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愛農民不能只有5分鐘熱度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愛農民不能只有5分鐘熱度

 2019-12-24 11:34
農產品發生經常性產銷失衡,務農的處境及收入並沒有變好,關鍵就在於政府無法做到即時且精準提供農民,生產及銷售決策的重要訊息。花生之亂,就是一例。圖/畫面擷自陳吉仲臉書直播影片
農產品發生經常性產銷失衡,務農的處境及收入並沒有變好,關鍵就在於政府無法做到即時且精準提供農民,生產及銷售決策的重要訊息。花生之亂,就是一例。圖/畫面擷自陳吉仲臉書直播影片

選舉一到,農民忽焉成為總統候選人的寵兒,蔡總統不但端出多種福利措施,連遇到農作物價格波動護盤大動作讓外界嘖嘖稱奇,也跌破許多農業經濟、政策學者的眼鏡,將成為學術殿堂探討農業政策的絕佳教材。

以此次花生之亂為例,雲林縣種植的花生發生價格大幅波動跌至成本以下,引發農民的恐慌,由於正值選舉期間,行政院農委會立即宣布將拿出20億元,以每台斤40元的價格保價收購所有的花生(迄今已超過4,000多公噸,還有1,700公噸花生還沒有收購),收購期限也延長至12月底。

不僅如此,農糧署還特別在該地區成立專案辦公室,由首長親自進駐指揮,也開設專線電話協助花生農解決問題,動作之大遠勝於過去,讓外界質疑如果不是遇到選舉,選情緊繃,政府還會這樣積極的來應對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也難怪農民會希望日日都是選舉日!

花生之亂人禍造成

農產價格異常不外天災人禍,而這次花生之亂的起因並不是因農民生產過剩,導致價格暴跌,那麼應該屬於人禍。政府有責任,把造成農民及國庫數億元損失的元凶找出來,給予應有的懲處並要求賠償所造成的損失,才有遏止的效果。遺憾的是該事件卻淪為選舉操作的題材,不同陣營相互指責對方包藏禍心,真相為何?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似乎無人真正在意!

每逢國內發生農產品價格暴跌,最常出現的畫面就是指責有不肖盤商在操控市場影響價格,這次的花生之亂也不例外(政府暗指某家族長期操控雲林花生、大蒜等農產品收購)。問題是經過這麼多年,中央地方政府均歷經政黨輪替,照說「國家機器」早應掌握盤商不法的事證,卻始終未見政府展現公權力,將這些隱身在暗處,大吸農民血汗的黑心盤商(俗稱菜蟲,可能是黑道、地方派系要角、政治家族等)繩之以法,並透過法規、產銷制度等改革,讓菜蟲沒有生存空間,確保農民辛苦所得,主管部門難道沒有失職?不應感到汗顏嗎?

在傳統的農產品產銷流程中,盤商扮演重要角色(承先啟後),且大多數並非黑心商人不應被污名化。他們收購農產品係以營利為目的(非公益慈善機構),因此要何時以何種價格收購、收購多少數量及規格?自有其判斷依據,盈虧自負,也是屬商業行為的一環。

關鍵在於農民有沒有充分的選擇權,有沒有足夠的資訊以及通路,可以做判斷並選擇最有利的買家,才不會受制於人。為此政府除了勤抓菜蟲杜絕人為操控外,更重要的是提供農民「即時」、「便捷」、「準確」的產銷資訊,這些年政府雖然建立了「農業產銷資訊整合平台」及「農業資訊平台」,也支助成立了許多媒體、團體來做政令宣導以及農產品行銷,但是事實證明效果遠不如預期,農產品價格還是遭人為操控,農產品依舊發生經常性產銷失衡,務農的處境及收入並沒有變好,關鍵就在於政府無法做到即時且精準提供農民,生產及銷售決策的重要訊息。

有鑑於此,在此呼籲無論誰當選下任的總統,都應該立即整合現有與農業科研、產銷、輔導、資訊、統計等相關的部門暨經費,成立「農業即時回應」部門(包括:建構農業輿情即時反映系統暨反映專線),即時掌握各地區農業發生的大小事並做出適度的回應,避免民怨的累積;並透過與學術機構、民間智庫等合作,有系統彙整分析各地區產地、各批發、零售市場的農產品價格變動資料,以專業的角度,即時提出必要的建議或警訊給農民,避免讓黑心盤商有可乘之機。

另,隨著新零售時代來臨,透過產銷供應鏈整合,縮減中間環節,由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將成為農漁產品銷售的主流,要穩住國內農產行銷確保農民生計,實施短鏈革新已勢在必行,別本末倒置!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