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台灣鯛(改良種吳郭魚)養殖業者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價格持續低迷,外銷不順暢之際,桃園市一吳郭魚養殖場又發生大量死亡情況,經確診為感染吳郭魚湖泊病毒病( Tilapia Lake Virus (TiLV),雖非我國法定動物傳染病也已緊急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目前通報發生吳郭魚湖泊病毒病國家包括: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埃及、以色列、泰國和台灣等六個國家,該病毒對亞州及全球吳郭魚養殖已構成潛在性威脅。目前球吳郭魚的養殖、捕撈產量高達640萬公噸,價值高達98億美元,為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支柱。為此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FAO)全球資訊及預警系統日前(5月26日)已發出特別警報,指出一種新型粘液病毒即TiLV在養殖及野生吳郭魚中傳播,雖然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對於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卻是一大隱憂,呼籲吳郭魚進口國應採取相當風險管理措施國加強診斷、實施衛生安全認證制度同時部署檢疫措施及應即急計畫。
泰國國內在2015-2016年養殖及野生的吳郭魚也發生TiLV感染。主要發生在將養殖魚苗從孵化池移到養成池的一個月內,當首次發現吳郭魚死亡後,兩個星期內會發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在20%-90%,同時感染細菌及寄生蟲的吳郭魚死亡率偏高,該病毒是否可以透過冷凍吳郭魚來傳播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根據泰國病理專家研究指出,當地引爆死亡的TiLV經核苷酸及胺基酸等檢定與在以色列、厄瓜多養殖吳郭魚感染的TiLV有極高的相似度(95.18%-99.10%)。而台灣吳郭魚感染的TiLV經病毒核酸序列分析,跟以色列的病毒相似度93%,至於來源為何?僅屬個案嗎?均有待政府相關研究機構究明。報載畜衛所認為感染方式目前排除候鳥,比較可能是走私魚苗染了病毒,或者是合法進口補充的魚苗,已帶原而不知。唯科學可大膽假設,但要小心求證,讓證據說話不要妄下定論,以免重蹈過去國內養殖九孔發生大量死亡時,國內水產研究人員即判定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冷水性毒所引起的覆轍。
該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或治療藥物,因此政府不能掉以輕心。目前泰國政府正積極朝向嚴格實施生物安全措施(如強進口魚苗檢疫、室外養殖場設置隔離網、病死魚處理、養殖池周邊環境控制及其它嚴格的消毒措施等),研發疫苗,積極培育抗病的吳郭魚品系等方向努力,來降低該病毒對養殖吳郭魚產業造成重大影響。這部分台灣除了可以跟其他國家進行疫情資訊交流外,學研機構也可以積極和泰國攜手合作,一起來進行該病毒研究、疫苗研發、抗病品系的育成等工作。
吳郭魚屬於國內大宗養殖魚種,年產量達7萬公噸,外銷占2至3萬噸。雖然該病毒不會傳染人類,消費者無需過度憂心,但是若不趕快控制疫情,一旦擴大恐將影響到台灣吳郭魚出口,讓原本拓展國外市場已經很吃力的業者雪上加霜,為避免養殖產業因病毒感染一夕崩盤,需要產官學一起來努力克服。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