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讓我們和泰國人都感念的宋慶雲先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讓我們和泰國人都感念的宋慶雲先生

2020-04-08 12:40
在福壽山農場有座宋慶雲先生紀念碑,園區中雕塑一隻臺灣黑熊,另一邊有雕塑一隻白色的大象。大象朝向泰國,黑熊眺望梨山。兩隻具有相當代表性的動物,象徵著咱台灣與泰國之間特殊的友誼,也說明了宋慶雲對台灣和泰國在水國農業上的貢獻。圖/擷自福壽山農場網站
在福壽山農場有座宋慶雲先生紀念碑,園區中雕塑一隻臺灣黑熊,另一邊有雕塑一隻白色的大象。大象朝向泰國,黑熊眺望梨山。兩隻具有相當代表性的動物,象徵著咱台灣與泰國之間特殊的友誼,也說明了宋慶雲對台灣和泰國在水國農業上的貢獻。圖/擷自福壽山農場網站

近幾年來,有許多咱台灣人到泰國北部「清邁」地區去旅遊,就會發現在清邁有一處山區農場,就是泰國人稱之為「安康山」的農場,被泰國人稱為「小梨山」,整座山區農場種植相思樹、楓香、杉木、樟腦,以及梅子、柿子、鳳梨等台灣果樹和水果等,使得不少台灣的遊客感覺不是去泰國清邁,而是還以為是在台灣中部的梨山。

會有這種錯覺之因,就是遠在約50年前,正是咱台灣有一群優秀的農業技術人員受當時泰國浦美隆國王的請求協助,遠赴泰北偏鄉山區開墾示範農場,成功地從咱台灣梨山移植果樹苗栽種植成果,改善了當地農業經濟,更建立咱台灣和泰國民間深厚的情誼。而這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一位名叫「宋慶雲先生」,他帶領一群退輔會老兵前往當地幫助、指導泰國北部清邁山區居民投入這項農耕作業。後來在清邁地區的居民都對他特殊的貢獻而稱呼他「爸爸宋」或是「宋爸」。

宋慶雲先生是在1923年生於山東省蓬萊縣。家中世代務農,家裡擁有大約30至40甲的果園,栽種蘋果、桃子、梨子等溫帶水果,在當地是數一數二的富農家族。從小就是在果園中長大,對土地、植物特別有一份和一般人大不相同的親切感。從小就很清楚且立志承繼祖業,往農業發展。1942年,他考上了中國遼寧省「公主嶺農業專科學校」。1945年畢業回到家中,將所學習到的農業知識發揮出來。可惜的是東北淪陷在共產黨統治之下後,共產黨最討厭的就是大地主。宋先生的家有30、40甲田園,因此家族慘遭清算、鬥爭,家產被掠奪一空,宋慶雲先生很幸運地逃離家鄉,並且參加了國民黨的青年軍。然後在1949年隨著國民黨來到咱台灣。

顛簸山路感覺如邁向天堂之梯

1957年,宋慶雲先生以少尉官階從軍中退役下來,隔年他參加輔導會首度舉辦的「國軍退除役官兵轉業特考」,得乙等特考農藝科第一名。但他以第一名通過了這項特考後,不是要去大都會的農業機構上班,而是志願要去中部梨山的深山內務農,因為他想回到過去在山東老家種植果樹的生活。於是就在1959年4月20日帶著簡單的行囊就這樣上山去了。當時中部橫貫公路還在修築,車輛所過之處,塵土漫天飛揚,但宋先生的心中是相當喜悅的,因為終於可以一展他的才藝專長。他說:「踏上中橫公路的每一段顛簸之路,感覺就像是在邁向天堂的天梯一樣喜樂。」這種話只有宋慶雲先生才會說得出來。可是當他在1959年4月20日下午4點多抵到達梨山時,看到的是一片蒼茫,也不知農場在那裡。後來好不容易找到當地山上原住民,因為在日本時代的東北就是滿州國,人人都會講日語。他的日語讓原住民感到很親切,就這樣一個村落又一個村落地帶他冒雨且摸黑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退輔會所開設的梨山農場,也找到了農場中的一間鐵皮房子,那就是他要住的宿舍,也是當時已經在那裡開墾出片農場老兵一起住的宿舍。

