖然筆者個人力挺賴清德,但是筆者在6/4也於《蘋果日報》網路論壇撰文寫到:「誠心希望無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都能推出最好的候選人,以供台灣人民選擇。如果兩大黨都能透過初選推出最佳人選,人民有好的選擇,自然是國家之福。」無奈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根據筆者了解,閱讀《民報》的讀者往往是台灣社會的有識之士,除了繼續堅持台派堅守的民主價值和台灣價值之外,若能促進雙方陣營的選民體認到台灣人是一體的,這樣應能幫助台灣早日脫離這囚犯困境。換言之,如果雙方選民能理解大家雖然立場不同,但是同屬台灣這個生命共同體,進一步為自己和對方推出最佳候選人,而不是自以為聰明很會計算然後拱對方最弱候選人出來,這樣台灣的選舉就有希望早日脫離現在這種下駟對下駟的無奈困境。願共勉之。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