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影音】享受音樂藝術的美好!臺灣音樂館「煦樂韶光」科技藝術裝置作品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影音】享受音樂藝術的美好!臺灣音樂館「煦樂韶光」科技藝術裝置作品

從白天到黑夜提供截然不同的視覺氛圍與聽覺享受,讓各個年齡層的觀眾都能盡情倘佯於多元的音樂及藝術氛圍中...

 2020-10-20 11:09
臺灣音樂館「煦樂韶光」科技藝術裝置作品(音樂樹)。
臺灣音樂館「煦樂韶光」科技藝術裝置作品(音樂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屬「臺灣音樂館」長期以來為臺灣音樂發展保存了大量珍貴資產,記錄了本土音樂發展的脈絡,保留前人的作品與資料。透過規劃設置多項裝置藝術作品,以科技藝術手法,詮釋臺灣音樂文化,成功活用臺灣音樂館豐富的典藏資源,並期望將整個臺灣音樂館場域,化身為更容易讓觀眾親近的展演空間。

「臺灣音樂館」19日舉辦「煦樂韶光-貴賓之夜」,傳統藝術中心陳濟民主任表示,近年互動科技技術崛起,各藝術文化領域利用裝置藝術之展示手法層見疊出,為符合臺灣音樂的多元性及創新性,傳藝中心與時俱進推廣及展示手法,希冀透過裝置藝術的設計激起民眾對於本土音樂的悸動,從而讓民眾進一步認識臺灣音樂家、作曲家。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屬「臺灣音樂館」19日舉辦「煦樂韶光-貴賓之夜」,會後有並進行裝置藝術作品之導覽介紹,呈現臺灣音樂與科技藝術的創新結合。

臺灣音樂館翁誌聰館主任表示,本次智慧互動藝術的作品設計,不僅於室內展覽同時也拉至戶外,其中《音樂樹》及《光譜印象》更將於夜幕來臨時定時表演精彩的聲光秀;從場館外的公共空間,至進入展場的參觀過程,臺灣音樂館將從白天到黑夜提供截然不同的視覺氛圍與聽覺享受,讓各個年齡層的觀眾都能盡情倘佯於多元的音樂及藝術氛圍中,即便身處音樂館周遭角落也皆能親近享受音樂藝術的美好

創作團隊噪咖藝術有限公司王仲堃藝術總監表示,期許透過臺灣原創音樂與裝置互動藝術的結合呈現,闡揚臺灣之本土音樂文化。

本次智慧互動藝術作品設計包含

《音樂樹》樹上靈動的小鳥代替樂手演繹樂章的流動,敲打41組鐵琴敲擊結構,每半個小時皆會帶來運用耳熟能詳的臺灣音樂元素,結合燈光與樂曲的表演。

《光譜印象》在中央燈柱廣場,將樂譜以數位化的形象呈現,轉化為光影的流動。流動的樂譜不僅向前輩音樂家們致敬,每一次的經過都可能觸發一段即興的音樂與燈光,使光譜印象成為城市角落的一個驚喜與回憶。

《臺音速寫》以生動的動畫內容,為觀眾介紹資料館三大特色「最豐富的臺灣作曲家手稿文物及典藏」、「最具國際視野及在地化的臺灣音樂」、「最專業的音樂數位資料庫」。

《光音年輪》則取自臺灣音樂館重要研究資料「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以時間為軸呈現各年代的代表音樂家聆賞其代表作品,帶領觀眾認識臺灣音樂創作史上,歷代多元多樣的人才,了解其人物創作背景與精神。

《速播站》使用現代生活最親民的平板與APP形式,將臺灣音樂館建置的「臺灣音樂資訊交流平台」豐富的館藏資料,讓前來參與的各個年齡層的觀眾,皆能以最直覺的方式聆賞搜尋豐富的館藏資料

《入口意象改造》除使室內氛圍質感再提升外,空間與新設的科技藝術裝置也更融為一體,展現整館簡潔一致的風格。

透過本次裝置藝術作品,以科技藝術手法,展示臺灣音樂文化以達藝術融入日常之目的,同時重新編織大家耳熟能詳的臺灣音樂,添加創新元素,提升臺灣音樂的多元性與親近性,賦予民眾新穎的視聽感受,體驗臺灣音樂嶄新的面貌。

「煦樂韶光-臺灣音樂館科技藝術裝置作品 貴賓之夜」包括: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新北美術館籌備主任陳春美、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黃文浩、豪華朗機工團隊陳志建及林昆穎、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系主任盧文雅、實踐大學音樂系系主任宋正宏及林桂如教授、輔仁大學音樂系林宜徵教授等數十人與會。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