當宋慶雲先生摸黑又冷的鐵皮屋外踏入屋內時,屋內的那群退役下來的老兵才知道他們的長官到來,非常熱絡地歡迎他。這群同樣是來自中國退下來的老兵相遇,他們知道宋先生是專家又跟他們住在一起,那種出自內心的滿足感洋溢而出。那是沒有電源的鐵皮屋,陣陣寒冷的山風吹入雖然是冷,但大家歡樂地喝下幾杯烈酒,所有的寒意都沒了。


2017.9.27華泰農業交流紀念園區揭幕典禮會場邀請泰國留學生表演迎賓舞蹈。右側涼亭旁的白色大象面朝泰國,象徵著台灣與泰國之間特殊的友誼。圖/擷自福壽山農場網站

1959年4月21日,這是宋慶雲先生到山區的第二天清晨,宋先生這樣回憶說:

「早上六點起床後先上工,八點時回來早餐,然後再扛起鋤頭出門,午餐後休息半小時,繼續工作到天黑。每天工作都在十小時以上。補給順利的話,還有點肉可吃,否則只有糙米飯泡鹽水。」

雖然日子這麼苦,每天都得耗費許多體力,但大家的興致都很高。宋慶雲先生記錄下每天的氣溫、雨量等等天候的變化,然後統計、分析。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擬了一份詳細的計畫書往上呈報,希望退輔會能撥款二千美元,向日本購買蘋果等高等水果的樹苗。宋先生的這項計畫從退輔會往上呈報到到當時經建會副主委「李國鼎先生」手中。許多人認為,當時國家財政困難,為何要動用外匯去購買樹苗,實在是種浪費!而某些園藝界老前輩則以為,在亞熱帶地區種溫帶水果,簡直是癡人說夢嘛。但蔣經國知道後,特地給予他很大的鼓勵,要他勇敢地去做,一切後果他會負責,並且告訴他說:「今後無論有什麼困難,儘管來找我。」

用血汗愛心澆灌梨山果園

宋慶雲先生獲得蔣經國這樣的鼓舞之後,就滿懷著信心立即回到山上繼續開墾,等待從日本進口的果苗運到。他向輔導會請求支援人力,輔導會徵召一百名年齡在四、五十之間,在醫療大隊療養的待退官兵前往。宋慶雲先生看到這批「生力軍」後,真有點啼笑皆非。因為這些「新血」幾乎都是無力砍伐二、三公尺高的茅草和原始林。他因為和山上原住民用日語溝通很順,得到山上原住民的幫忙,以「火墾」來增加墾植進度,很快地整地完畢,二千株蘋果、梨、桃三種果苗也從日本運到。宋慶雲就在1961年的夏天,種下梨山山區的第一批溫帶果樹。

對於從日本進口果苗在梨山種植蘋果、梨子的事,宋慶雲先生確實是信心滿滿。因為他是做過功課,就像前面講過的包括氣候的變化、雨水、陽光等等,更重要的是他跟山上原住民之間打成一片,有許多山上特有的現象他都會放下身段向他們請教,也都讓原住民們喜歡跟他交朋友。果然種下去的果苗逐漸長大, 就這樣,宋慶雲先生整天都是在果樹林間徘徊來來去去,他看這些果樹長大起來,他把那些果樹看成自己的孩子似的,一心期待幼苗能長成大樹,並早日開花、結果。就像他自己所說的「好像看見故鄉的果林一樣,心中的喜悅是無法用筆墨形容的」。經過了三年,水蜜桃終於成熟了,他形容那時的心情是:「大概像初當人父時那麼興奮和得意吧!」接著,又經過了一、兩年後,梨子、蘋果也相繼出現粒粒成熟的果實來。這就是咱台灣從1965年開始有生產水蜜桃、蘋果,和梨子的背景。宋慶雲先生將這首批生產出來的珍貴水果摘了兩袋,花了八、九個鐘頭車程趕到台北,在退輔會的安排下親手將之拿給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由於蔣介石吃了之後讚口不絕,得知是在宋慶雲先生指導下,退輔會在梨山栽種的,他父子兩人就親自上山去看,也同時要嘉勉退輔會官兵的用心和努力。從此宋先生在退輔會中成為一棵閃亮的「星星」,比起那些將官更受尊崇,蔣經國更是對他另眼看待。

