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台灣農業顧眼前更要擘劃未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台灣農業顧眼前更要擘劃未來!

 2019-07-30 10:41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將顛覆包括農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面對國際局勢的大轉變,各個總統候選人準備好了嗎?圖/民報資料照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將顛覆包括農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面對國際局勢的大轉變,各個總統候選人準備好了嗎?圖/民報資料照

農業革命解決了大部分的糧食需求,然而受到極端氣候、病蟲害、人口增加、耕地、水源、化肥、抗生素濫用等影響,人類食物鏈受到嚴重威脅,傳統農業在滿足未來人類食物需求上具高度的不確定性,尤其氣候變遷不僅威脅到作物的數量和產量,還影響到作物的品質和營養價值。為了讓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和獲取健康和可持續的飲食。需要有新的科技與政策。鑒於農業研發與全球氣候變遷和生物經濟息息相關,也將決定國家的未來的生存發展,日前在日本召開的G20農業部長會議,通過將利用人工智慧(AI)、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等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率暨相關人才培養等納入部長宣言。

日本政府早就規劃透過資料人工智慧 (AI) 技術基礎創新,引領農業變革,朝農業全自動化生產,希望將農業轉變為新的成長產業,並於2016 年首次提出「超智慧社會」的概念(透過新科技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優質服務,快樂舒適生活的社會)。

而韓國政府有感於農業研發,需要基礎科學技術和長期公共投資,據南韓學者表示,去年該國在研發方面投入了20兆韓元(約170億美元),其中1兆韓元用於農業領域(5%),遠高於台灣政府在這方面投入的經費(2018年農委會科技計畫經費僅43.07億元台幣),還透過計畫成立小組,來尋找韓國農民和農業團體需要哪些技術,讓科研能與農民需求緊密結合(庶民科技)。

利用科技引領農業變革

台灣農業施政還是落在選舉思維,偏重在讓農民立即有感的福利措施及農產市場開發,用於農業新科技研發及新商業模式建立的經費偏低,農業科研無法滿足農民實際需求,且AI、IT實際運用在農業產銷的比率偏低。台灣政府推動的「5+2產業創新政策」雖也喊出「新農業」的願景,但實際成果及運用規模有限,研發動能明顯不足,蔡政府只顧短期的農業收益,缺乏前瞻性的政策規劃,也未落實庶民化的農業新科技,不利未來台灣農業的國際競爭!

儘管高科技和尖端創新的確很吸引人,但是如何把相關知識及技術,落實到第一線農業生產,改變農業經營模式,提高農產價值與農民生計更是一大挑戰。

大企業投入智慧農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例如中國阿里巴巴集團透過面部識別技術提高養豬效率;京東集團利用數字化養豬節約養殖成本;華為則透過要素物聯網系統,改良鹽鹼地,成功種出海水稻等;將改變傳統農業看天吃飯的宿命,成為新興賺錢產業。適逢中美貿易大戰,台商企業擬遷離中國之際,蔡政府應該要求經貿、財稅部門,盡快備妥獎勵企業回台投入智慧農業科研創新研究的完整配套措施,鼓勵投資台灣農業,並大幅提高國家智慧農業科技研發經費及人才培育,官方民間相輔相成,讓農業脫胎換骨。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將顛覆各行各業(包括農業)。人類的生產、消費、物流、金流、資訊流、行銷流也被重塑,產品全面性追溯、數位金融以及移動技能培訓,將會對全球農業供應鏈模式帶來重大轉變,甚至重新洗牌,台灣不要「掉鏈」。

政客都說農業棒,唯有功名忘不了,補貼補貼再補貼,不見農民展歡顏,只見他國車尾燈!面對國際局勢的大轉變,試問正在為選舉大玩國內水果外銷「統計魔術」的蔡政府,準備好了嗎?其他總統候選人準備好了嗎?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