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門諾基金會1998年開辦老人及身心障礙者送餐服務,菜色豐富且全程保溫,熱騰騰的便當備受老人家肯定。20年來,累計送出254萬個餐盒,如果以101大樓計算,已送出了高達250棟101大樓高度的餐盒了,基金會董事長陳永興表示,希望匯集台灣各地民眾的愛心,幫助門諾基金會走過下個20年,讓弱勢長輩都能「好好吃飯」。
門諾基金會今舉辦「門諾基金會送餐20 偕老共食」感恩禮拜,在撒萊牧師的主持下,由門諾基金會同工誠摯獻詩「獻上感恩的心」,表達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感謝。撒萊牧師特別引用馬可福音四個人幫助一位癱子的經文,希望從耐心、愛心、信心、關心等面向去幫助花東最弱小弟兄。
1998年門諾基金會開辦送餐服務的當時,社會大眾對「獨居老人送餐」的概念仍是模糊,送餐該有什麼?僅僅是便當而已嗎?門諾基金會覺得不是如此,於是一步步嘗試,先從長輩的營養開始,基金會配合專業的營養師,為獨居弱勢長輩們製作特定餐食,製作個別化餐卡,黏貼在餐盒上的餐卡,除了註明治療飲食特殊狀況(是否菜切、流質等),還會貼心地備註長輩的飲食禁忌或喜好。
起初由2輛小發財箱型車搭配日本特製保溫餐盒配送,為了讓長者手上拿到的便當都是溫熱的,於是改良了餐車開發了熱循環保溫送餐餐車,讓餐車都維持60度左右,不僅可以讓餐盒送到長輩手上時都是溫熱的,保溫也能確保細菌不會滋生。而今6輛熱循環保溫餐車,在花蓮6個鄉鎮大街小巷穿梭服務里程,也已經超過300萬公里,千山萬水奔馳,只是為了即時將溫熱的便當交托到長輩的手上。
從1998年到2018年,走過20年了,隨著時間推進,門諾基金會服務也逐漸擴大規模,從一開始2輛送餐車每日服務約40位長輩送午、晚兩餐,每日送出約60個餐盒,到現在20年的今天,每日送出約750個餐盒,每月約送出1萬9千個餐盒,20年來累計2,685位長輩,總量共送出了253萬9,281個餐盒,而假日也有花蓮地區20家7-ELEVEN門市店長組成的「好鄰居送餐隊」,協助銜接週末送餐服務補足長輩假日餐食缺口,更運用7-ELEVEN門市零錢捐募得的善款,在偏遠地區建置「同樂村」、「行動辦桌車」等創新服務。
目前門諾6輛熱循環保溫餐車服務的區域為:北花蓮市、南花蓮市、吉安、壽豐、新秀及海線地區6條路線,還有和平、豐濱等三個社區製餐點,以及21位送餐志工在20個社區配送點協助幫忙。
陳永興指出,未來將朝向幾方面升級送餐服務,一是送餐服務將更在地化,將送餐服務與各地的工作站結合,推出特色服務,例如未來將在花蓮南區的富里、瑞穗、卓溪試行的餐車服務,將以自助餐車的熱食形式,兼具辦桌共食趣味,給長輩自行選擇菜色,預計服務2000人次長輩;在壽豐工作站即將推出4個共餐點,預計提供1500餐次,另外將推出送餐摩托車服務希望讓送餐服務更深入社區角落,也能號召更多志工來參與日漸龐大的送餐需求,預計提供3000餐次。
門諾基金會邱燕銀執行長說,台灣今年已經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送餐升級已是勢在必行,未來將結合門諾基金會的各工作站,推行共食,讓長輩們不但能吃飽,而且能互相陪伴有社交功能,滿足長者心靈需求。
現場請了送餐個案93歲的張阿公與85歲的賴阿嬤參與活動,張阿公於2000年使用送餐服務,而賴阿嬤於2004年使用送餐服務,都已經使用長達十多年,其中張阿公是獨居長輩,每天送餐員不僅把便當交托到張阿公手上,更可以協助留意張阿公的狀況,張阿公跟賴阿嬤在現場都開心的說基金會便當很好吃、社工都很盡責。
陳永興也與張阿公跟賴阿嬤一起辦桌共食,共享年節氣氛,大家坐在「門諾基金會送餐20 偕老共食」的復古背景前,動筷夾食,彷彿提早過年般溫馨。
基金會準備新年小禮物,由陳永興董事長代為致贈給長輩。圖/王志偉
「門諾基金會送餐20偕老共食」,將象徵送餐成果的便當倒入台灣模型裡,也藉此感謝台灣的愛心滿滿。圖/王志偉
陳永興與支援的各界代表穿起圍巾,盼望愛心持續挹注,讓門諾送餐服務持續進行。圖/王志偉
陳永興希望台灣各地民眾的愛心持續匯集,幫助門諾送餐服務走過下個20年。圖/王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