因為當時曾得到山上原住民極力的幫助,宋慶雲先生此時也帶著原住民同胞們認識到「果樹就是財富」,他教導原住民怎樣將他們的田園開墾種植這些高經濟的果樹。逐漸地,梨山山區的原住民同胞栽種的人也愈來愈多,他們的生活快速改善。把半輩子奉獻給梨山的宋慶雲先生,在2005年接任福壽山農場場長。在農場他是每天清晨六點不到,他已經開始在工作了,簡單的早餐之後,就會到果園去巡視,並一一檢視果樹生長的情形,有時他還「出診」,到附近山胞的果園為他們的果樹「治病」。

後來,泰國蒲美蓬國王因為關心泰國北部清邁地區的人民生活清苦,因此,許多人民被販毒份子滲透,以種鴉片維生,有名的「金三角」就在此地。聯合國要求泰國政府下令禁種鴉片,而泰國政府也深知其弊害,而決心執行。但泰北人民如不種鴉片,生活必發生困難,因此泰國政府請求聯合國協助泰北50萬山地居民的營生。在聯合國的協調下,日本、韓國在1958年時,將他們國內最好的蘋果、梨二種果苗送到泰國試種,若能成功,就打算推廣到山區。這批果樹第一年長得很好,但第二年就差了,不開花結果,而且找不出原因。

助泰北人民遠離毒品與貧困

1970年1月,泰王蒲美蓬接見我國當時的沈昌煥大使及陸軍總司令于豪章,言談中有提到咱台灣高山農業有成,並且親自送給泰王蒲美蓬品嚐,他也是一樣大為驚嘆,因為有生產蘋果和水梨的國家栽種的果樹無法開花,但台灣的高山過去沒有聽過,現在卻可以生產。因此,當即商請我政府協助泰國山區發展農業。於是在1970年8月,當時擔任「福壽山」農場副場長的宋慶雲先生奉命前往泰國清邁考察,宋慶雲先生接到這個使命後,即前往泰北,他發現日、韓果苗栽種的地方,氣候並不適宜種這種屬性是溫帶果樹。他花了半個月,搭乘泰北皇室御用直升機,在山區尋找適合栽種的地點。結果選定了「安康、美斯樂和清邁」等三處,因為宋先生發現這三處的地理條件,有點類似咱台灣梨山的山區,若能將谷關、霧社等地的果樹移植過來,或許可以適應。就這樣,宋慶雲先生自此經常往泰北山區「重溫」以前在梨山開墾的生活。他與二位夥伴及泰國十多位農藝人員,在清邁開墾了三個月,靠著雙手和簡單的工具,將陡峭的山坡「削」成梯狀園地。整地完成之後,宋慶雲先生自谷關、霧社、苗栗等地,將鶯歌桃、橫山梨、牛心柿、四周柿、梅子、枇杷、李子等七種水果共一千株,分別試種於泰北山區。一年半後,鶯歌桃成熟了,宋慶雲先生再度嚐到如同第一次收成梨山水蜜桃時的喜悅。後來其他水果也陸續豐收,泰北山區居民,也如梨山山胞一樣,逐漸對果樹的種植產生興趣。由於宋慶雲的努力,使得泰北的產物由鴉片轉換成水果,並使泰北山區居民能正正當當地營生,生活亦慢慢改善。

