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董大成 台灣生化學鼻祖 抗癌名醫 (1916〜2008)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董大成 台灣生化學鼻祖 抗癌名醫 (1916〜2008)

 2019-10-09 15:27
董大成博士。圖/擷自台大醫學院網站
簡介:

董大成,1916年2月24日出生於高雄市,自小學業成績優異,高雄中學畢業後考入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後改制為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1937年成為第一屆畢業生。董大成立志從事基礎醫學研究,進入日籍廣田龍造教授的醫化學教室,與徐千田教授合作發表甲基胺基酸的氧化論文,1943年廣田龍造返回日本,董大成接任代理主任,1944年獲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董大成擔任台大醫學院生化學科首位主任,並於1949年由教育部資助赴美深造,是台大醫學院第一批赴美進修的教授。1958年獲頒教育部的醫科學術獎,可說是台灣生化學界的開山鼻祖。他主持台大生化學科研究工作長達27年之久,在學術上做出許多貢獻也培養出不少優秀的人才。董大成也對台灣醫學會頗有貢獻,曾擔任該會理事及刊物主編長達15年,他又是中華民國癌症學會的創辦人,他終身研究癌症,也做作癌症病友的最佳顧問,經常協助提供寶貴的意見。

圖/擷自台大醫學院網站

董大成,1916年2月24日出生於高雄市,自小學業成績優異,高雄中學畢業後考入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後改制為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1937年成為第一屆畢業生。董大成立志從事基礎醫學研究,進入日籍廣田龍造教授的醫化學教室,與徐千田教授合作發表甲基胺基酸的氧化論文,1943年廣田龍造返回日本,董大成接任代理主任,1944年獲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董大成擔任台大醫學院生化學科首位主任,主持台大生化學科研究工作長達27年之久,在學術上做出許多貢獻也培養出不少優秀的人才。

1949年,董大成由教育部資助赴美深造,是台大醫學院第一批赴美進修的教授,他前往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接受當時胺基酸代謝研究的權威P.P.Cohen教授指導,後又跟隨酵素研究醣類代謝的權威H.A Lardy教授學習,回台後不僅帶回新的研究方法,更派出台大生化學科五位同仁繼續至美國進修研究,建立了台灣生化學研究的堅強團隊。台大生化學研究除了酵素,還包括營養、癌症、毒物學等都非常傑出。董大成早期推動國人的營養及食品調查分析,提倡富強米(添加維生素B1)及嬰兒牛奶代替食品,對國人健康頗有貢獻。對於雞母珠蛋白及白鳳豆蛋白的抗癌研究也頗有名,又發現黃麴毒素對肝臟的毒性,還有烏腳病和飲水的研究、多氯聯苯對人體的傷害、靈芝的抗癌研究……等超過百篇研究論文,1958年獲頒教育部的醫科學術獎,可說是台灣生化學界的開山鼻祖。

董大成也對台灣醫學會頗有貢獻,曾擔任該會理事及刊物主編長達15年,他又是中華民國癌症學會的創辦人,他終身研究癌症,也做作癌症病友的最佳顧問,經常協助提供寶貴的意見。他又是虔誠的基督徒,在濟南教會長期事奉,曾擔任新莊盲人重建院董事長、私立台中惠明盲童學校董事長、馬偕醫院董事長、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分會理事長、私立東海大學董事,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做出相當多的貢獻。1983年董大成從台大退休,又被台北醫學大學聘任為校長,在北醫期間提升北醫的中藥抗癌研究並整頓校務,發展與馬偕醫院建教合作計畫,充分發揮了他在醫界的影響力,留給北醫師生無限的懷念。1991年董大成得到膀胱癌,經過手術,才從專任教職改為名譽教授,他的學術研究著作已累積至兩百多篇。

董大成罹患癌症接受治療後,仍能維持健康的生活長達17年,他正常作息學習書法,發揮自己的專長在營養保健上充分保持體力、參與社交活動長存喜樂的心,一直到2008年3月1日才安詳辭世,回到了上帝的懷抱中。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