1972年泰王蒲美蓬親自帶領14國駐泰國大使一起去視察「安康區」的示範農場,看見宋慶雲先生帶著居民等在工作,也由宋慶雲先生親自向泰王和所有隨從參訪的大使們報告整個栽種、培育的過程。果然到了1974年,整個「安康山區」是種滿了這些珍貴的果樹,相對的製造毒品的罌粟也逐漸從此絕跡,而安康山區的居民就稱呼「安康示範農場」為「小梨山」。因為這是「泰王蒲美蓬山地計畫」,因此成功之後,泰國政府和媒體大幅報導稱讚咱台灣對該國的貢獻,也特別介紹宋慶雲先生的愛。因為宋慶雲未婚,他到泰北時已經50多歲了,跟他一起工作的年輕人喊他「爸爸宋」,當地居民對宋慶雲先生的辛勞與愛心十分感謝,也跟著這群從台灣去的年輕幹部同聲喊他「爸爸宋」,以示敬愛之意。泰皇蒲美蓬曾數次召見宋慶雲先生,很有趣的是也跟著大家都稱呼他「爸爸宋」,或「宋爸」。此後有關農業的問題都會向宋慶雲先生諮詢,聽取他的意見,就這樣建立宋先生和泰國王室、官方的深厚友誼。

後來因為國民黨政府允許貿易商大量進口蘋果、梨子等,使梨山栽種的這些珍貴水果價格一落千丈。宋慶雲先生隨即趕緊又去日本引進更好的品種樹苗來培育栽種。但他發現無法與貿易商大量從外國進口的價錢相爭。因此,他又帶領原住民開闢新的種植,就是「山頂烏龍茶」,這就是咱台灣最為出名的高山烏龍茶的背景。他說只有這樣才能使原住民的生活保持不被邊緣化。


2017.9.27揭幕的福壽山農場華泰農業交流紀念園區。圖/擷自福壽山農場網站

畢生奉獻梨山、泰北長留去思

1975年,泰國因為和咱國斷交,但我們還是繼續用愛心派農業專家去協助泰北發展農業。而這段時間,宋慶雲先生是梨山、泰北兩地奔波,一方面牽掛泰北的果園,一方面操心福壽山農場的發展。退休後的宋慶雲先生選擇到泰北的「安康農場」定居下來,他說那邊的居民比咱台灣更需要他幫忙。

終身未婚的宋慶雲先生被問及婚姻的事時這樣說:

「我二十幾歲離家逃難,當兵時四處奔波,居無定所,也沒有積蓄,怎好隨便結婚,拖累人家?!上山後,專心照顧果樹,工作是全天候的,也沒有交遊機會,所以成不了家。但福壽山農場就是我的家,場內同仁都是我的好弟兄,泰北五十萬山區居民都是我的好朋友,而那麼多的果樹,則都是我心愛的子女!」

從這裡就可看出宋慶雲先生是把一生的生命和才華都奉獻給咱國家退輔會、梨山原住民、福壽山農場,以及泰國清邁山區的住民。

2016年12月8日中午,宋慶雲先生在清邁醫院安息回天家。享年94歲。

同年12月16日在清邁舉行告別式,泰國皇室為了表達對宋慶雲的敬重,特別從曼谷皇室引領聖火用王室專機送往清邁,火化宋慶雲先生。

今天在福壽山農場有紀念碑紀念著宋慶雲先生,在園區中有雕塑一隻臺灣黑熊,另一邊有雕塑一隻白色的大象,這隻大象是朝向泰國,相對的,黑熊是眺望著整個梨山山區,兩隻具有相當代表性的動物,正好象徵著咱台灣與泰國之間特殊的友誼,這也說明了宋慶雲先生對咱國和泰國在水國農業上的貢獻。是很值得我們懷念的一位疼惜咱台灣土地和原住民同胞的農業專家。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